皋蘭縣

甘肅省蘭州市轄縣

皋蘭縣,隸屬甘肅省蘭州市,位於甘肅省中部,介於東經103°32′一104°14′,北緯36°05′一36°51′之間,總面積2136平方千米。皋蘭縣屬溫帶半乾旱氣候,年均氣溫7.2℃。截至2018年,皋蘭縣轄6鎮,縣政府駐石洞鎮。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皋蘭縣常住人口為125157人。

西漢時屬金城郡,首置金城縣。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內有皋蘭山而更名為皋蘭縣。

1970年4月,皋蘭縣重新劃歸蘭州市管轄。皋蘭縣有冬果梨軟兒梨白蘭瓜、紅砂洋芋、黑瓜籽等特產。旅遊景點有什川鎮古梨園、石洞寺、靈峰寺等。皋蘭是太平鼓的故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縣”。

2014年,皋蘭縣的什川鎮獲“世界第一古梨園”和“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旅遊名鎮”稱號。2018年9月29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皋蘭縣退出貧困縣。

2017年,皋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84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66億元,增長5.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4.18億元,下降3.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1.99億元,增長8.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49081元,比上年增長1.84%。

2019年,皋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77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6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3.51億元,增長32.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4.66億元,增長8.2%。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縣榜”。

歷史沿革


皋蘭縣
皋蘭縣
皋蘭縣為絲路重鎮,隴西要衝。
春秋戰國時為羌戎之地,
秦統一中國后歸秦。
西漢時屬金城郡,首置金城縣。
西魏、北魏與北周時屬子城縣,子城縣為金城郡治所在。
隋初,屬蘭州總管府,廢府復郡后,仍屬金城郡金城縣。
唐屬蘭泉縣,即現蘭州市區所在,亦為金城郡治。
唐後期與五代時,為吐蕃轄地。
宋、金、元、明均屬蘭州。
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內有皋蘭山而更名為皋蘭縣,沿用至今。
清代至民國作為甘肅首縣和省會重鎮,幅員遼闊,轄今蘭州、白銀兩市的大部分地區。 
民國二年(1913年)並蘭州府、鞏昌府為蘭山道,領15個縣,蘭山道尹駐省會皋蘭縣。
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改區,皋蘭縣屬蘭山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皋蘭縣設7個區,429個村,縣域東至甘草鎮60千米交定西界,西至張家寺70千米交永登縣界,南至漩馬灘50千米交洮沙縣界,北至甘露池80千米交紅水縣界。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甘肅督察公署第一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中華民國政府劃出皋蘭縣城區及近鄰16平方千米的區域設立蘭州市,皋蘭縣城即為蘭州市區,蘭州市區成為縣中之區,縣治駐現城關區永昌路。故有“先有皋蘭縣,後有蘭州市”之說。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2月後,皋蘭縣直屬甘肅省。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縣治遷駐鹽場堡,全縣有21個鄉鎮,下轄157個保、1467個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縣治遷往市內曹家廳,轄21個鄉鎮,151個保、1572個甲。
1949年8月26日,皋蘭縣與蘭州市同日解放,直屬陝甘寧邊區政府甘肅行政公署。12月歸屬蘭州市。 
1951年8月由省直轄。
1956年1月劃歸定西專區。
1958年12月撤縣,行政區域劃歸白銀市。
1961年2月,恢復建制,歸白銀市管轄。
1963年10月再屬定西專區。
1970年4月重新劃歸蘭州市管轄至今。 

地理環境


位置

皋蘭縣位於甘肅省中部,介於東經103°32′一104°14′,北緯36°05′一36°51′之間,總面積2136平方千米。東臨白銀市和榆中縣,南接蘭州市區,西連永登縣,北依景泰縣。縣城距蘭州、白銀兩城均為45千米。

地貌地形

皋蘭縣
皋蘭縣
皋蘭縣地形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多為黃土梁峁、溝谷和小川台地等類型,地勢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呈西北向東南傾斜,山脈多為南北走向,海拔高度在1459.2米一2445.2米之間,相對高差達986米。境內共有0.5公里以上的大小砂、土溝4977條,全長6743.7公里,這是該縣水土流失侵蝕溝的發源地,溝壑密度2.64公里/平方公里。 

氣候

皋蘭縣屬溫帶半乾旱氣候,年均氣溫7.2℃,年均降水量266毫米,年均蒸發量1660毫米,年均日照2768小時,無霜期144天。 

水文

黃河流經皋蘭縣境內,年均流量311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皋蘭縣有豐富的礦藏資源,金屬礦有金、銀、鋅、銅等,非金屬礦石英砂、大理石、花崗岩、粘土等。

土地資源

2011年,皋蘭縣耕地面積43.6萬畝,人均耕地面積2.24畝;其中水澆地21.11萬畝,人均1.4畝。草地面積253萬畝,林地面積14萬畝。 
皋蘭縣國土面積2476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皋蘭縣耕地面積57.5萬畝,人均耕地面積3.2畝。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12月,皋蘭設6個區公署,138個鄉政府。
1950年,皋蘭縣轄安寧、定遠、阿干、果園、西固、湟惠、石洞、保定、源泰、水川、北山11個區,138個鄉。
1952年11月,皋蘭縣29個半鄉劃歸蘭州市。
1953年,皋蘭縣轄14個區,115個鄉。
1955年合區並鄉,皋蘭縣14個區合併為10個,115個鄉合併為77個,另設鎮1個。11月,湟惠區的河口、柴川鄉,新城區的東坡、川口、新城、青關鄉劃歸蘭州市。
1956年1月,甘肅省直屬的皋蘭縣劃歸定西專區管轄。4月,四墩鄉的華家井村劃歸永登縣。至此皋蘭縣轄10個區,44個鄉,2個鎮。
1957年8月,縣治遷至石洞寺。今皋蘭縣界域自此形成。
1958年2月,榆中縣的什川鄉劃歸皋蘭縣。3月,皋蘭縣的定遠、銀山兩個區劃歸榆中縣。湟惠區的撫河鄉劃歸永靖縣,民建、平安鄉劃歸永登縣。果園區七道子嶺以南的湖灘鄉劃歸臨洮縣。七道子嶺以北的果園、魏嶺、桃園、金溝鄉劃歸蘭州市。永登縣的古山、西槽、五道峴子鄉劃歸皋蘭縣。撤銷崖川、石洞、源泰、水川、北山5個區建制,調整為鄉。4月,景泰縣撤銷,其區域併入皋蘭縣。10月,皋蘭縣實行人民公社化。12月20日國務院決定:撤銷皋蘭縣。所屬水阜、中心、忠和3個人民公社划入蘭州市,其餘人民公社划屬白銀市。
1961年10月,成立白銀市石洞區(縣級區),轄石洞、郭家坪、什川、西岔、和平、大橫6個公社,區治設在石洞寺。12月,以原皋蘭縣行政區域恢復皋蘭縣,隸屬白銀市,轄和平、大橫、西岔、石洞、郭家坪、泥灣、什川7個公社。
1962年,永登縣的中川公社劃歸皋蘭縣,蘭州市安寧區的頭溝、中心、忠和、水阜、長川公社劃歸皋蘭縣。至此,皋蘭縣轄石洞、和平、大橫、西岔、中川、什川、泥灣、郭家坪、長川、水阜、忠和、頭溝、中心13個公社。
1963年10月,白銀市撤銷,皋蘭縣復歸定西地區管轄,白銀市郊區的武川公社劃歸皋蘭縣。
1964年5月,蘭州市白銀區的強灣、水川兩個公社劃歸皋蘭縣。至此,皋蘭縣轄16個公社,104個生產大隊。
1965年,泥灣、什川公社合併為什川公社;大橫、和平公社合併為和平公社;郭家坪、石洞公社合併為石洞公社;中川、西岔公社合併為西岔公社;頭溝、中心公社合併為中心公社;長川、水阜公社合併為水阜公社。皋蘭縣轄10個公社,102個生產大隊。
1980年,皋蘭縣共10個公社,93個大隊。1983年5月,和平公社更名為黑石川公社,6月,將原10個公社改為鄉,恢復鄉人民政府稱謂。
1984年9月,成立城關鎮人民政府。
1985年8月,將武川、水川、強灣3個鄉劃歸白銀市。皋蘭縣轄1鎮7鄉,71個行政村。
1990年,皋蘭縣轄1鎮7鄉、71個行政村。 
2000年1月,什川鄉撤鄉建鎮,改稱什川鎮。8月西岔鄉、忠和鄉分別改稱西岔鎮忠和鎮
2004年12月,撤銷石洞鄉,與城關鎮合併,更名為石洞鎮。
截至2005年底,皋蘭縣轄4鎮3鄉,3個社區居委會,71個行政村。 
2010年6月,中心鄉改稱九合鎮
2012年1月,西岔鎮火家灣村、四墩村、五墩村、中川村、山字墩村、趙家鋪村、窩窩井村等7個行政村委託蘭州新區管理。皋蘭縣轄5鎮2鄉,64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皋蘭縣
皋蘭縣
截至2018年,皋蘭縣轄6鎮(57個行政村、5個社區),縣政府駐石洞鎮。
石洞鎮忠和鎮什川鎮九合鎮水阜鎮黑石鎮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皋蘭縣常住人口為125157人。

民族

截止2011年,皋蘭縣有漢族、回族、滿族、藏族、土族、壯族等6個民族。

政治


縣委書記:尤占海
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杜寧讓
縣委副書記:白本弟
縣委常委、紀委書記:范仲闊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何正春
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宏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敬國欣
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張延祥
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世磊 
參考

經濟


綜述

2017年,皋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84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66億元,增長5.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4.18億元,下降3.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1.99億元,增長8.7%。三大產業比重由上年的14.0:43.9:42.1調整為12.6:45.8:41.6,第三產業比重下降0.5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49081元,比上年增長1.84%。
2017年,皋蘭縣完成地區性財政收入9.55億元,比上年增長25.0%;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46億元,增長14.0%。地方財政收入分為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稅收收入中營業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分別比上年下降96.6%、1.76%、10.52%;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鎮建設維護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均保持穩定增長,增幅分別為33.01%、1.30倍、65.83%、2.07倍、6.62%、71.43%、23.93%、1.68倍、2.02倍和1.49倍。非稅收入中專項收入、捐贈收入、其他收入較上年下降2.44%、78.85%、55.48%;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以及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均保持穩定增長,增幅分別為17.99%、95.59%、74.74%和20%。
2017年,皋蘭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65.83億元,比上年增長18.94%。其中,國有單位完成投資額17.90億元,增長1.57%;有限責任公司完成投資額14.83億元,下降19.58%;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投資額0.71億元,下降77.24%;私營單位完成投資額12.83億元,增長31.45%;其他企業完成投資額1.13億元,增長183.92%;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完成投資額0.48億元;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投資額17.95億元,增長2.16倍。
2017年,皋蘭縣新開工項目37個,較上年減少25個,完成新建投資10.74億元,下降58.05%。完成工業投資6.26億元,下降35.46%,占項目投資額的9.51%。
2017年,皋蘭縣民間投資完成26.78億元,下降16.42%,占項目投資的比重為40.68%。自籌資金20.98億元,占資金來源的84.93%。
2017年,皋蘭縣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16元,比上年增長8.72%,其中工資性收入11953元,增長11.38%;經營凈收入928元,增長6.56%;轉移性收入3326元,增長1.37%;財產性收入509元,增長3.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43元,比上年增長8.46%,其中工資性收入4781元,增長11.36%;經營凈收入4421元,增長4.46%;轉移性收入581元,增長17.52%;財產性收入60元,增長7.74%。 
2019年,皋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77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6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3.51億元,增長32.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4.66億元,增長8.2%。三大產業比重由上年的9.4∶51.0∶39.6調整為今年的10.0∶44.3∶45.7,第三產業比重提升6.1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68851元,比上年增長15.7%。

第一產業

2017年,皋蘭縣農作物播種面積32.19萬畝,比上年下降0.9%,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02萬畝,下降2.66%;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0.17萬畝,增長0.15%,其中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萬畝,下降7.23%,蔬菜作物播種面積11.26萬畝,增長1.31%,瓜類作物播種面積6.17萬畝,增長0.76%。糧經比例由上年的38.3:61.7調整為2017年的38.0:62.0,經濟作物提高0.3個百分點。
2017年,皋蘭縣糧食產量4.25萬噸,比上年下降0.46%;蔬菜產量29.85萬噸,增長2.59%;油料產量3547噸,下降10.65%;瓜類產量13.52萬噸,增長0.42%;水果產量3.38萬噸,增長0.13%;肉類產量3713.89噸,增長1.58%;禽蛋產量1360.1噸,下降2.71%。生豬出欄3.39萬頭,增長1.66%;羊出欄6.87萬隻,增長6.66%;雞存欄19.43萬隻,下降2.7%。

第二產業

2017年,皋蘭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6.42億元,比上年下降6.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5.4億元,下降7.0%,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1.02億元,增長0.11%。
2017年,皋蘭縣主要產品產量中,鋼材78.39萬噸,比上年下降25.76%;粗鋼43.07萬噸,下降45.06%;電石80.8萬噸,增長2.77%;飼料34.66萬噸,下降5.88%;中成藥1.04萬噸,增長135.54%;發電量10.22億度,增長11.09%。
2017年,皋蘭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採礦業下降96.8%;製造業下降24.1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8%。製造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3.3%,食品製造業下降14.3%,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下降1.4%,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6.5%,醫藥製造業下降21.7%,橡膠和塑料製品業下降22.3%,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30.7%,黑色金屬冶鍊及壓延加工業下降32.3%,有色金屬冶鍊及壓延加工業下降38.1%,通用設備製造業下降48.7%,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3.9%,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增長2.7%。
2017年,皋蘭縣完成建築業增加值7.77億元,比上年增長5.17%。其中,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9.8萬元,下降31.62%。

第三產業

2017年,皋蘭縣貨運總量699萬噸,比上年增長4.95%,貨運周轉量204539萬噸千米,增長31.0%;客運總量587萬人,增長4.31%,客運周轉量39723萬人千米,增長2.35%。
2017年,皋蘭縣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28.81萬元,下降70.36%,電信業務總量9465萬元,增長80%。年末計算機網際網路用戶27875戶,行動電話用戶達12.65萬戶,固定電話擁有量達8609部。
2017年,皋蘭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26萬元,比上年增長9.29%。其中限額以上商貿業完成零售額19.93萬元,增長8.32%。分銷售地區看,城鎮市場完成零售額20.0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3%;鄉村市場完成零售額2.20億元,增長2.22%。分行業看,批發業完成銷售額5.11億元,比上年增長10.1%;零售業完成銷售額26.42億元,增長9.4%;住宿業完成營業額0.37億元,增長14.2%;餐飲業完成營業額3.83億元,增長15.3%。
2017年,皋蘭縣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2.32億元,比上年增長5.7%。
2017年末,皋蘭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9.73億元,比年初下降1.72%,其中住戶存款餘額68.27億元,比年初增長6.59%。各項貸款餘額105.42億元,比年初增長18.44%,其中住戶貸款餘額36.71,比年初增長7.8%,住戶貸款中短期貸款餘額12.47億元,比年初增長16.02%,中長期貸款餘額24.25億元,比年初增長4.02%。
2017年,皋蘭縣保費收入1.30億元,比上年增長31.2%。其中:財險保費收入0.29萬元,增長23.17%;人險保費收入1.02億元,增長33.64%。支付已決賠款0.27億元,增長40.97%。 

文化


風俗民情

太平鼓
太平鼓皋蘭人民喜愛的民間表演形式之一,含有慶賀新年太平之意。每逢大的慶典活動,太平鼓表演都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那鏗鏘有力的鼓點,顯示了黃河之濱人民的英雄氣魄,其風格獨特,具有濃厚的西北特色和藝術魄力。 
皋蘭每年春節期間都有鬧“社火”的習俗。從陰曆正月初三到正月十六這段時間的祭祀活動中,太平鼓隊一直充當著重要角色。 

民間藝術

剪紙
皋蘭剪紙
皋蘭剪紙
剪紙藝術何時傳入皋蘭,沒有史書資料記載。皋蘭地處黃河流域,有著燦爛的文化傳統和民間風俗。黃建中編《皋蘭縣誌》稱:皋蘭民俗"人情質樸,好勇喜獵,蕃漢雜處,各從其俗"。文志貞《蘭縣誌》稱:皋蘭民俗"民物阜繁,風俗醇厚,尚禮義,務耕織。"彭澤《蘭州志》稱當地民俗"重婚喪、崇墓祭、善木業、精工藝,文雅頗盛"。
秦腔
秦腔是清代以來盛行於大西北的戲劇藝術。皋蘭縣什川農民愛好秦腔由來已久,清代以來久唱不衰。秦劇傳統劇目中有許多劇富有人民性,被世代藝人和觀眾鍾愛。秦腔以高亢、豪放、粗獷著稱,人們常說“吼秦腔”,即突出了這個特點;但它也有溫柔、嬌美、細膩的一面。換句話說,秦腔既充滿了陽剛之氣,也不乏陰柔之美。 

地方特產

皋蘭縣主要美食有:蘭州牛肉拉麵等。
皋蘭縣主要特產有:冬果梨、軟兒梨、白蘭瓜、紅砂洋芋、黑瓜籽等。

交通


2017年,皋蘭縣貨運總量699萬噸,比上年增長4.95%,貨運周轉量204539萬噸千米,增長31.0%;客運總量587萬人,增長4.31%,客運周轉量39723萬人千米,增長2.35%。 
皋蘭縣有包蘭鐵路、蘭渝鐵路、蘭州至中川城際鐵路,京藏高速、連霍高速、北繞城快速通道、蘭秦快速通道、國道109線、341線和省道201線、214線穿境而過。 
高速公路:白蘭高速公路(縣域內35.75千米)、柳忠高速公路(縣域內15千米)。
國道:109國道(縣域內52千米)。
省道:皋營公路(縣域內41千米);皋蘭縣客車站為三級客運站。
鐵路:包蘭鐵路線貫穿皋蘭縣南北,縱跨皋蘭縣城而過,境內全長64千米,共設置8個火車站,皆為四級客貨站,附助設施配備有四三一處和二七四處兩個國家儲備庫,是該縣境內唯一通過的長途鐵路運輸線。

社會


基礎設施

皋蘭風景
皋蘭風景
2011年,皋蘭體育館完成主體。 
2013年,皋蘭縣投資2056萬元的縣老年護理院和石洞、什川敬老院建設進展順利。建成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0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個。 
2013年,皋蘭縣完成和實施北辰路改造、縣城主軸線延伸、污水處理廠、南部供熱站、體育公園、東湖公園、西通道等7項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投資920萬元完成24.5公里農村公路建設。投資1750萬元建成西岔下半川和石洞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皋蘭縣有各級各類學校總計72所,其中高級中學2所,初級中學10所,小學34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幼兒園24所,在校學生16852人。學前教育三年入園率達到91.9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6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8%,高考二本以上上線人數475人,上線率32.2%。2017年教育專項支出3.48億元,建成幼兒園2所,建成石洞小學綜合樓和蔡河、彬草、澇池小學教學樓4幢,建成農村“留守兒童之家”。

科教事業

2011年,皋蘭縣投資584萬元實施科技項目43項。 
2011年,皋蘭縣投資1.4億元,完成皋蘭四中、西岔中學等86項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農村寄宿制學校24所。 2013年,皋蘭縣投資1.24億元實施皋蘭一中綜合樓等54項教育基礎設施建設。 
2017年,皋蘭縣科技專項支出1307萬元,申報專利59件。

文化事業

2011年,皋蘭縣投資3600萬元,完成縣醫院門診綜合大樓等13項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80萬元建成標準化村衛生所46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累計報銷4839萬元。 
2017年,皋蘭縣完成《皋蘭新聞》等各類節目227期,采寫新聞稿件1148篇,製作專題片6部,送中央、省、市台播出稿件63篇。差轉檯無線轉播中央新聞綜合頻道節目、中央七套節目、中央一套電視節目等;轉播蘭州廣電總台3套廣播節目;轉播甘肅廣電總台4套廣播節目。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率達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皋蘭縣有公立醫療機構9家,衛生技術人員609人,病床數419張。2017年參合率達到98.6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醫療服務體系,完成縣醫院外科樓、縣婦幼保健與計生服務中心業務樓改擴建工程,現已投入使用。醫療機構實行藥品網上集中採購,平均網采率為82%。

社會保障

2011年,皋蘭縣建成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賃房2.89萬平方米。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8339戶。開發公益性崗位1060個,安置高校畢業生1133名。輸轉勞務人員13.65萬人次,創勞務收入9.47億元。 
2013年,皋蘭縣投資2.19億元建成保障性住房1976套,改造農村危舊房890戶。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6%。安置高校畢業生131人,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102人。 
2017年,皋蘭縣社會事業支出達到6.6億元,占財政支出的44.6%。全面落實就業創業政策,新增城鎮就業1517人。在全省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提標的基礎上,為全縣農村一類低保每人每月增加25元。縣非遺館免費開放,縣圖書館晉陞為國家三級館,57個村全部建成鄉村舞台。新建5個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

體育事業

2017年,皋蘭縣建成16處文化體育廣場;組織100名選手參加蘭州國際馬拉松賽事;組織選手參加蘭州市第十屆健身氣功大賽、蘭州市首屆廣場舞大賽;選派4名武術愛好者參加甘肅平涼崆峒國際武術節暨甘肅傳統武術錦標賽,獲得2金2銀;組織選手參加蘭州市第八屆運動會,獲得金牌數第四,總分榜第五的成績;組織選手參加2017年甘肅省青少年自行車錦標賽,獲得1金1銀2銅。 

環境保護

2017年,皋蘭縣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4800噸,COD、氨氮等指標均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26天,同比增加22天,達標率61.9%,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安全生產

2017年,皋蘭縣共發生各類事故58起,死亡19人,受傷33人,直接經濟損失45.05萬元。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36人。

旅遊


風景名勝

什川景區
什川看梨花
什川看梨花
什川歷史悠久,明弘治八年(1495年),甘肅巡撫在今什川中心修築“什字川堡”而得名,亦是早期黃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什川位於蘭州東北二十公里處,黃河東流出小峽后突然向北奔泄,以虹形狀流經什川后折東後進入大峽,造就了酷似太極圖狀的什川盆地。佔地面積405平方公里,地勢平坦,依山傍水,氣候宜人,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稱。 
漁台:在什川鳳凰山腳下的黃河之濱,棋布著被甘肅省垂釣協會確定為垂釣基地的五百畝漁塘。 
梨園:什川鎮有“世界第一古梨園”稱號。
石洞寺
石洞寺位於皋蘭縣城東南部,東倚群山,南臨溪水,北連縣城,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悠久,人文資源十分豐富。石洞寺元明時稱“石空虎喇”(“虎喇”蒙語意為山),始為當地楊氏家祠,明萬曆十三年(1578年)陰曆閏八月立《金城楊氏先塋記》,墓碑至今尚存。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拓為佛廟寺觀,一曰“石空寺”,又曰“石公寺”。原為兩寺院,一為上寺,一為下寺,相距約1公里。 
靈峰寺
靈峰寺位於皋蘭縣水阜鄉水阜村西側如鳳山頂,始建於明天啟三年(1623年)東距定火城(俗稱舊城子)約500米,南臨砂溝,西為水阜后砂溝,北距保定堡(俗稱堡子)約800米。靈峰寺因建在如鳳山頂,民間傳說其神求之靈驗而得名。 
(以上參考) 

代表人物


鄒應龍
鄒應龍(1520年—1580年),字雲卿,號蘭谷。皋蘭縣九合鎮(原中心鄉)蘭溝村鄒家莊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進士,授行人,不久升為御史。在大學士徐階的支持下,三次冒死上書,彈劾嚴嵩父子及其黨羽,因功升為通政使司參議。明隆慶元年(1567年),以副都御使的身份總理江西、江南鹽屯,不久調任工部右侍郎。時黔國公沐朝弼驕橫稱霸,對抗朝廷,鄒應龍以兵部侍郎兼右僉督御史的身份巡視雲南。查證核實沐朝弼罪狀,解京法辦。萬曆初,又平定鐵索箐和姆撥等人的叛亂,因部將爭功誣陷,被削籍為民,卒於長安。萬曆十六年(1588年)陝西巡撫王璇上言,萬曆帝即“命復應龍官,賜祭葬”。鄒應龍因彈劾嚴嵩而聞名於世,是明朝的傑出人物。蘭州建有鄒應龍祠堂,與楊繼盛被譽為“雙忠”。 
王孔璋
王孔璋(1897年—1947年),原名毓琳,化名孔昭,甘肅省皋蘭縣長川村人。依據中共甘肅工委關於《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甘肅黨的工作通知》名冊,共列有包括張宜悟(一悟)在內的中共甘肅特別支部的黨員31名,王列於第13位,並寫道:“王孔璋,蘭州(病故)”。這充分證明,王孔璋是皋蘭籍人中最早的中共黨員之一。民國七年(1918年)夏季,王孔璋由北京中國大學法律科畢業;民國十年(1921年)春季,由北京內務部統計講習所畢業。曾任甘肅蘭山道尹公署第一科科員兼統計專員、甘肅省長公署參事、甘肅督軍公署軍需課三等課員、甘肅督辦公署軍需課書記官、駐甘總司令部政治處文牘員及《國民日報》社編輯、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商業政策、法學通論教員。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縣榜”。 
2020年10月,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2021年6月24日,獲得中國交通運輸部授予的“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稱號。
2021年7月,入選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