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人民政府

嘉興市人民政府

嘉興市人民政府是嘉興市的行政管理機關,政府辦公地址是嘉興市禾興南路658號。

歷史沿革


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春秋時,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戰國時,划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漢時煮海為鹽,屯田為糧。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改稱嘉興。兩晉、南北朝時,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飢”。隋朝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嘉興到鎮江的大運河,給嘉興帶來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寶十年(751)析嘉興縣東境及海鹽、崑山等縣部分轄地置華亭縣。唐代嘉興屯田27處,“浙西三屯,嘉禾為大”,嘉興已成為中國東南重要產糧區,有“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的說法。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嘉興設置開元府,領嘉興、海鹽、華亭3縣,是為嘉興首次設州府級政權。後晉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吳越王錢元瓘之奏請,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升郡為府,后改嘉興軍。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興軍為嘉興府安撫司,旋升為嘉興路總管府。宋元時,嘉興經濟較發達,被稱為“百工技藝與蘇杭等”,“生齒蕃而貨財阜,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龍等港口外貿頻繁,海運興隆。明宣德五年(1430)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析崇德縣桐鄉縣,嘉興府下轄7縣,稱一府七縣。此後四五百年內嘉興府縣體制基本未再變動。其時,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經濟日漸繁榮,棉布絲綢行銷南北,遠至海外,嘉興王江涇鎮的絲綢有“衣被天下”的美譽,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紗”的諺語,桐鄉濮院鎮絲綢“日產萬匹”,名聞遐邇。明弘治《嘉興府志》記載:“嘉興為浙西大府”,“江東一都會也”。清朝初期,清政府進行了賦稅改革和整頓,並多次對杭州灣沿岸海塘進行修築,嘉興社會經濟不斷好轉,市鎮更加繁榮。清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克嘉興,建聽王府為當地軍政領導機構。清朝中期以後,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嘉興的經濟和城市面貌日漸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黨人光復嘉興,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府存縣,改稱嘉禾縣,后復稱嘉興縣。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閉幕,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
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分設嘉興縣、嘉興市,後撤並頻繁。1983年8月,撤銷嘉興地區行政公署,分設嘉興、湖州市,嘉興市設城區和郊區,下轄嘉善、平湖、桐鄉、海寧、海鹽5縣。1985年1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嘉興市區及所轄嘉善、桐鄉、海寧縣被列為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至1988年,嘉興市及所轄5縣均被列為經濟開放區。1993年11月,嘉興城區更名為秀城區;1999年6月21日,郊區更名為秀洲區,2005年嘉興秀城區更名為南湖區。

組成部門


市政府工作部門

市政府辦公室
市發展改革委
市經信委
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
市公安局
市監察局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市財政局(地稅局)
市人事局
市勞動保障局
市國土資源局
市環保局
市建委
市交通運輸局
市水利局
市農業經濟局
市商務局
市文化局
市衛生局
市人口計生委
市審計局
市體育局
市統計局
市旅遊局
市糧食局
市外辦
市僑辦
市民宗局
市信訪局
市安監局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市城管執法局
市人防辦

市級有關單位

市國資委
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市合作交流辦
市新居民事務局
市社會保障事務局
市總工會
團市委
市婦聯
市工商聯
市殘聯
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嘉興國際商務區管委會
嘉興港區管委會
嘉興港務局
市機關事務局
市檔案局
市供銷社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嘉通集團
嘉城集團
嘉源集團
嘉服集團
嘉實集團
嘉湘集團
湘家盪管委會
市工商局
市質量技監局
市國稅局
嘉興檢驗檢疫局
嘉興海關
嘉興海事局
市氣象局
嘉興電力局
市郵政局
市煙草局
嘉興鹽務局
人行嘉興市中心支行
嘉興銀監分局
市無線電管理局
市消防支隊
鐵路嘉興車務段

行政區劃


地名駐地
南湖區東柵街道
秀洲區新城街道
海寧市硤石街道
平湖市當湖街道
桐鄉市梧桐街道
嘉善縣羅星街道
海鹽縣武原街道

政府領導


市委書記:張兵
市委副書記、市長:毛宏芳
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馬永良
市委副書記(掛職):王濤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祝亞偉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商務區)黨工委書記:陳利眾
市委副秘書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葛永元
市委常委、副市長(掛職):姜波

地理位置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市行政中心3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