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衣
習俗
嫁衣是中國的傳統風俗,特別是漢族婚禮時,新娘穿著的傳統服飾。
炫麗多彩的少數民族嫁衣
古時,民間舊俗新娘的傳統嫁衣是:頭戴鳳冠,臉遮紅方巾,上身內穿紅娟衫,外套繡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官鎖,胸掛照妖鏡,肩披霞帔,肩上挎個子孫袋,手臂纏“定手銀”;下身著紅裙、紅褲、紅緞繡花鞋,千嬌百媚,一身紅色,喜氣洋洋。
古時的嫁衣一定要量身定做,手工縫製,才能顯現它的珍貴和唯一。
嫁衣的主要作用就是把新娘塑造成一位新人的形象,並象徵著她的人生新里程的開始。所以,新娘十分講究她的嫁衣,因為這是她一生中最光彩的時刻。她越是重視自己的嫁衣,圍繞嫁衣的習俗內容就越豐富,花樣就越繁多,隱喻就越深邃,因而也就越髮帶有民俗的內蘊。
新娘穿新嫁衣也有俗規俗習
銀光璨燦的水族嫁衣
福建泉州舊俗新娘在出嫁前的打扮叫“笄禮”。花轎到來時,新娘在送嫁娘的伴引下到廳中梳妝,俗謂“對轎梳妝”。由一被稱為“賓”的有福的婦人為她加冠笄,然後由送嫁娘為新娘服背子,“賓”為新娘穿肚裙,肚裙用紅布做成,裙內有袋子,袋裡放入皂莢,鐵采尾,泥孩子,豬肉片等18樣東西。
廣西蒼梧一帶新娘出嫁須穿黑衣、黑褲、黑襪,黑鞋,奇特得令人咋舌。浙江嵊縣山區,新娘須穿素服上轎,到了男家才換吉服舉行婚禮。江蘇靖江一帶的新娘出嫁,也是—身樸素的打扮:土青布衣、土青布裙,俗稱“撣草衣、撣草裙”直到現在穿得再時髦,再講究的姑娘,到結婚時也非得設法做一套土青布衣裙來穿上。
陝北一帶舊俗新娘子的打扮很是滑稽。準備上轎的新娘,穿上了紅衣,綠褲,花鞋,頭上戴了鮮花,干嬌百媚,可是俗規要用鍋黑把新娘漂亮的臉蛋塗得黑漆漆的,與花枝招展的服裝形成了大反差。迷信傳說,假若不這樣做,在迎娶途中新娘要被鬼怪截去。
靚麗的柯爾克孜族的盛裝嫁衣
神秘納西族摩梭人的“走婚”習俗,備受世人關注。該民族男女一輩子不結婚,13歲會舉行成人儀式。其嫁衣由一種高高鑲嵌著“星星”圖案的帽子,以及背部綉著“月亮”圖案的上衣組成。穿上“披星戴月”的嫁衣,則意味著可以成人“走婚”了。
土族傳統嫁衣分外鮮艷醒目,用紅、黃、綠、紫、藍五色彩布圈縫製而成,遠看如同美麗的彩虹。
而瑤族婦女精通刺繡,她們的嫁衣上的圖案精美細膩,別具韻味。
嫁衣是一個民族審美理想、審美趣味最高最集中的體現;任何民族婚俗都具有承傳性,因而嫁衣式樣、花色以及圖案也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們往往保留著一個民族最古老的圖騰和象徵符號。在傳統意識中,“出嫁”是女人一生命運的重要轉折,因而縫製嫁衣也是女子婚前“女紅”活動的重要內容,女孩子把自己對未來生活的全部希望和憧憬都縫進嫁衣,因此,嫁衣中凝聚著獨特的女性文化。
現在,城市男女結婚時,新娘大多兜紗,長長的白裙拖地尺余,行步,兩個小孩在後面拖著,這是受歐美國家婚俗影響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