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
蘇雪林散文
《溪水》是一篇清麗感人的寫景美文。作者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使得本文語言清新傳神,一條溪水被寫活了,洋溢著生機和活力,讓人百讀不厭,抒發情感來描寫景色。
《溪水》選自《綠天》,上海北新華書店1928年出版。七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第2課。
蘇雪林原名蘇梅,字雪林,筆名綠漪。一生跨越兩個世紀,命途坎坷,杏壇執教50載,創作生涯70年,出版著作40部。她一生從事教育,先後在滬江大學、安徽大學、武漢大學任教。後到台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任教。她筆耕不輟,被喻為文壇的長青樹。她的作品涵蓋小說、散文、戲劇、文藝批評,早年的文章很有特點,在中國古代文學和現當代文學研究中成績卓著。
溪水
早晨時她不能面向玫瑰色的朝陽微笑,深夜時不能和娟娟的月兒談心,她的明澈瑩晶的眼波,漸漸變成憂鬱的深藍色,時時凄咽著的憂傷的調子,她是如何的沉悶呵!在夏夜的時候。
幾番秋雨之後,溪水長了幾篙;早凋的梧楸,飛盡了翠葉;黃金色的曉霞,從杈丫樹隙里,深入溪中;潑靛的波面,便泛出彩虹似的光。
現在,水恢復從前活潑和快樂了,一面疾忙地向前走著,一面還要沿途和遇見的落葉、枯枝淘氣。
一張小小的紅葉兒,聽了狡獪的西風勸告,私下離開母親出來玩,直到半路上,風兒偷偷兒地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裡。
水是怎樣的開心呵,將那可憐的失路的小紅葉兒,推推擠擠地推到一個漩渦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圓轉兒;那葉向前不得,向後不能,急得幾乎哭出來;水笑嘻嘻地將手一松,他才一溜煙地逃走了。
水是這樣歡喜捉弄人的,但流到壩塘邊,她自己的磨難也來了。你記得嗎?壩下邊不是有許多大石頭,阻住水的去路?
水初流到石邊時,還是不經意地涎著臉撒嬌撒痴地要求石頭放行,但石頭卻像沒有耳朵似的,板著冷靜的面孔,一點兒不理。於是水開始嬌嗔起來了,拚命向石頭衝突過去;衝突激烈時,淺碧的衣裳袒開了,露出雪白的胸臂,肺葉收放,呼吸極其急促,發出怒吼的聲音來,縷縷銀絲,四散飛起。
噼噼啪啪,溫柔的巴掌,盡打在石頭皺紋深陷的頰邊,——她真地怒了,不是兒戲。
誰說大石頭是始終頑固呢?巴掌來得狠了,也不得不低頭躲避。於是水得以安然渡過難關了。
她雖然得勝了,然而弄得異常疲倦,拽了淺碧的衣裳去時,我們還聽見她斷續的喘息聲。
我們到這樹林中來,總要到這壩塘邊參觀水石的爭執,一坐總是一兩個鐘頭。
“所有景語皆情語。”——王國維
《溪水》的語言特點在於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品味學習:
一是語辭美。《溪水》的語言美,不僅僅是表達的形式,而且成為了文章的審美內容之一,成了具有一定獨立價值的審美對象。如同某些繪畫,筆墨的美不只是繪畫的形式,也是繪畫的審美內容。
二是描敘美。《溪水》的文字描寫輕靈流動。作者不僅注意到了所敘對象,而且還專註於敘述本身。使讀者在欣賞文章時,不僅注意到了敘的是什麼,而且對怎樣描敘的也會產生興趣。這些“漂亮的話”未必華麗,也未必樸素,但一定是得體的、適度的。《溪水》的語言堪稱得體而精當。
三是意趣美。美文的靈魂是優美的意趣。意趣,是審美主體對客觀事物情緒化的把握。《溪水》的語言富有詩情畫意,富有情趣美,讀之妙趣橫生。
《溪水》的自然美,不止在語言文字的得體優美,更在於文章的真情性。正因為作者熱愛生活,摯愛自然,所以通過專心致志地觀察與思考,從而對大自然的特殊意義和美產生了獨特感悟。這種特殊的感悟即文章內蘊的情、理、味,它使文章呈現出情感美——這是散文得以產生和存在的基礎,如同胎兒之於母體。作者的個性感悟與語言的美所融合出的特殊筆調成就了這篇美文。
此文的溪水寫來變化多姿,妙趣橫生,譬喻新穎,情流筆端。作者筆下的溪流活脫脫竟成了一個機巧伶俐、忸妮作態的少女,欣嘆之餘不得不佩服作者那入微的觀察和奇異的想象。在“溪水”這一藝術形象里,除了自然之美以外,顯然包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之美,作者感受自然景物而來的啟迪、聯想、思想感情在“少女”這一形象中得到了升華,再加上句式上的變幻多姿,使文章基調、音韻、節奏、旋律拿捏得恰到好處,語言上的音樂性也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可以說,學生在與這樣的文本進行對話閱讀(包括品味、背誦、涵詠等)時,自然而然會產生情感和意趣上的體驗和內化,逐漸完成漸悟甚至頓悟蘊涵其中的多種審美心理因素和完整審美心理的過程。
① 選自《綠天》,上海北新書店1928年版。蘇雪林(1897-1999),現代女作家。
② 娟娟:美好的樣子。
③ 篙(gāo):用來撐船的竹竿或木杆。
⑤ 杈(chà)丫:樹枝分出的部分。
⑥ 靛(diàn):青藍色。
⑦ 狡獪(jiǎokuài):狡詐姦猾。
⑧ 涎著臉:做出涎皮賴臉的樣子。
⑨ 嗔:怒;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