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農場
三道農場
三道農場地處亞熱帶,屬季雨林氣候區,是發展熱帶高效農業的“風水寶地”。這裡盛產紅毛丹、皇帝蕉、荔枝、龍眼、芒果、楊桃、胡椒、台灣大棗、珍珠石榴、無膠菠蘿蜜、反季節瓜菜,林林總總,成為農場繼橡膠之後的重要經濟支柱,是三道農墾人實現“四個一”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海南省國營三道農場位於五指山南麓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南端,與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三亞市東北部的甘什嶺相連,南至國際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三亞市35公里,北距“翡翠城”五指山市45公里,至保亭縣城35公里,東至陵水縣城38公里。東鄰海棠灣國際經濟開發區10公里,三道農場地處三亞旅遊度假黃金海岸----五指山黎苗旅遊風情山寨----保亭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陵水南灣猴子島等旅遊經濟鏈圈的圓心,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方便,通訊發達。
國營三道農場創建於1957年7月,前身是由“國營華僑三道墾殖場”(當時為何香凝女士親筆題寫場名)和“國營華僑新民墾殖場”合併而成。該場現有土地總面積83000畝,其中二分之一為山地面積,已開墾利用45000畝;現有人口7350人,其中在職職工1600餘人、離退休職工1500餘人,內部建制有4個作業區,25個生產隊和8個直屬單位。
近年來,該場領導班子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落實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著力實施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同步發展戰略,以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為目標,加快經濟轉型,調整經濟結構,努力營造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推動了農場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以熱帶水果為龍頭的“高產、高質、高效”農業。三道農場是海南墾區土地使用權改革的試點單位。2001年春創造了把國有劃撥土地的使用權、生產經營權、勞動用工權、經營受益權長期穩定地落實到每個職工家庭(簡稱“四權到戶”)和生產費、生活費、一般性醫療費、福利費、社保費由職工自理(簡稱“五費自理”)的國有民營的“三道模式”,動員職工認領責任地和承包土地經營。“三道模式”改革給農場帶來了新的希望,促進了職工自營經濟的蓬勃發展。該場充分利用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積極引導職工家庭大力種植龍眼、荔枝、芒果、紅毛丹、菠蘿蜜等熱帶優質水果,農場成立職工自營經濟辦公室和水果種植協會,從技術、種苗、農藥、市場信息甚至資金上給予扶持,做好跟蹤服務工作,職工種植水果的熱情高漲,目前全場有810戶職工家庭認領或承包土地,並逐漸建成了面積達16000畝,年產水果3500噸,具有一定規模的熱帶水果生產基地,由於先進種植管理技術的廣泛推廣應用,該場生產的龍眼、荔枝、芒果等水果不僅早熟、掛果率高,而且品質優良,各種水果一般比周邊產區早上市一個月左右,深得經銷商的青睞,成為市場的香饃饃,經濟效益明顯。此外,還充分利用海南熱帶天然溫室的優勢,鼓勵職工利用低洼地、五邊地、果樹間隔地等大力種植冬季瓜菜,以短養長,年均種植反季節瓜菜2500畝,產量達5400餘噸。職工自營經濟已經成為農場經濟的半壁江山。
二是全面實施小城鎮建設。從2001年起,農場領導班子便把小城鎮建設納入經濟建設的重要工作,抓緊抓實,重點進行道路、水電、商住房及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2003年制訂了場部小城鎮總體規劃,出台優惠政策,吸引、籌集社會資金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投資600餘萬元,完成了場部主街道及周邊道路約4.5公里的水泥硬板化建設和兩旁的綠化、美化工程。投資280萬元興建志媽水庫引水供水工程,場部小城鎮約4000人口的生活用水實現自來化,周邊5000多畝果園實現了灌溉自動化。如今的三道農場場部、人口稠密、商鋪林立、市場成交活躍,一派繁榮和諧景象。在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農場還注意社區服務功能配套建設,九年義務教育學校、醫院、郵電、電信、銀行、公安等社會服務行業部門一應俱全,小城鎮建設初具雛形,有效地促進了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是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計劃總投資6億元人民幣的五A級景區----三道灣香巴拉旅遊度假區前期工程進展順利,項目一期工程已投入資金6000餘萬元,2008年將試營業開園迎賓。該場還是海南墾區規模化優質豬養殖的試點單位,投資700多萬元的萬頭優質豬場項目已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已初步產生效益,同時發揮大豬場帶動作用,把改革發展成果惠及職工,豬場每個季度給職工提供豬苗近千頭。投資1000萬元建設銷售流通的水果蔬菜交易中心已落成,更好地服務職工農產品銷售,促進農產品流通,增加職工收入等。
農場風光1
黨委辦(組織、宣傳、紀檢、團委)
行政辦(保密室)
工會(女工)
審計科
經管計劃科
社會保障社保分局(勞工科)
財務科
核算中心
生產技術國土科(自營辦)
計劃生育辦
派出所(綜治辦、護膠辦)
教育科技文化辦公室
中心學校
醫院
物業管理中心
畜牧站
黨委書記 洪瑞明
場長 陳澤忠
農場風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