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造山運動

阿爾卑斯造山運動

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是中生代和新生代地殼運動的總稱。由歐洲阿爾卑斯山得名。

基本介紹


中生代和新生代地殼運動的總稱。由歐洲阿爾卑斯山得名。因阿爾卑斯山和喜馬拉雅山相繼褶皺升起,上述期間沿古地中海形成的歐亞東西向巨大褶皺帶又稱阿爾卑斯喜馬拉雅褶皺帶。阿爾卑斯造山運動,使貫通歐亞非三大洲的古地中海大大縮小,形成現今地中海周圍的阿爾卑斯山、比利牛斯山、阿特拉斯山等山系及巴爾幹半島。由於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移至亞洲大陸及高加索山、扎格羅斯山、喜馬拉雅山等山地升起,古地中海東段消失。世界大陸、海洋形成現今格局。過去歐洲地質學家雖然有人將阿爾卑斯運動從三疊紀末、侏羅紀初直至第三紀末劃分出許多幕,但一般認為以第三紀為最強烈。中國通常將中生代地殼運動分為印支運動和燕山運動,新生代地殼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