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牧馬圖的結果 展開
牧馬圖
唐代韓干創作的淡設色畫
《牧馬圖》是唐代畫家韓干創作的一幅絹本淡設色畫作。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牧馬圖》描畫了一位虯須戴巾、腰插馬鞭的奚官準備出外放牧的情景。主題明瞭,情節簡單,圖中黑白雙馬,奚官虯髻戴頭巾,手執韁緩行。此圖線條纖細遒勁,勾出馬的健壯體形,黑馬身配朱地花紋錦鞍,更示出其神彩;人物衣紋疏密有致,結構嚴謹,用筆沉著,神采生動。
![全景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3/mf3bfdbf2dd3c896b2224246b5a55759e.jpg)
全景圖
畫作左上方為宋徽宗趙佶題“韓干真跡,丁亥御筆”等字。又有歷代鑒藏家鈐印十數方。
韓干出身貧寒,幼時以為酒家送酒為生。后結識畫家王維,為其賞識。此後勤奮苦學十載,終有所成。於唐天寶年間詔入成為宮廷畫師。韓干畫馬,研究自然之馬,寫心中感受之馬。唐玄宗曾令韓干以宮廷畫家陳閎為師學習畫馬,但韓干卻回答:“臣干自有師,今陛下內廄馬,皆臣之師也。”皇帝內廄之馬,力不曾施,皆肥碩雄壯。《牧馬圖》其馬造型體態肥碩,正是自然之寫照,是源於實際生活、以師現實之馬的結果。
《牧馬圖》中二馬與牧馬人既無動姿,更無激烈爭鬥的場面,主題亦平平無奇,但在韓乾的筆下卻得到了生動的表現。整個畫作的場景彷彿是牧馬人在躍上馬背之同時,敲響了金蹬勒動了馬韁。作者就是抓住在勒動韁繩的一瞬間黑馬所作出的反應來刻畫馬之形象,如眼中透出遲疑不解之光,四足在起落順序的排列上呈舉足不定狀等。而白馬,似乎已明白主人意圖,輕踏碎步,甩動馬尾,眼中露出了與黑馬完全不同的神色。這樣使得圖中馬的形象細膩而有情趣,亦使整個畫作更富有詩意。
另外,這幅《牧馬圖》在造形上風格與作者其他畫作一樣,也是體態碩肥,氣勢雄壯,頸項高聳,獨出丰神,充分體現了作者從寫生中得來的風采形態。
在構圖上,《牧馬圖》亦頗具匠心,黑馬置於畫幅前端,突出全馬的雄壯氣勢;而白馬則利用黑馬的相疊著筆不多,以臀部交代其雄健,以眼強調其神情,以尾點出其動感。兩馬與人這三者經營位置也非常合理,若白馬稍進半步,畫面則顯得呆板;若後退一步,將使整個畫面產生不平穩效果。
![局部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2/mf26c477a04c40a6bdd44247eddfaa5ef.jpg)
局部圖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書韓干〈牧馬圖〉》:“眾工砥筆和朱顏,先生曹霸弟子韓,廄馬多肉尻腕圓,肉中有骨誇尤難。”
《牧馬圖》作為韓乾的代表作,體現著他在鞍馬人物等方面高超的寫實水平。韓干以後,雖然環境已不同,但這樣的畫風卻給與後人以不小的影響。譬如,亦是以畫馬出名的宋代李公麟、元代趙孟頫都曾經臨摹過其《牧馬圖》等多幅作品,他們的創作實際上即是繼承了此種風格而加以發展了的。及至當代,郝石林等書畫藝術家仍以韓乾的《牧馬圖》為走獸類畫作的臨摹範本,來堅實其國畫基本功。
《牧馬圖》在《宣和書譜》、《石渠寶笈三編》、《名繪集珍》等皆有著錄。
2017年10月4日至11月14日,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上,《牧馬圖》作品其中精品之一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