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馬圖

台灣郵票

唐徠代韓干牧馬圖是中國台灣專16故宮古畫(一)中的一枚,面值1.4台幣,該枚票的發行量200萬枚。該票發行於1960年8月4日,全套四枚,發行量100萬套,全套新票目前市價約480元左右。

該郵票1元4角 以唐朝韓干(公元8世紀)所繪《牧馬圖》為圖案。韓干,唐藍田人,初師曹霸,天寶初入為供奉。原畫為絹本,橫34.1公分,縱27.5公分,系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名繪集珍」16幅中之第3幅。

郵票選題


此套出票共有四枚,包括唐代韋偃雙騎圖,唐代韓干牧馬圖,北宋遼國蕭融花鳥圖,北宋惠崇秋浦雙鴛圖。
台灣郵票選題本身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家知道,由於歷史的原因,在20世紀40年代末期,北京故宮等處的許多古物、古畫都被運到了台灣,現今存放於台北故宮博物館,這無疑為台灣郵票提供了無可倫比的選題條件。加之台灣當地對人文文化、歷史收藏的研究學術氣氛較濃,所以在每年發行郵票時必每每不忘推出中華之瑰寶。而且在反映中華文化古國的古畫上還不斷確立和創新最適宜的表現形式,陸續把許多原來專供皇帝賞玩的古畫珍品推到世人面前,使世界上的炎黃子孫為之驕傲,使其他民族為之驚嘆。
故宮古畫郵票(第一組)
故宮古畫郵票(第一組)

原畫風采


韓干 牧馬圖:縱:27.5公分;橫:34.1公分。形式質材:冊頁,絹本,設色畫
徠韓乾的《牧馬圖》,生動地表現了駿馬的體態神情,準確、簡煉,真實。牧馬人的形象也威武生動。他的另一幅《照夜白圖》,刻劃的馬四蹄騰驤,仰首嘶鳴,也具有生氣勃勃的特點。從畫風來看,牧馬人兩腮鬍鬚,體格高大肥壯,是為胡人相貌;馬匹神駿雄健,屬來自西域之品種。在造形上,黑白二馬健碩豐滿,生動逼真,但在線條的描繪上卻是細緻流暢。
唐代大詩人杜甫丹青引》,曾間接評論曹霸的弟子韓干畫馬的技巧。《牧馬圖》描繪駿馬肥碩雄駿馬的英姿。圖中畫黑白二馬,一奚官虯髻戴頭巾,手執韁緩行。此圖線條纖細遒勁,勾出馬的健壯體形,黑馬身配朱地花紋錦鞍,更示出其神采;人物衣紋疏密有致,結構嚴謹,用筆沉著,神采生動,純是從寫生中得來。元湯垕《畫鑒》說韓干“畫馬得骨肉停勻法……至於傳染,色入兼素”。宋董卣《廣川畫跋》說;“世傳韓干凡作馬,必考時日,面方位,然後定形骨毛色。”這些記載從這幅《牧馬圖》可得見其大概。
《牧馬圖》原為《名繪集珍》冊中之一幀,左有宋徽宗趙佶的“韓干真跡,丁亥御筆”題字。
《牧馬圖》
《牧馬圖》

作者簡介


韓干,唐畫家。京兆藍田(治今陝西西安)人,一作大梁(今河南開封)人。相傳年少時曾為酒肆僱工,經王維資助,學畫十餘年而藝成。擅繪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畫馬,曾師曹霸而重視寫生。經歷唐玄宗年間,被召入宮封為“供奉”。
韓干曾經專跟宮中畫馬名家陳閎學習畫,但進展不太顯著,後來韓干改變只臨摹不寫生的方法,經常到馬廄里去,細心觀察馬的習性,對比找出馬的性格特徵,找出馬的動作規律,並把各種各樣的馬記錄在案。日子久了,人們對韓干經常進入馬廄,甚至搬到馬廄里和飼養人一起住感到奇怪。韓干回答說:“我學習畫馬,馬廄里所有的馬都是我的老師”。為了深入了解馬的習性,他常痴獃地觀察上幾個時辰,把別的畫家不了解的具體細節都弄得清清楚楚,並牢記心上。這樣時間久了,馬的各種體貌,奔跑雄姿,千變萬化的動態,在作畫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活現在紙上。所以人們都稱讚韓干筆下的馬是能跑動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