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日報
1945年創刊於瀋陽的報紙
《東北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解放區創辦的第一張地區報紙。從1945年11月1日創刊,到1954年8月31日止,它經歷了整個解放戰爭時期,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參加了新中國初期的經濟建設。
1945年11月1日《東北日報》在瀋陽創刊
1945年11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東北解放區創辦的第一份大區報紙《東北日報》在瀋陽正式創刊。 1954年8月31日,《東北日報》隨著東北大區的撤銷而停刊。在其存在的8年零10個月時間裡,《東北日報》不但及時宣傳了解放戰爭期間我軍英勇作戰、節節勝利的消息,同時也對新中國成立后遼寧乃至東北人民積極恢復生產、支援全國解放戰爭作出大量翔實報道,在黨的新聞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
1945年9月底,以彭真為領導的中共中央東北局在瀋陽成立,提出了依靠“二萬幹部、十萬兵、一張報紙”開闢東北解放區的工作口號,其中這“一張報紙”指的就是《東北日報》。
東北日報
1945年11月23日,由於戰局關係和應蘇軍的要求,《東北日報》跟隨東北局一道撤出瀋陽,向本溪轉移。到達本溪后,報紙於12月5日復刊,在本溪辦到1946年2月2日,共出了40期日報和8期號外。
1946年1月下旬
國民黨軍隊逼近瀋陽,並圖謀向本溪進犯,報社迫不得已又隨東北局向吉林省海龍縣轉移。《東北日報》在海龍辦報的時間比在瀋陽、本溪都長。從1946年2月7日起,到4月22日止,有兩個半月之久。1946年4月我軍解放長春后,報社遷到長春,4月28日《東北日報》在長春復刊,並開始使用毛主席的題字作報頭。在長春辦報不到一個月,敵人進犯,報社又被迫進行第4次轉移到哈爾濱。
總之,從創刊到1946年7月這一時期的《東北日報》是在時局動蕩不安的情況下度過的,報社曾四次轉移。在環境艱險,物資缺乏的情況下,報紙除在轉移過程中有過短暫中斷外,一直堅持出報。報紙由小到大,內容不斷豐富,發行量達到兩萬份。
1946年5月28日
《東北日報》在哈爾濱正式復刊,與哈爾濱日報、北光日報在哈聯合出版對開四大版。在此期間,報社機構已具規模,人員日漸增多,報紙發行量迅速增加。到1948年末,已近8萬份。報社遷到哈爾濱后,於1946年12月18日又更換了一次報頭,新報頭是毛主席親自寫的,一直到《東北日報》停刊,始終用此報頭。
1948年11月遼瀋戰役徹底勝利,東北全境宣告解放。《東北日報》於12月12日遷瀋陽出版,直到1954年8月31日,因東北大區撤銷而終刊。這是《東北日報》發展的第二個時期——經濟建設時期,也是它的較長歷史時期。
提到《東北日報》,不能不提到它的漫畫。當年,《東北日報》上90%以上的漫畫,是我國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先生畫的。華君武以創造蔣介石的漫畫形象,曾經蜚聲東北和全國。
從1946年5月起,華君武開始在《東北日報》上發表漫畫作品。到1947年年底,僅僅一年半的時間,他就在報紙和其他畫報雜誌上發表了130多幅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磨好刀再殺》。
《東北日報》在八年零十個月的時間裡,作為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機關報在向東北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揭露美蔣的反革命醜惡面目,宣傳我軍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進行土地改革,指導東北解放區的生產和經濟建設,以及支援全國解放戰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東北日報》在我黨新聞史上佔有相當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