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條詞條名為老城村的結果 展開
老城村
雲南楚雄市元謀縣老城鄉下轄村
老城村位於雲南省楚雄元謀縣老城鄉,屬於壩區。距離鎮0.20公里,國土面積29.20平方公里,海拔1287.00米,年平均氣溫20.00℃,年降水量645.00毫米,適宜種植糧豆,穀物,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6132.67畝,其中人均耕地0.00畝;有林地5828.10畝。全村轄3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720戶,有鄉村人口7415人,其中農業人口7415人,勞動力517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733人。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14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40.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該行政村隸屬元謀縣老城鄉,地處老城鄉中心,距老城鄉政府所在地0.2公里,進村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3.7公里。東鄰那能村委會,南鄰丙間村委會,西鄰尹地村委會,北鄰挨小村委會。轄下箐、中箐、新建、永康、老城、小丙間、花園、河灣、田房、班美、大哨、大安、王丙庄、大空、新莊、漁洪、石榴庄、甘塘、攀枝罕、大樹箐、河壩街、罵龍、公路梁子等23個自然村,3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724戶,有鄉村人口7410人,其中農業人口7410人,勞動力517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733人。
該村2010農村經濟總收入283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11萬元,佔總收入的56%;畜牧業收入400萬元,佔總收入的1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484頭,肉牛371頭,肉羊515頭);林業收入146萬元,佔總收入的5%;第二、三產業收入608.7萬元,佔總收入的21%;工資性收入68.3萬元,佔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353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8.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17人(占勞動力的7%),在省內務工110人,到省外務工307人。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917戶通自來水,有807飲用井水(占農戶總數的53.2%、46.8%)。有1716戶通電,有120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70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70.1%和98.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5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35戶(分別佔總數的84.3%和77.4%)。該村到老城鄉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8輛,拖拉機183輛,摩托車77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993.97畝,有效灌溉率為65.1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9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畝。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1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05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14。全村有1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3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48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132.67畝(其中:田3993.97畝,地2138.70畝),人均耕地0.00畝,主要種植糧豆,穀物,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5828.1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本村無此項目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957.00畝。
該村現有農戶1720戶,共鄉村人口7415人,其中男性3726人,女性3679人。其中農業人口7415人,勞動力5174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56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5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老城小學、大哨小學,中學生就讀到老城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50公里,距離中學0.6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635人,中學生353人。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70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132.6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70個(勞均5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該村設黨小組19個,黨員總數198人,黨員中男黨員173人,女黨員25人。團員473人。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部分村子人畜飲水困難。2、還有尚未通電和尚未通路的村子。3、科技種植、養殖技術薄弱。4、尚無集體經濟建設。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建立起一個蔬菜交易的農貿市場,以緩解蔬菜和豆類大量上市時的各種擁堵問題。2、“通達”公路的建設,以方便多個村子的農產品運出;3、打造A級綠色蔬菜產業。4、在小丙間村發展起100畝的大青棗種植。5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6、培植致富增收的後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