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

穴位名稱

天池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第4肋間隙,乳頭外1寸,前正中線旁開5寸,淺部為乳腺組織(男性乳腺組織不明顯),其下為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部為第4肋間內、外肌;有胸腹壁靜脈,胸外側動、靜脈分支;布有胸前神經肢支及第4肋間神經。主治心肺病證,腋下腫痛,乳癰,瘰癧。操作方法為斜刺或平刺0.3~0.5寸。

簡介


● Tiānchí PC1
● 來源:《靈樞·本輸》
● 別名:天會
● 歸經:手厥陰心包經
● 功效:寬胸理氣,活血化瘀,止咳平喘,化痰散結

穴名釋義


● 天,天空,指高位,上部;池,池塘,水聚之處,或儲水之處。
● 本穴當胸廓乳房,居高位,乳房為乳汁儲存之所,泌乳之處,喻之為池,故名。也有人認為是應天池星而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正坐或仰卧,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乳頭外1寸,前正中線旁開5寸。

簡便取穴

● 平乳頭外1橫指(拇指),即為此穴。
本穴的精準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兩乳頭之間的距離為8橫寸。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簡便取穴中的1橫指即“1寸”,可採用指寸定位法中的拇指同身寸比量取穴,伸直拇指,拇指指骨關節橫紋兩端之間的距離作為1寸。需要說明的是,指寸定位法在應用時較為便利,但取穴的準確性稍差,且操作時應以被取穴者自己的手為準。由於每個人的高矮、胖瘦與手的比例不完全成比例,因此,指寸定位法必須在骨度分寸的基礎上運用,而不能以指寸全部量取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胸小肌。
● 淺層有第4肋間神經外側皮支,胸腹壁靜脈,女性在皮下組織內還有乳腺等組織;深層有胸前神經肌支,第4肋間神經及胸外側動、靜脈分支或屬支。

主治


● 肺系疾病,例如咳嗽,哮喘,胸悶,胸痛,支氣管哮喘。
● 局部疾病,例如乳癰,瘰癧,腋下腫痛;心絞痛,心肌炎,肋間神經痛,乳腺炎,腋窩淋巴腺炎。
● 其他疾病,如心煩,嘔吐。

操作


治療操作

● 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肺臟;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經常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灸5~10分鐘。

古籍摘要


● 《針灸甲乙經·卷八》:寒熱胸滿,頭痛,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胸中有聲,喉中鳴,天池主之。
● 《針灸大成·卷七》:主熱病汗不出,寒熱痎瘧,臂痛,目䀮䀮不明。
● 《針方六集·卷五》:心中澹澹大動,煩心,心痛,喜笑不休,痎瘧。
● 《百症賦》:委陽天池,腋腫針而速散。

常用配伍


● 配乳根、膻中,治乳癰。
● 配內關、心俞、厥陰俞,治心煩、心痛、胸痛。
● 配委陽、極泉,治腋腫。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
● [3] 劉乃剛。精準取穴不出錯.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 [4]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