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

劉白羽散文

《天池》是中國當代作家劉白羽寫的徠一篇旅遊散文。

文章內容


古徠人云:“人在畫圖中。”我到天池就有這種感覺,彷彿自己落入深藍色湖面倒印著雪白冰峰的清澈、明麗的幻想之中了。這一天之內,我覺得風是藍的,陽光是藍的,連我這個人也都為清冷的藍色所滲透了。
早晨,從公路轉入崎嶇山谷,盤旋上山。山上林術變化,分為三段:山下開闊河床中,衝激著冰凌般潺潺急流,在這裡,老榆成林,一株株形狀古怪,如蘇東坡所說:“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到山腰卻是密密層層的楊、柳、楓、槐.秋霜微染,枝頭萬葉如紅或黃的透明琉璃片,在陽光中閃爍搖曳,在這裡,天山雪水匯為懸空而落的飛泉,在森然壁立的峽各中一片濤聲滾滾。到了山頂則是一望無際的墨綠色挺立的雲杉,植物適應著溫度高低而變化,可見其山勢之陡峻了。我走到山坡別墅,在灑滿陽光的陽台上坐下來,我的面前這時展開整個天池,這不像自然景色,而是一幅油畫。你看,這廣闊的湖面,為滿山雲杉映成一片深藍,這深藍湖面之上,又印上雪白的群山倒影。這時我才恍然找並未到山之極峰。你看,天池那裡,還有層層疊疊更高的白峰,人們告訴我最高的一山,名叫博格達峰。這天池,顯然是更高更高天山的雪水在這裡彙集成湖。偶然一陣微風從空拂拂而來,吹皺一湖秋水,那粼粼波紋,摧動藍的、白的樹影山影,都微微顫動起來。同游的人們都歡歡喜喜奔向天池邊去了,我倒希望一個人留在這陽光明亮的陽台上,沉醉於湖光山色之中,讓我靜靜的、細細的欣賞這幽美的風景。在我記憶裡面,這天池景色.也許可與瑞士的湖山比美,但當我沉靜深思著,把我自己完全溶合在這山與水之中,我覺得天池別有她自己的風度,湛藍的湖水,雪白的群峰,密立的杉林,都顯示著深沉、高雅、端莊,幽靜。的確,天池是非常之美的。但,奇怪的是這裡並不是沒有遊人歡樂的喧嘩,也不是沒有呼嘯的樹聲和啁啾的鳥鳴,但這一切似乎都培這山和湖所吸沒了,卻使你靜得連一點聲音也聽不見,如果讓我用一個字來形容天池之美,那就是——靜,
從第一眼瞥見天池到和她告別,我一直沉默不語。我不願用一點聲音,來彈破這寧靜。但在寧靜之中卻似乎迴旋著一支無聲的樂曲,我不知它在哪兒?也許在天空,也許在湖面,也許在林中,也許在我心靈深處,“此時無聲勝有聲”,不過這樂曲不是莫扎特,不是舒曼,而是貝多芬,只有貝多芬的深沉和雄渾,才和天池的風度相稱。是的,天池一日我的心情是寧靜的,這是我最珍愛的心境。山光湖色隨著日影的移動而變幻。午餐后,睡了一會兒,一陣冷氣襲來,就像全身浴在冰山雪水之中。我悄悄起來,不願驚醒別人,獨自走到廊上,再次仔細觀察天池:雪峰與杉林,白與黑相映,格外分明,雪山後湧起的白雲給強烈陽光照得白銀一樣刺眼。在黑藍色湖與山的襯托下,一片金黃色的楊樹顯得特別明麗燦爛。我再看看我的前後左右,原來我所在的紅頂房屋就在雲杉密林之中。找身旁就聳立著一株株高大的雲杉,一株一株接得很緊,而每棵樹都筆直細長沖向天空,向四周伸展著碧絨絨枝葉,綠色森然。太陽更向西轉,忽然,靜靜的天空飛卷著大團灰霧,而收斂的陽光使湖面變成黑色,震顫出長長的漣漪。不知為何,我的心忽的緊皺起來,我不知道如果狂風吹來暴雨,如果大雪漫過長空,那時天池該會怎樣呢!?……幸好,日光很快又刺穿雲霧而下,湖光山色又變得一片清明,只不過從杉林中從湖面上襲來的清氣顯得有些寒意了。我們就趁此時際,離開天池下面。
山路崎嶇彎轉,車滑甚速。一路之上,聽著颯颯天風,潺潺冰泉,我默默冥想:天池風景,是那樣寧靜而又變幻多姿,是那樣明朗而又飛揚縹緲,我覺得在天池這一天進入了一個夢的境界。待馳行到山下公路上回頭再望,博格達峰在哪裡呀?群蜂掩映,暮藹迷茫,一切都入於朦朧的紫色煙霧,天地也在“夕陽明滅亂山中”了。

作者簡介


劉白羽,當代著名作家,(1916.9.28~2005.8.24),山東濰坊青州人,出生於北京通州。193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黨支部書記、重慶《新華日報》副刊部主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記者、新華社總社軍事特派記者、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作協副主席、作協書記處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顧問、《人民文學》主編等職。劉白羽是中國共產黨第八次黨代會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一屆代表、七屆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