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岩

喝水岩

湧泉寺山門東邊,有一石砌拱門,上書“靈源深處”。傍崖而下石階60餘級,中裂一澗,寬約3米,深約10米,有似石洞,故名“靈源洞”。因為“喝水岩”石刻,這一帶又統稱“喝水岩”。

介紹


喝水岩
喝水岩
靈源洞兩側,薈萃了自宋以來摩崖石刻200多段,約佔鼓山現存摩崖題刻480多段的一半;真、行、草、隸、篆諸體俱備,猶如一座天然石刻書法寶庫,譽為“東南碑林”。題刻中有宋刻近百段,元刻12段,明刻30餘段,清朝至今百餘段;其中尤以宋代名書法家蔡襄的“忘歸石”,施元長的“喝水岩”以及理學家朱熹,民族英雄李綱和當代郭沫若等題詠石刻,最為著名。

傳說


喝水岩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900多年前,湧泉寺祖師神晏法師在此誦經,嫌洞下澗水喧嘩,便大喝一聲把流水止住。從此,澗水改道從東側半山觀音閣石壁湧出,原來的溪澗也就乾涸了。
喝水岩
喝水岩

詩詞


1.宋時徐錫之題喝水岩詩:“重巒復嶺鎖松關,只欠泉聲入座間;我若當年侍師側,不教喝水過他山”認為此處重巒疊嶂,不可無水;當年要是他在,就會勸法師不要讓溪水改道。用反意評說歷史傳說,亦饒有風趣。
2.
游鼓山喝水岩
年代:宋 作者:姜特立
昔聞鼓山名,未到鼓山寺。
勝游不易得,一失恐難值。
今朝忽勇猛,便作入山計。
雖無濟勝具,尚可策疲致。
松下止呵導,山前屏車騎。
仰窺白雲峰,俯躡青螺髻。
半天開佛剎,傑閣照金翠。
路窮兩崖間,巨石擘元氣。
何年瀉白虹,一喝回狂勢。
衝波落山後,余務泄厚地。
山靈畏定力,仙鬼吝幽閟。
至今千仞底,不見波流駛。
尋師水倒回,卓錫泉涌沸。
異事驚倒人,此理本無二。
亭邊數蒼石,刻畫幾大字。
顧憐身後名,慘戚當時意。
茫茫千萬古,存滅可勝記。
灰劫同一盡,要自濟兒戲。
不知生前酒,對石聊一醉。
醉到無何鄉,卻就僧床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