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什鎮
隸屬於海南省五指山市
通什鎮,隸屬於海南省五指山市,位於五指山中南部,北鄰毛陽鎮、番陽鎮和水滿鄉,西接毛道鄉,南鄰暢好鄉,東鄰南聖鎮,行政區域總面積325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通什鎮總人口63885人。
通什鎮古稱通什峒,后沿革為通什鄉、通什鎮、通什市。2002年,紅山鄉與沖山鎮合併成立沖山鎮。2012年,沖山鎮更名為通什鎮。截至2020年6月,通什鎮下轄4個社區、16個行政村。
“通什”是黎語的漢字譯寫,讀tōngzá。黎語“通什”指山谷中連片的田地。古時稱通什峒,后沿革為通什鄉、通什鎮、通什市。自古至民國時期,通什地區黎族社會存在具有特色的社會組織——峒。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成立通什鄉人民政府。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劃歸保亭縣管轄。
1950年,成立保亭縣通什鄉人民政府。
通什鎮
1953年7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從樂東縣抱由鎮遷駐通什,通什成為自治區首府駐地。
1955年10月,自治區改為自治州,通什為自治州首府駐地。
1956年12月,通什鄉、福建鄉、福安鄉3個小鄉合併為通什鎮。
1958年3月,通什鎮,福建鄉、福安鄉、福利鄉、番賽鄉5個鄉鎮合併為通什鎮。
1963年11月,保亭縣通什鎮紅旗公社劃歸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接領導。
1966年10月28日,通什鎮更名為紅旗鎮。
1980年5月8日,恢復通什鎮人民政府建置;同年10月,撤銷紅旗公社,保留紅旗(通什)鎮建置。
1982年2月15日,紅旗鎮改為通什鎮,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轄。
1986年6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通什市(縣級),以原保亭縣的暢好、紅山、南聖、毛道區,瓊中縣的五指山、毛陽區,樂東縣的番陽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轄的通什鎮為通什市的行政區域。
1987年1月,通什鎮被改名為沖山街道辦事處。
1993年3月,沖山街道辦事處改名為沖山鎮,主要管轄五指山城郊附近的12個村委會。
2001年7月5日,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沖山鎮隸屬五指山市管轄。
2002年7月,紅山鄉與沖山鎮合併成立沖山鎮。
2012年4月,沖山鎮更名為通什鎮,隸屬五指山市管轄。
村委會名稱 | 自然村名稱 | 所轄村民小組 |
什保村委會 (轄7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 | 什保村 | 什保村 |
什利村 | 什利村 | |
什那村 | 什那村 | |
什房村 | 什房村 | |
空任村 | 空任村 | |
空路村 | 空路村 | |
番文村 | 番文村 | |
番茅村委會 (轄5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 | 番茅村 | 番茅村 |
什分村 | 什分村 | |
福建村 | 福建村 | |
番芭村 | 番芭村 | |
什好村 | 什好村 | |
紅雅村委會 (轄6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 | 毛秀村 | 毛弄村 |
空辦村 | 空辦村 | |
什冊村 | 什冊村 | |
什榮村 | 什榮村 | |
什奮村 | 什奮村 | |
通庭村 | 通庭一村、通庭二村 | |
應示村委會 (轄6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 | 應示村 | 應示村 |
番育村 | 番育村 | |
報芭村 | 報芭村 | |
什別村 | 什別村 | |
豐好村 | 豐好村 | |
什南定村 | 什南定村 | |
牙日村委會 (轄4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 | 牙日村 | 牙日村 |
番明村 | 番明村 | |
什邱村 | 什邱村 | |
什天村 | 什天村 | |
番慢村委會 (轄6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 | 什盆村 | 什盆村 |
什仟村 | 什仟村 | |
番那村 | 番那村 | |
番慢村 | 番慢村 | |
什邊村 | 什邊村 | |
什里村 | 什里村 | |
福關村委會 (轄5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 | 福關村 | 福關一村、福關二村 |
毛利村 | 毛利村 | |
紅路村 | 紅路村 | |
毛沖村 | 毛沖村 | |
毛總賀村 | 毛總賀村 |
通什鎮山嶺有南祖嶺,海拔862米。福安嶺,海拔855米。未娥嶺,海拔500米。南嶺,海拔964米。
截至2021年4月,通什鎮鎮總人口63885人,其中社區城鎮人口49151人,農村人口14734人,人口中有漢族、黎族、苗族等民族,其中黎族80%以上。
人口民族構成方面,據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黎族人口約佔通什鎮總人數的90%,呈逐漸增加趨勢;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漢族人口分別佔總人口的20.2%、5.98%、6.67%。苗族與其他民族人口數量相對較少。
通什鎮水資源較多,境內有南聖河流過,轄區內有八座山塘水庫,主要供應居民日常用水和農業用水。
通什鎮境內多山,林業資源較多,全鎮林地面積19萬畝。
通什鎮礦產資源較多,大理石、花崗岩、砂石儲存量大。
2011年,通什鎮地方財政收入2776.51萬元,其中財政撥款1384.25萬元,財政支出706.02萬元。
2018年,通什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8元,同比增長10.1%。
2011年,通什鎮耕地面積436.10公頃,林地面積1665.2公頃。農業總產值5745.03萬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農業產品產值332.25萬元,增長11.6%;林業產品產值1418.95萬元,增長4.5%;牧業產值731.47萬元,增長6%;漁業產值249.96萬元,增長4.5%。農民人均純收入4065元,增長12.2%。
主要農作物的種類有水稻、玉米、薯類、花生、豆類、蔬菜等;經濟作物的種類有橡膠、油茶、檳椰、荔枝、芒果等。2011年,通什鎮水稻種植面積645.2公頃,瓜菜種植面積384.89公頃,芭蕉種植面積147.65公頃。截至2011年末,橡膠種植面積1759.76公頃(開割645.2公頃),龍眼種植面積56.99公頃,檳椰種植面積225.18公頃,益智種植面積21.8公頃,荔枝種植面積14.53公頃,油茶種植面積153.2公頃,胡椒種植面積25.8公頃,紫珠等南葯種植面積65.33公頃。
畜牧業以飼養家畜、家禽為主。2011年,通什鎮生豬飼養量761頭,年末存欄5855頭;牛飼養量3532頭,年末存欄2523頭;家禽年飼養量70486羽。
2018年,通什鎮瓜菜種植面積8567.16畝(複種數),同比增長6%。新增南定油茶400多畝,油茶總面積達3900畝;番賽擴種茶葉31.5畝,總種植面積達831.5畝;新增建設閹雞、果子狸等11個集中養殖示範點項目。五指山雞養殖規模18萬隻左右,五指山豬產仔量一萬頭左右。
2019年,通什鎮商品瓜菜和橡膠林業發展至5600畝,年產量為1800噸,水果種植業發展至9011畝,產量為3590噸,此外,種植橡膠樹面積24925畝、檳榔面積2384畝、胡椒等各類經濟作物8703畝。
1950年以後,通什鎮工業逐漸起步,鎮區內逐漸出現了各類加工廠;1980年,鎮區內共有機械、水泥、電池、製藥、皮革、塑料等工廠十多間,工業總產值由1953年的31.6萬增長到1546萬;2000年,鎮辦企業有橡膠加工廠兩家。
2018年,通什鎮有工業企業32個,規模以上2個。
2019年,通什鎮工業上主要包括位於鎮區附近的農副產品加工廠、糕餅廠、酒廠、金屬加工廠、印刷廠,以及各類合作產業。
1952年以前,通什鎮道路僅有山道。1952年,海榆中線公路(國道G224)開始設計並施工,歷時兩年時間誨榆中線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通什鎮為主要節點的重要主幹性公路,將五指山市、海口市和三亞市聯繫在一起;1958年後,先後修建了通什至保亭、陵水、樂東等公路。2019年,通什鎮各縣道、鄉道與海榆中線公路相連,形成放射狀道路網結構。
2013年,通什鎮有3所教學點、12所完全小學、1所初級中學,在校學生152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適齡少年入學率99.7%。轄區有2個學校管理區,在崗教職工165人,其中教師149人,教師中獲得中專學歷109人,佔73.2%,大專以上學歷34人,佔22.8%。
2015年,通什鎮有3個教學點,12所完全小學,1所初級中學,在校學生1541人,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全部免除學生學雜費和課本費,適齡兒童人學率達100%,適齡少年入學率99.7%;有兩個學校管理區,在崗教職工165人,其中教師149人,教師中獲得中專學歷109人,佔73.2%,大專以上學歷34人,佔22.8%。
醫療衛生工作明顯成效,2007年,全鎮衛生院2所,每千人擁有床位數27個,每千人擁有醫生數2人,至2008年8月止,每個社區擁有醫療點1個,每個村委會擁有醫療點1個,鎮轄區內有20家藥店,
人民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全鎮居民參加社保普及率達到了99%,生活飲用自來水普及率97.9%。採取有效措施抓好全鎮環境衛生工作,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得到了加強,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村莊38個,佔全鎮村組總數的44%,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社區4個,占社區總數的100%。
全鎮持續深入貫徹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在全鎮創建計劃生育合格村11個,占農村總數的70%,計劃生育合格社區4個,占社區總數的100%。重視和加強民政工作,把民政工作作為改善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全鎮複員軍人安置、孤兒安置、殘疾人士安置、幫教轉化安置較好,如全鎮共有複員軍人71人,傷殘軍人2人;全鎮孤兒27人,通過社會各界支持解決生活、讀書問題,解決率%;全鎮殘疾人315人,申請獲得殘疾證233人,落實補助金解決生活問題233人,佔100%。全鎮建1所養老院,無依無靠進入養老院的老人2人。
全鎮投入11.3萬元改造廁所、沼氣池等農村基礎設施。三年來,全鎮以什保連片文明生態村建設為示範點,不斷推廣經驗,文明生態村創建村已達到了22個村。
2018年,通什鎮貧困人口1229戶4658人,實現穩定脫貧1128戶4362人,退出貧困戶103戶493人,未脫貧101戶296人,貧困發生率將降至2.02%。貧困戶共享受教育扶持資金435.41萬元;享受“五道防線”醫療報銷共2981人589.72萬元,貧困家庭患者住院報銷全部達到90%以上;投入142萬元危房改造32戶,全部竣工入住,幫助100餘戶貧困戶解決住房“五個直觀”問題;全鎮享受農村低保兜底、特困供養(五保戶)政策459戶738人,其中實現“兩項制度銜接”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285戶499人。
2018年,通什鎮通過土地流轉、訂單幫扶和勞務用工等形式帶動貧困戶1229戶,實現組織化比例100%,累計分紅106.83萬元,受益貧困人口1050戶。為803戶貧困戶代繳橡膠保險5445.653畝共52.8087萬元,發放133戶橡膠價格保險理賠資金18.13萬元,發放貧困戶生薑補貼104戶118.18畝7萬元,豇豆補貼87戶123.26畝6.16萬元。通過公益性崗位和第二、第三產業工作崗位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030戶1524人,落實外出務工補貼284人71.46萬元。通過小額信貸發展第一產業的貧困戶共150戶495.5萬元。
2018年,通什鎮共發放冬春救濟金486戶897人,防寒物資350戶;取消低保對象666戶1483人和特困供養對象13戶13人,新增低保對象188戶325人,特困對象6戶6人;臨時救助85戶,“救急難”救助7戶,醫療救助報送58人次,醫院一站式救助1172人次;發放優撫金149位,困境兒童補貼12人;春節期間慰問42戶軍屬;發放2018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2677戶119.38萬元。截至2020年底,通什鎮7個“十三五”規劃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1536戶5889人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
黃玉妹,女,黎族,1941年4月生,13歲跟三嫂學織筒裙,第一次學織人形圖,接著織竹節紋,最後織“央”,主要以單面織為主。出嫁后,跟姑媽學反面織。她會織各種花紋圖案。從1991年起,她織的成品陸陸續續銷往萬寧市興隆溫泉度假村。黎寨也與她訂做外銷,2009年3月,五指山市沖山鎮番茅黎錦村的劉香蘭經理與她訂做筒裙外銷。
黃月蓮,女,黎族,1950年生,五指山市沖山鎮什保村委會番文村人。《黎族竹木器樂》成員之一。
黃玉蘭(市級傳承人),女,黎族,1943年生,五指山市什保委會什那村人。《舂米謠》六人組之一。
符月英(市級傳承人),女,黎族,1941年生,五指山市什保村委會空路下村人。《舂米謠》六人組之一。
楊菊玲(市級傳承人),女,黎族,1948年生,五指山市什中村委會什保村人。《舂米謠》六人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