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於泰

明代翰林院修撰

陳於泰,字大來,號謙茹。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十四年丙申五月二十五日,卒於順治六年乙丑六月二十一日,今高塍鎮亳村人。

簡介


陳於泰,生於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父陳一教、弟陳於鼎、族兄陳於廷皆進士出身。幼敏悟,好讀書,十五歲時即精通經史。崇禎四年(1631年)三月五日殿試原取吳偉業,但陳於泰因為是主考官周延儒之姻親且行賄通關而掄元。在宅內建“永世坊”,又名狀元坊。陳於泰曾三次抗疏直言朝政,崇禎六年為宣府監視中官王坤所詆毀,被革職。明亡后,隱居不仕。

人物生平


陳於泰的家庭是一個顯赫的官宦之家,他的父親陳一教、弟弟陳於鼎、族兄陳於廷都是當朝進士,在朝為官,一時引為儒林佳話。陳於泰還與當朝宰相周延儒是姻親,以至朝中不少人既羨慕,又忌妒。
陳於泰少時聰明,倜儻不群,胸有大志。 15歲時便精通經史。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中舉之後,買宅京師,攻讀三載。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三月五日,“辛未科”殿試中,陳於泰的卷子上崇禎皇帝硃批“第一甲第一名”,成為明代歷史上第八十五位狀元。陳於泰中狀元之後,按慣例人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其時,陳於泰的弟弟陳於鼎亦供奉翰林。兄弟並居翰林,陳於泰的姻親周延儒又為內閣首輔,表面看似乎權傾朝野,實際上招來更多的忌恨。
明末朋黨之爭幾近慘烈,一批又一批的朝廷重臣在黨爭中倒台,陳於泰也逃不出這個厄運。他多次遭人彈劾,開始時有周延儒的庇護,周延儒被人彈劾,託病乞歸時,陳於泰也就失去了保護。陳於泰三次抗疏直言時政時,被當作忤逆不道,終於被革去了官職。
崇禎十三年國家急需人才,諭吏部開列天下廢官姓氏進覽,而唯獨少了陳於泰的名字,經過交涉也沒有結果。
明滅亡后,陳於泰披緇白門(今南京)的天界寺,兩度想出家匿跡未成,回鄉卧複壁中,不再外出,晚年常聞他在腹壁中凄厲的哀嚎。他的族侄陳貞慧復社重要成員,明亡后,亦隱居家中小樓,二十餘年足不出戶。陳於泰卒於清世祖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去世后與髮妻吳安人合葬於張渚鎮黃龍山。
陳於泰中狀元后,在宜城蛟橋南堍東珠巷內故宅內建“永世坊”,又名“狀元坊”。故宅有門曹一間,上有“狀元及第匾額”,有大廳三間,側室兩間,宅旁還有矮屋三間,披屋一間。至晚清時期,陳家還有後裔來維護宅第。陳於泰的族孫陳維崧,是清代陽羨詞派的領袖,曾在清康熙十八年應朝廷博學宏詞試,名列一等,授翰林院檢討,參與編修《明史》,卒於任上。遺著有《湖海樓集》54卷,另有《陳檢討四六》20卷和《兩晉南北集珍》等諸多著作,其中有許多吊懷父祖輩的詞文,讀來令人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