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山

羊祜山

羊祜山,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城南,因西晉名將羊祜而得名。羊祜(221~278),字叔子,西晉泰山郡南城縣(今山東平邑)人。羊祜任荊州都督,鎮襄陽,常登臨襄陽城南的峴山,羊祜山亦因此得名。

概述


羊祜山位於襄陽城南,與襄陽仲宣樓隔河相望。羊祜乃晉初名將,曹魏夏侯霸之女婿、大將軍司馬師的妻弟,曾駐守襄陽,興學屯田,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後人為表其功,以此山為其命名。“要佔襄陽,必取羊祜”,古來兵家必爭。羊祜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當年中原六縱王近山飛兵襄陽,圍攻數日損失慘重未果,被迫採用“猛虎掏心”戰術,殲康澤集團於城內,襄陽城始得。一九五一年為紀念襄陽戰役犧牲的解放軍指戰員,于山上立碑,因此,後人只知此地有烈士塔,羊祜山卻鮮有人知。

羊祜山來歷


據說羊祜山是因西晉時期的名將羊祜而得名。羊祜(公元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西晉大臣。泰始五年(公元269年),羊祜以尚書左僕射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守襄陽。當時西晉與東吳處於對峙狀態,吳軍經常騷擾邊境,老百姓苦不堪言。羊祜鎮守襄陽的十年,置辦學校,興修水利,遠征近撫,領軍屯田,深得戍邊抗吳將士的好感,邊境逐步得到安定。羊祜立身清廉,公正不阿,“家無餘財”,在封建官吏中算得上是一個清官。他多次向晉武帝陳述伐吳主張,謀划統一方略,並薦賢舉能,臨終前推薦了繼任者杜預;他死時正逢襄陽大集,趕集百姓聞訊無不傷心流淚,無心做生意,只好罷市。他死後,襄陽人為了紀念羊祜鎮守襄陽的功德,就將襄陽城南的這座山峰稱為羊祜山,並在他經常遊憩的峴首山建祠立碑。很多人因懷念他的功德而望碑流淚,後來接替羊祜任鎮南大將軍的杜預就將羊祜碑改為“墮淚碑”。

羊祜山傳說


羊祜山又叫羊姑山。關於這座山,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原來羊姑山是一位美麗善良的羊姑娘,在她的西南側的虎頭山是一隻猛虎。老虎對羊姑娘早已虎視眈眈,只是白天不敢輕舉妄動。一天晚上,夜深人靜時老虎慢慢向羊姑娘逼近,柔弱的羊姑娘發出悲哀的驚叫聲。猛虎捕食,眼看一場悲劇就要上演!羊姑娘的悲叫聲驚醒了住在附近鄭家山北端仙人洞的赤松子仙人,善良的仙人一看大事不好,急忙施展法術,在虎爪上(真武山)立真武廟一座,鎮壓虎威,又在兩山中間立石羊、石馬、石獅等,制止了老虎的暴行,保住了羊姑娘。從此虎頭山再不能向羊姑山移動了。這個美麗的傳說道出了貧苦人希望有仙人扶善除惡的美好願望。
位於羊祜山的烈士陵園修建於1951年。山頂的紀念塔背後安葬著在襄陽戰役中犧牲的烈士。他們雖然沒能目睹襄陽崛起的容貌,但烈士的英靈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以人名命名


羊祜這個人,或者說由他引發的文化現象,耐人尋味。1700餘年,人們一直在紀念他,把對他的崇敬之情,傾注在山與碑,詩與歌之中。羊祜這個名字,凝聚著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曾經與我們所崇尚的優秀文化產生過強烈的共鳴。
站在襄陽古城仲宣樓,舉目南望,有一片突兀的山,自東而向西北,兩頭與漢水銜接,儘管高低不一的十數個山峰各有其名,但人們通稱這一片的山為峴山,其中,有一座最俊秀、離城最近的山,是以羊祜名字命名的,叫羊祜山。以人名命名山,羊祜似乎是個例外。且不談偌大的中國,即使局限在襄陽一地,名冠天下的何止數人!但未曾聞說襄陽有宋玉山、諸葛山、浩然山等。獨有羊祜,襄陽人將他的名字溶入了一座青山,著青山與古城相伴,默默地守護著古城和她的人民,也目睹著古城的興衰和歷史的變遷。

墮淚碑


有人說,這山就是一座豐碑,碑文就在人們心中。是的,當人們仰視這座青山時,不能不懷著對羊祜的敬意和追思。又有人說,羊祜山只是一座虛化的碑,而真正紀念羊祜的豐碑是墮淚碑。中國以碑記事記人源遠流長,華夏大地留下許多名碑,但是,我敢貿然地說,任何一塊碑都沒有墮淚碑那樣震撼人心。孟浩然在其名篇《與諸子登峴山》詩中吟道“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巾”。然而涕下的何止孟夫子一人。李白、張九齡孟郊蘇軾歐陽修等幾十位歷代詩人在此都有吟唱。李白先後三次寫過墮淚碑,在詩作中他發出這樣的感慨“且醉習家池,莫看墮淚碑”“空思羊叔子,墮淚峴山頭”。男兒有淚不輕彈,面對逝去的歲月和斑駁的殘碑,如此眾多的詩人拋淚峴首,可見,羊祜的事迹必撼人肺腑。

羊姓宗祖


據襄陽文史學者研究:
東南亞、英國、美國等世界各地,羊姓宗族都以羊祜為祖,把峴山作宗族之堂,凡有羊姓的地方就有峴山堂。
羊祜是山東人,羊族人因其德威顯赫、名聲遠播而以君為榮。其後人設家族堂號之一,為峴山堂,因羊祜在晉代鎮守過襄陽,而峴山為襄陽名山緣故,東南亞等地華人在峴山堂內供奉羊祜靈牌,是為以此凝聚炎黃子孫的血脈情深。
據襄陽最近的人口普查數據,襄陽姓氏有384種,羊姓為其中之一,具體哪個區域居住的羊姓人較多,有待於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