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前溪
文言短篇小說
《丁前溪》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丁前溪家裡富裕,是個喜歡遊俠、急公好義的人。在一次遠走他鄉中,他住在旅舍,主人外出,只有娘子招待他,因為家裡貧窮,不能持續隆重款待,即使這樣,她依然竭力表現出誠意。丁前溪贈與她錢財,她沒有收下,認為這是應該做的,丁前溪備受感動,留下話說有事可以找他。事隔多年,這家人果然遇到麻煩,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去找丁前溪,丁前溪果然踐行前約,慷慨解囊。
丁前溪,諸城人。富有錢穀。遊俠好義,慕郭解之 為人。御史行台按訪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來,館穀豐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豆飼畜,給食周至。問其姓字,少年人:“主人楊姓,我其內侄也。主人好交遊,適 他出,家惟娘子在。貧不能厚客給,幸能垂諒。”問主人何業,則家無資 產,惟日設博場,以謀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給弗懈。至暮,芻;芻束濕,頗極參差。丁怪之。少年曰:“實告客:家貧無以飼畜,適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異之,謂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強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業此獵食者。主人在外,嘗數日不攜一錢;客至吾家,何遂索償乎?”丁嘆贊而別。囑曰:“我諸城丁某,主人歸,宜告之。暇幸見顧。”數年無耗。值歲大飢,楊困甚,無所為計。妻漫勸詣丁,從之。至 諸,通姓名於門者。丁茫不憶;申言始憶之。履而出,揖客入。
見其衣敝踵決,居之溫室,設筵相款,寵禮異常。明日,為制冠服,表 里溫暖。楊義之;而內顧增憂,褊心不能無少望。居數日,殊 不言贈別。楊意甚亟,告丁曰:“顧不敢隱:仆來時,米不滿升。今過 蒙推解,固樂;妻子如何矣!”丁曰:“是無煩慮,已代經紀矣。幸舒 意少留,當助資斧。”走伻招諸博徒,使楊坐而乞頭,終夜 得百金,乃送之還。歸見室人,衣履鮮整,小婢侍焉。驚問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車徒齎送布帛菽栗,堆積滿屋,雲是丁客所贈。又婢 十指,為妾驅使。”楊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舊業矣。
異史氏曰:“貧而好客,飲博浮蕩者優為之;最異者,獨其妻 耳。受之施而不報,豈人也哉?然一飯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諸城:縣名。今屬山東省。
遊俠:古稱輕生重義、扶貧濟弱、拯人困厄的人。《史記·遊俠列傳》:“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 軀,赴士之厄困。”
郭解(xiè懈):字翁伯,漢軹(zhǐ,今河南濟源縣)人。好任俠。司 馬遷稱其“雖時當世之文網,然其私義廉潔退讓,有足稱者。”后終以“任 俠行權”而被漢廷判為“大逆不道”,慘遭殺害。事詳《史記·遊俠列傳》。
御史:宮名。歷代職銜累有變化。明、清有監察御史,分道行使糾察,巡 按府、縣。行台:為臨時派出機構。按:察訪。
安丘:縣名。今屬山東省。
逆旅:客舍,旅館。
館穀:供給客人的食宿。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莝(cuò錯)豆:鍘碎的草和料豆。
適他出:適逢外出。
則家無資產:此據鑄雪齋抄本。“則家”二字底本塗抹不清。
升斗:升、斗均為較小的容量單位,升斗連用,喻收入微薄。以謀升斗,即靠設博場謀得少量的生活必需品。
(cuò 錯)芻:鍘碎飼草。,鍘碎。芻,芻藁,喂牲口的乾草
直:通“值”,償值。
反:通“返”。歸還。
業此獵食者:意為以此為業而謀取生活 費用的人。獵食,獵取食物。
無耗:無音信。耗,消息,音信。
門者:守門的人。
申言:一再說,再三說。
履而出:履,猶趿履,趿拉著鞋,連鞋也來不及提上就跑出歡迎,形容歡迎之熱誠。《漢書·雋不疑傳》:“履起迎。”,原作“”。據青柯 亭本改。
衣敝踵決:衣服破爛,鞋子露著腳後跟。形容窮困不堪。《莊子·讓 王》:“捉衿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義之:認為他很講義氣。
內顧:在外對家事的顧念。《漢書·楊仆傳》:“失期內顧。”註:“內顧,言思妻妾也。”
褊(biǎn 扁)心:也作“心”。心胸狹隘。《史記·汲黯列傳》:“黯褊心,不能無少望。”望,怨。
亟:急迫。
推解:推食解衣,謂赤誠相待。《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 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 此。”
舒意:猶寬心。
資斧:旅費,盤纏。
走伻(bēng崩):派人前往。走,往。伻,使。《尚書·立政》:“乃 伻我有夏。”
乞頭:指在賭場中向贏方抽頭為利。《夷堅志·夏氏骰子》:“夏 度??家故貧,至無一錢,同捨生或相聚博戲,則袖手旁觀,時從勝者覓錙 缽,俗謂之乞頭是也。”
室人:此指妻室。
十指:十個手指,指一人。
感不自已:感動得不能自己;謂非常感動,以至自己難以控制。已,止,控制住。
一飯之德不忘:意謂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即使是很小的恩德,也不忘 記。《史記·范雎列傳》:“一飯之德不忘,睚眥之怨必報。”
丁前溪,諸城人。家中富有錢糧,好仗義疏財,抱打不平,最欽佩古俠客郭解的為人。御史行台聽說后,要拜訪他,丁前溪逃跑了。到安丘,遇上下雨,他就到一家旅舍暫避。一直到中午,雨仍下個不停。這時,有個少年過來,用豐盛的飯菜招待他。轉眼天黑了,雨仍下得很大,丁前溪只好去少年家過夜。那少年既照顧他的食宿,又照料他的馬,處處細心周到。問那少年的姓名,回答說:“我家主人姓楊,我是他的內侄。主人喜好交往,剛才有事出去了,現只有她的妻子在家。家中貧窮,拿不出更好的東西款待你,請多多包涵。”丁前溪又問主人的職業,得知楊某並無資產,唯有靠開設賭場養家糊口。
第二天,仍舊陰雨連綿,但主人供給丁前溪的飯食照樣熱情周到,無絲毫怠慢。傍晚鍘草喂馬時,丁前溪見飼料長短不齊,且一把干一把濕,覺得奇怪,就問少年。少年說:“實不相瞞,我家窮得無草喂馬,這還是娘子讓我從屋頂上撤下來的茅草呢!”丁前溪越發奇怪,以為這是主人藉此向他要錢。天亮后,見雨已停,他便收拾好行李,拿出銀子給少年,少年不要。丁前溪硬塞給他,少年無可奈何,拿著銀子進屋請示女主人。一會兒出來把銀子還給丁前溪,並說:“娘子說:我們不是靠這個來賺錢吃飯的。主人在外,常常好幾天不帶一分錢;你是客人,怎麼能向你索要報酬呢?”丁前溪聽了很受感動,連聲讚揚,嘆服女主人的為人。臨走再三囑咐說:“我是諸城的丁前溪。主人回來后,請你轉告他,讓他閑暇時到我家一聚。”
丁前溪走後數年沒有音信。這年碰上鬧飢荒,楊家窮困到極點。沒有辦法,楊妻就勸丈夫去找丁前溪請求接濟,楊某答應了。到了諸城,找到丁前溪的家,讓看門人通報了姓名,可丁前溪怎麼也想不起這個人來。楊某就將當年的事對僕人說了一遍,丁前溪聽后,慌得趿拉著鞋就跑出來迎客。見楊某衣著破爛,鞋子露著腳後跟,他就請楊某到暖和屋裡,設宴盛情款待,禮儀隆重,非同尋常。次日,丁又為楊某趕製衣帽鞋襪,楊被打扮得表裡一新,心裡熱乎乎的,很激動,覺得丁前溪很講義氣夠朋友。但一想到家中斷炊的情形,便增添了憂愁,只盼望主人能快點接濟點錢糧趕回家去。又住了幾天,見主人還沒有送別的意思,楊某急得忍不住對丁前溪說:“我考慮再三,不能再瞞你了。我來時,家中米不滿升。如今我受到你的盛情款待,當然很高興,可家裡的妻子怎麼過呢?”丁前溪笑著說:“這些事你不用惦念,我已全部替你辦妥了。請放心再住幾天,讓我給你湊點路費。”丁前溪就派人去召集眾賭徒來聚賭,讓楊某向贏方抽頭漁利,一夜間就得到百兩銀子。丁前溪這才送楊某回家。
楊某進家門一看,合家衣著煥然一新,妻子身邊還有個丫鬟伺候。楊某吃驚地問妻子,妻子說:“你走後,第二天就有人趕著馬車送來了布匹糧食,堆了滿滿一屋,說是丁客人讓送的;還帶來個丫鬟,供我使喚。”楊某激動不已。從此,楊家過上了小康生活,再也用不著設賭場賺錢度日了。
異史氏說:貧窮但是好客,好酒好賭輕浮浪蕩的人最喜歡做這樣的事,最奇特的,只是他的妻子。得到了別人的恩惠而不報答,還算是人嗎?而點水之恩湧泉相報,丁前溪做到了。
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丁前溪身上又一次得到了體現。
這一美麗動人的感恩故事,後來被清朝初期的大文學家蒲松齡聽說了,就精心加以整理,編入了他的著名著作《聊齋志異》中,至今被人們傳頌。
丁前溪
丁彩,號前溪,大村天台丁氏六世祖。有小令行世。蒲松齡《聊齋志異》卷二《丁前溪》篇記載其遊俠好義之故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