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唐人街

波士頓唐人街

波士頓唐人街(Boston Chinatown)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的中國城,距波士頓廣場僅幾個街區。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目前該城擁有佔總人口7.52%的常居華裔人口,以及規模位列全美前三名的唐人街,被視為美國東北部著名的華人聚居區。

歷史


波士頓唐人街
波士頓唐人街
在中國城有一條被稱作Ping On Alley小巷子,被認為波士頓最早期的中國移民在就定居在這裡。
在1870年的大罷工時期,為了取代罷工的工人,75名20歲左右的中國人被馬薩諸塞州的北亞當斯的一家製鞋場雇傭。在十年之內,他們大部分移居到了波士頓。漸漸的,這片區域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大家便稱這裡為“中國城”。也有人說,在1864年至1869年,一群建造中央太平洋鐵路的華人勞工,鐵路完工後,留在了波士頓,是這樣一群人建立、發展了中國城。但是可以確定的是,1882年的《排華法案》將美國的經濟衰退完全怪罪於這群華人。直到1965年移民法案(immigration act)通過後,美國的華人人口開始逐漸上升。如今馬薩諸塞州大約有十二萬的華人,根據官方統計,截至2008年,波士頓有589,823的居民,其中中國城有9275人,亞洲人占其中47%。
五畝地,三條主街,近百家店鋪,近一半人口為亞裔,這就是波士頓的中國城。緊挨著交通樞紐的I93高速公路,波士頓的中國城位於波士頓的市中心,是北美第四大的中國城,是新英格蘭地區最唯一的中國城。
華人淵源
波士頓的華人足跡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末。早期華工的漂泊打拚,是一部辛酸的血淚史。波士頓城區的一所公墓中存有這樣的碑文:“安葬此地的是19歲的中國少年阿周,他於1778年9月11日在波士頓號船上從桅杆墮下身亡。他的僱主約翰波立此碑以志紀念。”1870年,華工大批湧入馬薩諸塞州,投身於北亞當斯的製鞋業與波士頓的電話線鋪設。後來他們當中的一批人在波士頓的“平安巷”落腳暫住,便是今天的波士頓唐人街。
波士頓受清教徒文化影響至深。早期的基督徒殖民者重視教育,強調道德觀念,崇尚勤儉生活,這些新教精神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了城市的血脈中。也正是這樣的土壤,後來哺育了同具奮鬥美德的華人移民。波士頓地區教育事業發達,以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衛斯理女子學院為首的一大批知名學府星羅棋布,陳寅恪梁實秋冰心吳宓胡適、宋氏姐妹等名人早年都曾遊學於此,汲取西方文化精髓,助力在華事業發展,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佳話。

街區印象


波士頓唐人街
波士頓唐人街
波士頓唐人街作為華人在美國最早的一批定居點之一,保留了較多的中國傳統。街區入口照例有一座重檐畫彩的中式牌坊,然而匾額上題寫的並非簡單的“中國城”抑或“唐人街”字樣,而是深得古風的“天下為公”和“禮義廉恥”,令人肅然起敬。背井離鄉的早期華人們,用這種方式紀念著他們心中堅定的中國文化信仰。
盛名在外的波士頓唐人街,粗看之下似乎與中國粵港小城並無不同。尋常巷陌,中文招牌參差錯落,往來的行人用廣東方言隨意交談著。道邊店鋪鱗次櫛比,熟悉的中國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街區從容不迫的生活節奏,儼然一個獨立的華人小社會。只有孩童口中流利的英文,才讓人意識到究竟身處何方。年輕一代融入西方社會,足見華人移民多年打拚,已經成功地入鄉隨俗落地生根。
2007年波士頓中國城公園的建成,塑造了嶄新的唐人街形象。該公園景觀曲折有致,一道飛瀑奔流於由青竹叢、紅鋼欄圍成的園區之中,兼得中國傳統布局章法與現代設計理念之妙,象徵古老中國走向開放的現代世界,強化了華人社區的歸屬感,成為波士頓唐人街的新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