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二級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School of Accounting,JUFE)是江西財經大學二級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是中國會計學會和中國審計學會的會員單位,也是全國開設審計和會計電算化專業及專門化最早的學科點之一 。學院前身為江西財經學院財務會計系,1998年在原財務會計系和理財系的基礎上組建會計學院,前已成為我校最大的教學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深厚的專業底蘊。會計學、財務管理專業被評為國家一流專業;會計學、財務管理專業在江西省高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位列第一名。CPA專業方向獲得中注協質量評估A類(第三名)院校。 

根據2019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下設4個系、中心(會計系、理財系、CPA教育中心、會計電算化教育中心);4個科研機構(會計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會計與財務研究中心、公司金融研究所、政府資產研究中心),其中會計發展研究中心為江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行政機構(學院黨政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科研與研究生工作辦公室、教務辦公室)。

歷史沿革


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的前身為江西財經學院會計系,始建於1958 年。
1978 年,在江西省財貿幹部學校基礎上重建江西財經學院,恢復財務會計系的建制。(首任系主任為裘宗舜教授)
1985年,獲會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同年開始招收會計學碩士研究生。(是我國最早具有會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
1995年,江西財經學院與原江南財經幹部管理學院會計系合併。 
1996年,獲得面向社會招收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的資格。
1998 年 7 月,經批准在原會計系和理財系的基礎上組建會計學院。
1999 年,掛靠學校產業經濟博士點招收“產業經濟核算與監督”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2003年,學院碩士點被江西省教委評為示範性碩士點。
2004年,於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點下招收“會計信息與財務管理”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2006年1月,獲會計學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9年,會計學科所屬的工商管理學科於獲得一級學科博主學位授予權,並於同年設立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2011年,學院取得審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辦學權。
2019 年學院會計學、財務管理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師資力量雄厚。
現有專任教師98 人
教授29 人
副教授25 人
博士生導師 10 人
碩士生導師68 人
國家級教學名師1 人
國務院政府津貼享有者 4 人
全國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1 人
財政部會計名家工程人選 1 人
財政部管理會計諮詢專家 1 人
財政部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學術類)3 人
江西省“贛鄱英才555 人才”3 人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7 人
江西省高校教學名師 4 人
江西省百千萬第一、二層次人才3 人
江西省青年井岡學者 1 人
三十多年來,學院人才輩出,既有老一輩資深的會計審計學家裘宗舜、成聖樹教授,又有新的一批潛心研究、成果豐碩的中青年學者,如張蕊教授、蔣堯明教授、章衛東教授等。 

學科體系

學院學科平台齊全,具有本科、碩主研究生和博主研究生三個辦學層次。
工商管理學科為江西省重點學科培養單位以及一流建設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工商管理一級學科評為B+等次。
會計學科是國家第二類特色專業,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學科,會計學(含註冊會計師專業方向)、財務管理為江西省品牌專業。會計學、財務管理專業在全省高校本科專業綜台評價申均獲得第一名,CPA專業方向獲得申注協質量評估A類(第三名)院校,ACCA專業方向教育獲得卓越教育獎,MPAcc教育質量獲得AAPEQ質量認證A 級會員單位。近年來,會計專業排名都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人才培養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會計手工模擬室和會計電算化實驗室的基本訓練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會計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就業深造:本專業對應典型職位:稅務代理、稅務諮詢與服務崗、金融服務、銀行客服經理崗、涉稅會計、稅務會計崗、稅務管理、稅務征管崗、稅收學教學與科研、高校教師崗等。
(五)財務管理(CIMA方向)
培養目標:CIMA是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的簡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管理會計師認證、管理和監督的機構,本專業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備紮實的國際管理會計基礎理論,掌握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知識和技能,精通財務管理規則以及相關的國際標準,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軟體操作能力,富有國際視野和創新開拓精神,能在跨國公司、大中型企業、涉外經濟部門、政府機關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從事國際化的財務管理和財務諮詢服務的創業型國際化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貨幣銀行學、經濟法、統計學、商業經濟基礎、財務會計基礎、中級財務會計、上市公司財務分析、財務管理學、高級財務管理、財務、會計與稅務原則、市場營銷學、企業運營、績效運營、績效戰略和財務戰略、ERP—財務管理、創業財務管理、財務實驗、財務數據處理與分析、財務風險預警與管理控制等。
專業特色:一是國際化,所有專業課程均採用英文教材,以雙語為教學語言;二是職業化,將CIMA的14門統考課程納入專業教學內容;三是素質教育和資格考試教育相融合。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就業去向:專業對應職業工作內容及崗位:人力資源管理策劃、社會保險業務代理、金融業務、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員工培訓、職工社會保障、人事管理、社會保障相關業務及政策研究、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業技術教育、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崗位等。
黨團工作
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狠抓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師德建設取得可喜成績。會計學院黨委被中共江西省委授予“江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學院被江西省教育工會授予“江西省教育系統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稱號。
學院分團委以“引領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為宗旨,完善團組織制度建設,提升團組織發展活力。學院團學工作先後榮獲過全國優秀班集體、團中央活力團支部、省級“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服務隊、省五四紅旗團委榮譽等。
培養成效
會計學院研究生培養堅持理想信念育人,導師立德樹人,積極倡導勤奮求實的學風,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在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增加了《實證會計研究理論與方法》《會計研究與Stata 應用》等方法類課程,同時開設了系列學科前沿類課程與定期外請專家學術講座,對碩士研究生開展嚴格的學術訓練,其培養過程貫穿文獻的閱讀、研究方向的選定,導師投入大量精力悉心栽培,指引攻讀博士學位和發表優質學術論文。
近 4 年來,會計學院有近20 位同學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在《會計研究》《審計研究》等權威期刊以及CSSCI 期刊發表論文 20 余篇。
由於素質過硬,畢業的研究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如華為集團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單位,許多人如今都已成為了單位的骨幹力量。
學生實踐
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工作表現突出:96審計班獲“全國先進班集體”的光榮稱號;學院的愛心接力——十年如一日照顧身殘教師的感人事迹被省話劇團搬上舞台,並被中央電視台等多家媒體相繼報道;學院貧困大學生李府員曾獲全省優秀貧困大學生光榮稱號,並榮獲全國“恆安自強獎學金”;另外,本學科點在完成教學、科研工作的同時,廣泛開展對外聯繫,積極與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及企業合作,建立了一批教學實訓基地,讓師生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多年被江西省授予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其中由學院組織的“京九沿線千里行志願者服務隊”被評為省優秀社會實踐先進隊。
本科教育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有3000多人。
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經批准學校於1992年起在本科生中開辦了會計學專業第二學位教育,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已培養了2000多會計學專業第二學位學生,在校第二學位學生600多人。
另學院在本科層次開設的ACCA國際會計班已列入我校2004年招生計劃。學院長期堅持“以本科教學為主體”的辦學方針,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明確辦學的指導思想,牢固確立本科教學在學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基礎地位、教學改革的核心地位,突出抓本科教學質量,明確提出“培養創業管理型的會計人員”的培養目標,把大量的精力、財力投向本科教學工作建設,取得可喜成績,並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全國會計學院中佔有一席之地。
學科簡介
學院會計學學科是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學科;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江財三代會計學人的努力下,會計學科已建設成為人才培養層次較完整、師資力量較雄厚、教學和科研實力較強、在全國具有一定特色和影響的人才培養基地和學科研究基地,並在會計理論、保值會計、訴訟會計、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期貨會計、企業業績評價、公司理財、審計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在國內較有影響的科研成果。
會計理論與方法研究
會計理論與方法研究方向主要側重會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包括會計性質、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財務報告的披露及監管、會計方法、保值會計等。近五年來,在《會計研究》、《財經研究》等重要期刊上發表了相關論文50餘篇,在其他刊物發表論文200多篇,被《新華文摘》、《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刊物轉載的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12部;獲省部級以上優秀成果獎10項。
形成以下研究特色:
1、對會計性質、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會計信息質量保證體系等會計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具有獨創性。本研究方向在會計基本理論研究方面的歷史積澱深厚,我院老一輩全國著名的會計審計學家裘宗舜、成聖樹教授一直致力於本領域的研究,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本學科點與廈門大學一道率先提出了會計是一個“經濟信息系統”的觀點,成為國內影響最大的學術流派之一,並奠定了會計信息學派的主導地位。闡述該觀點的代表作——《會計資訊理論》榮獲國家教委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也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專著《財務會計概念體系研究》,該專著榮獲2002年江西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對會計信息質量保證體系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專著《會計信息質量保證體系研究》已由江西社會科學研究文庫資助出版。本研究方向對“龍門賬”的研究被認為是我國最具權威的解釋以及會計史研究的重大突破(楊紀琬);所編寫的《會計審計大辭典》被譯成英文、日文、法文等多國文字並在海外發行,倍受海內外讚譽。
2、對財務報告披露的民事責任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本研究方向把會計學與法學這兩大學科有機融合起來,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基本理論問題——如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虛假陳述的界定,財務預測信息的民事責任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曾先後在《會計研究》上發表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產品民事賠償責任研究”(該文獲2004年中國會計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與虛假陳述研究”等論文,同時還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統計分析研究》、財政部2003年重點會計科研課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虛假陳述民事責任問題研究》,並出版專著《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研究》,“填補了國內在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秦榮生,2004)。從而使本研究方向對財務報告披露民事責任的研究處於學術前沿,受到同行的較高評價。
3、對保值會計進行了創新性研究。本研究方向從保值的角度對會計系統進行了再認識,論證了真正實現資產保值和資本保值是貫穿會計理論體系的兩條主線;全面分析了保值會計的各種方法和作用;分析了政府在企業保值中的作用。在《會計研究》等期刊上發表了“論保值在會計理論發展中的作用”、“試論保值會計的產生與發展”等論文,出版了專著《保值會計論》,先後主持並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中國有資本管理、監督和運營機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資產計價理論與方法問題研究》,從而使本研究方向對保值會計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此外,本研究方向還就金融工具會計問題、養老金會計問題、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問題進行較為系統的研究,並以校友王文京創辦的用友企業集團為實踐基地,開展有關財務軟體及管理軟體方面的開發研究,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並成為本研究方向主要特色之一。
審計理論與方法研究
審計理論與方法研究方向著重對訴訟會計、註冊會計師民事責任、審計理論體系及審計史等領域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近五年以來,本研究方向在《審計研究》、《會計研究》、《當代財經》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在其他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被《新華文摘》、《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刊物轉載20餘篇;出版專著4部;獲省部級優秀成果8項。
形成以下研究特色:
1、率先開展了訴訟會計問題的研究。本研究方向就訴訟會計的有關內容,包括各種舞弊和欺詐的甄別、訴訟的委託以及訴訟會計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率先在國內提出了“訴訟會計”的概念,在審計理論界產生了重大反響。曾在《會計研究》、《當代財經》等雜誌上發表了“法務會計的新領域:為證券民事訴訟提供專家支持”、“訴訟會計:一個值得研究的新會計領域”、“加強訴訟會計研究,拓展會計研究新領域”等論文;出版了專著《舞弊甄別與訴訟會計》,該專著於2001年獲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這些研究成果使本研究方向對訴訟會計問題的研究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2、對註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特別是民事責任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本研究方向緊密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的現實,就註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尤其是民事責任問題,如註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建立與完善、民事責任的性質、歸責原則、免責、因果關係、舉證責任等展開了系統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後在《審計研究》、《會計研究》上發表了“註冊會計師民事責任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註冊會計師民事責任及其抗辯”、“論審計報告的‘虛假’與‘真實’”、“註冊會計師民事責任若干疑難問題研究”等論文。正在從事基於《1.9規定》的註冊會計師審計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研究,從而使本研究方向對註冊會計師民事責任的研究處於學術前沿。
3、對審計史進行了系統和廣泛的研究。本研究方向長期以來一直重視對審計史的研究,在《審計研究》等期刊發表了“論中國古代的審計”、“論比部”、“論中國審計史研究中的兩種偏差”等系列論文;出版了專著《五代審計》、《中國近代審計史》、《宋代財經監督研究》(本書2003年獲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由國家審計署組織編寫、本研究方向學術骨幹負責總纂的大型史書《中國審計史》,成為研究審計史的重要文獻之一。

院系概況

專業特色:力求以博促專、以專取博、專博結合;在課程建設方面,根據本專業課程知識性、技能性強的特點,注重理論與實踐的銜接;結合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動態,注重及時更新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
會計學(ACCA方向)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通過專門考試可以獲得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ACCA)職業資格,具備紮實的國際會計、審計、經濟、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掌握會計、審計實務操作技能,具有較高外語應用水平,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開拓精神,能在大型會計事務所、跨國公司、涉外企業和國家機關從事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等,具有“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主要課程:會計師與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公司法與商法業績管理、稅法、財務報告、審計與認證業務、財務管理、管制風險及操守、公司報告、商務分析、高級財務管理、高級業績管理、高級審計與認證業務等。
專業特色:一是國際化。所有專業課程均採用英文教材,以雙語為教學語言;二是職業化,專業教學內容直接採用英國ACCA提供的課程體系;三是素質教育和資格考試教育並重。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就業去向:專業對應職業工作內容為,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考核、人力資源管理經理、銷售經理等、財務管理、理財顧問、行政人員、辦公室管理等。
財務管理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具備紮實的經濟、管理、金融、法律、會計等較寬廣的學科基礎知識,通曉從創業企業到上市公司以及企業集團與非營利組織多層次的整合財務管理知識,熟悉其業務流程,熟練掌握外語及財務管理應用軟體,具有較強的研究分析及知識整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各類企業及非營利組織,從事財務管理、會計、金融方面的研究及實際操作性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質及創新開拓精神的複合型、創業型人才。
主要課程:會計學原理、管理學原理、貨幣銀行學、經濟法、統計學、、西方經濟學、中級財務會計、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成本管理會計、財務管理、ERP—財務管理、創業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西方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等。
專業特色:形成了以“財務管理”、“成本管理會計”為基礎,以“創業財務管理”為核心,以“財務實驗”、“ERP——財務管理”、“財務數據處理與分析”、“財務風險預警與管理控制”為實務操作平台,以“國際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企業價值評估”、“企業集團財務”為拓展與提高的多層次創業型人才培養體系。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就業去向:專業對應職業工作內容及崗位:人力資源管理策劃、社會保險業務代理、金融業務、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員工培訓、職工社會保障、人事管理、社會保障相關業務及政策研究、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業技術教育、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崗位等。
專業設置
(一)會計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備紮實的會計、審計、經濟、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掌握實務操作技能,具有一定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國際視野、時代特徵和創新開拓精神,能在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各級政府部門等流域從事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相關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質和會計特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主要課程:會計學原理、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管理會計、會計制度設計、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學、國際會計(雙語)、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原理。
專業特色:該專業是以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為基礎的基本理論應用學科,以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為基礎,主要學習財務會計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資本運營、資產重組、企業兼并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國際會計核算的慣例,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側重於實務操作,通過會計手工模擬室和會計電算化實驗室的基本訓練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會計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
就業去向:本專業對應典型職位:
稅務會計財稅諮詢師公司會計
理財服務信貸業務政府預算
財務審計稅務管理行政事務
稅務專管員審計員培訓師
教師
(二)會計學(註冊會計師專業方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具備紮實的會計、審計、經濟、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掌握會計操作技能、審計實務、資產評估實務,具有較高外語水平和較強會計電算化能力、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能力及分析、解決會計問題的能力,能在會計師事務所、各類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等部門從事會計、審計等專業性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主要課程
中級財務會計Ⅰ中級財務會計Ⅱ高級財務會計
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
審計學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審計案例分析計算機審計國際會計(雙語)
現代審計學(雙語)西方財務管理(雙語)法務會計
稅法經濟法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學院下設會計系、理財學系、 CPA 中心和會計電算化中心共四個教學單位;開設了會計學、財務管理、註冊會計師、ACCA、CIMA五個專業及專業方向。
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所在校區風光(17張)
據2019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建有;4個科研機構(會計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會計與財務研究中心、公司金融研究所、政府資產研究中心),其中會計發展研究中心為江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科研成就

學院科學實力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在會計理論、業績評價、公司融資、財務報告披露的民事責任和審計史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在國內有影響的科研成果。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課題30多項,省部級課題200多項,出版學術論著100多部;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會計研究》、《審計研究》、《新華文摘》等著名權威刊物上發表高水平論文500餘篇,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50餘項。

學術交流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先後與美國堪薩斯城大學、英國BPP大學、紐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台灣東吳大學等開展互派學生交流的合作機制;建立了香港保誠集團、新加坡友邦集團等海外實習基地;與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協會等合作建立了人才培養機制。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名譽院長郭道楊教授
院長章衛東博士
副院長(主持工作)周冬華
黨委書記 黃雨虹副教授
黨委副書記 肖安生

知名校友


正如學校提倡的培養具有“信、敏、廉、毅”創業型人才的辦學指導思想一樣,學院的許多校友具有典型的風險創業精神,他們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勇於開拓,將江財的創業精神融化於事業之中。
改革開放以來,畢業生中湧現了一大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業者和政治、經濟管理人才。由於素質過硬,多年來本學科點的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校友遍布海內外,就業率一直名列學校前茅,許多學子如今都已走上各級黨政機關、經濟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的中高層領導崗位,或已成為了國內知名的專家和學者,享有盛名的企業家:在黨政管理部門,有國家審計署投資司司長席晟等;在企業界。
有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文京(79商會)
上海建橋集團董事長周星增(79工會)
閩發證券副總裁李漢國(78商會)
澳大利亞墨爾本華人社團主席王勝(79商會)
在學術界,有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秦榮生教授(80工會)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夏冬林教授(80工會)
中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魏明海教授(80商會)
美國紐約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賢方(78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