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三世二品坊的結果 展開
-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的建築
-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三世二品坊”
三世二品坊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的建築
“三世二品”牌坊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新場鎮牌樓路與新場大街相交處。該牌坊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是為表彰明太常寺卿朱國盛一家三代官居二品而建造。1975年拆除,2006年恢復重建。
新場鎮“三世二品坊”題詞
新場鎮“三世二品坊”老照片(攝於民國)
三世二品坊
新場鎮“三世二品坊”老照片(攝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朱國盛,字敬韜,新場(今上海浦東新區新場鎮)人。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歷官太常寺卿。畫山水得宋米南宮(米芾)子米友仁筆意,董文敏(董其昌)題其畫云:“敬韜作米虎兒墨戲,不減高尚書,閱此欲焚吾硯。”其推崇許如此。著有《南河志》十四卷。為紀念其祖鏜、父泗,於新場鎮建跨街石牌樓一座,名日“三世二品坊”。
十三牌樓中排名老大,南匯三世二品坊重亮相
近日,南匯區新場鎮朝陽路與新場老街交叉口呈現出一派熱鬧的景象,具有400多年歷史的明代“三世二品坊”牌樓修復工程完工,重新矗立在十字街頭,給市民一個驚喜。
十三牌樓指的是三世二品坊、貢元坊、旌節坊、熙春坊、興文坊、餘慶坊、蒞政坊、中和坊、興仁坊、安里坊、清寧坊、儒林坊、世科坊,這些牌樓中以三世二品坊最具代表性。根據史料記載,“三世二品坊”牌樓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年~1619年),是當時官居二品的太常寺卿朱國盛為慶賀其祖父朱鏜、其父朱泗三代都當上二品官而修建的,故名“三世二品”坊,牌樓高11.3米,寬10.3米,總重量達150噸。
明萬曆年間(1573年~1619年),新場鎮有一朱姓大戶,三世有人在京為官,且均高居二品,名噪遠近,甚為顯赫。為了樹碑立傳,欲在鎮上建造一座高大雄偉、堪稱為“江南第一”的石牌樓。取得恩准之後,遂即吩咐管家速速分頭備料僱工。管家奉老爺之命,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將石料採運回來,並雇得石匠十餘人,其中有三名石匠更是手藝超群,非同一般。主人聞之甚悅,命管家好好款待匠人,對三名巧匠更要刮目相待,不得怠慢。一切準備就緒,便選擇黃道吉日,祭天地,拜祖宗,焚香祝禱保佑開工。
經過兩個寒暑,石牌樓落成,上刻名“三世二品坊”,橫跨中市大街,巍巍壯觀。牌樓上面,排排佛像栩栩如生,車馬舟轎形狀逼真,花紋圖案細膩。還有出自三名巧匠之手的三件稀罕之物,更是精妙絕倫。一件是石鏈條,環環相扣,扣機靈活自如;再一件石算盤,珠珠成串,串珠上下如意;另一件是石籠鳥,鳥籠鏤空,小鳥昂首欲鳴。行人無不止足觀賞,遠近鄉鄰亦聞風湧來一睹風采,個個讚美“江南無雙”。主人心花怒放,連呼“妙手、妙手”,洋洋自得日:“我江南第一牌樓之稱從此可名傳千年,無與媲美也”!府中眾人也隨著恭維一番。正當主人自我陶醉之際,一旁師爺為討好主人,出謀獻策,附耳日:“老爺莫要誇口,這三名巧匠既有如此絕技,為老爺造出這樣好的牌樓,當然也能替別人建造,若造得比咱的更好,就永遠難得此“江南第一牌樓”之名,依我見⋯⋯師爺越講越輕,主人微微點頭,頓覺師爺言之有理,決定按師爺之計辦。兩人暗暗商量妥當,表面卻不露聲色。
第三天,秋高氣爽,晴空萬里。主人為慶賀牌樓落成,大設園場酒,款待賓朋眾匠。朱府張燈結綵,大門前車水馬龍,賀客盈門,一番熱鬧。中午時分,賓主匠人依次入坐,開杯暢飲,談笑風生,一派歡樂氣氛。酒過三巡,只見家人從內房端出三杯滿酒,醇香撲鼻,恭敬地放在三名巧匠面前。這時,師爺即向老爺使了個眼色,主人會意,端起杯子面向巧匠說:“三位技藝高超,巧奪天工,為我建造牌樓有功。特敬各位美酒一杯,以為踐行,請賞光”。三人哪知三杯酒中都放了慢性毒藥,見主人如此盛情,不便推卻,便舉杯欲飲。突然天氣驟變,烏雲遮天,狂風大作,電光閃閃,雷聲隆隆,一個悶雷驚天動地,直震得巧匠手中酒杯落地,驚得主人、師爺蜷縮一團,嚇得眾人伏倒在地,筵席不歡而散。
江南第一牌樓“三世二品坊”簡介
從此,無人再提“江南第一牌樓”之名,其傳說成為人們飯後茶餘之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