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教育機構

四川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是由原體育系發展起來的,1993年成立體育系,開始招收體育專業專科生,1998年開始招收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2004年面向全國招收社會體育專業本科生,2003年取得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徠士授權點,並於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學院介紹


四川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是在成立於1993年的四川師範大學體育系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前身為四川師範學院基礎部體育教研室,歷經體育部、體育系等歷史沿革,2002年更名為體育學院。
學院現設立體育教育系、社會體育系、研究生部、公共體育部、群體競賽部、教材教法研究所等機構,擁有體育教育學、社會體育學兩個本科專業和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專業碩士等碩士學位授權點。
學院高度重視體育教育、競技體育和群眾性體育運動的發展,重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以及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並以此為平台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大學生專業實習指導力度,凸顯專業實踐辦學特色,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一直處於省內高校體育專業前茅。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先後成功承辦了亞洲中學生籃球錦標賽、全國CUBA西南賽區選拔賽、第五屆全國高等師範院校大學生田徑運動會、四川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等重大賽事;校高水平運動隊女子籃球隊、定向越野隊和常設代表隊田徑隊、體育舞蹈隊、男子籃球隊、足球隊、武術隊、健美操隊、健身健美隊、龍獅隊等多次代表四川省、學校參加國內外大賽並取得優異成績。
學院高度重視科研工作,幾年來共承擔國家級社科基金項目、省級項目、校級項目70餘項,先後出版專著及參編教材40餘部,發表科研論文300餘篇。
體育學院現擁有室外運動場面積為90,278平方米,室內運動館面積為30,404平方米,其中成龍校區有標準塑膠田徑場3個,標準游泳池2個,網球場地8片,室外籃球場地30片,一個棒壘球場地、一個綜合訓練館(內設體操館、健身器械館、體育舞蹈館、武術跆拳道館、乒乓球館、羽毛球館、網球館、籃球館、排球館)場館設施一應俱全;獅子山校區擁有標準塑膠田徑場1個,標準游泳池1個,網球場地2片,室外籃球場地20片,旱冰場1片,籃球比賽館一座。
體育學院現有運動生理、體育保健和運動解剖三個實驗室,擁有電動針灸人模具、TDP治療儀、電針治療儀、低中頻治療儀、好一生治療儀、低頻磁療機、溫熱式低周波治療儀、微波理療儀、一滴血檢查儀、心血管風險評估系統,尿十項檢測儀、肺功能檢測儀、功率自行車、骨密度檢測儀、體成分檢測儀、反應時測定儀、712型分光光度計、心率遙測儀器、血紅蛋白儀、氧氣檢測器、人體模型、影像處理等先進的實驗儀器。實驗室現有5名工作人員,其中教授一名、博士研究生一名、碩士研究生3名,設備運行維護良好,實驗室管理規範,能完全滿足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及學院的科研需求。

機構設置


一、體育學院黨委
黨委書記:張智
黨委副書記:楊穎
所屬支部
教工支部書記:王平
本科一支部書記:張伽伽
本科二支部書記:潘小軍
研究生支部書記:李雯婷
二、體育學院行政
院領導
院長:龐元寧
副院長:孫健王曉明王平
正處級調研員:張興富
所屬辦公室、教研室
徠辦公室主任:何群
主要協助院黨政領導做好學院的日常行政管理及日常教學管理等工作。
理論教研室主任:李野
主要負責體育學院專業理論課的教學計劃、教學安排、教研活動及教學檢查等工作。
田徑教研室主任:蔡量
主要負責體育學院田徑、游泳等專業課的教學計劃、教學安排、教研活動及教學檢查等工作。
體操教研室主任:張德春
主要負責體育學院體操、健美、健美操、藝術體操、武術等專業課的教學計劃、教學安排、
教研活動及教學檢查等工作。
球類教研室主任:顏海波
主要負責體育學院籃球、排球、足球等專業課的教學計劃、教學安排、教研活動及教學檢查
等工作。
公體教研室主任:盧鵬
公體教研室副主任:黎紅專
主要負責全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計劃、教學安排、教研活動及教學檢查等工作。
群體競賽教研室主任:李佩聰
主要負責全校群體競賽活動的安排、組織,推進學校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
武術教研室主任:余濤
主要負責體育學院武術、跆拳道、散打等專業課的教學計劃、教學安排、教研活動及教學檢
查等工作。
教材教法教研室主任:張濤
教材教法教研室副主任:譚勇
主要負責體育學院本科學生的試講、實習、教學檢查、教研活動等工作。
社會體育教研室主任:孫德朝
三、體育學院兩委會
工會主席:楊穎
教代會主任:張德春
委員:何群馮煜群陳靜寧蔣遠松方晉

專業介紹


體育教育

培養目標:勝任學校體育教育、健康衛生教育、學校體育科研和學校體育管理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該專業主要學習體育教育學科、體育訓練和競賽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受到進行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訓練,掌握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體育學概論、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體育保健學、運動生物化學、田徑、戶外運動、野外生活生存、籃球、排球、足球、健美操、舞蹈、武術、跆拳道、羽毛球。
就業方向:各級各類學校、體育相關機構及部門從事體育教學、運動訓練、體育科研及管理工作。

社會體育

培養目標:該專業培養能勝任大眾體育健身和休閑娛樂指導、社會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經營開發、諮詢指導,勝任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科研工作、訓練和競賽工作,並能在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體育服務行業中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該專業主要學習運動人體科學、體育經濟、體育管理以及社會體育學、運動訓練學、社區體育組織與管理、休閑體育經營與管理、體育市場營銷等課程。同時受到進行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訓練,掌握從事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社會體育概論、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育心理學、社區體育組織與管理、體育經濟學、休閑體育經營與管理、體育市場營銷學、球類、健身體操、武術、跆拳道、游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