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公立農林類學校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Yunn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ofAgriculture)是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優質高職院校、雲南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全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農業部“中國-緬甸農業技術培訓中心”。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 雲南省農業學校
1904年,雲南蠶桑學堂創辦,11月18日第一班開學,首任校長林志恂,校址位於昆明翠湖雲南講武堂旁。
1907年,雲南蠶桑學堂與擬辦的森林學堂合併為省會中等農業學堂,學校遷址貢院(今雲南大學)。
1911年,改名為省會中等農業學校。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1921年,改名為省立甲種農業學校。
1922年,因建設東陸大學(雲南大學前身)學校停辦。
1923年,將省立甲種農業學校併入省立高級中學。
1930年,改稱為省立第一農業學校。
1934年,改為省立昆華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1937年,學校遷址大西門外文昌宮(現學院茭菱校區)。
1938-1939年,學校借給西南聯大辦學。
1939-1945年,學校借給美國航空志願隊第一招待所。
1949年,省立官渡農產製造職業學校併入。
1950年3月,昆華農校由雲南省人民政府接管,改名為昆明農業技術學院。
1951年,開遠農校、雲龍農校併入。
1954年,農林科分出成立昆明林校。
1956年,農水科分出成立昆明水校。
1958年,動物飼養、獸醫專業分出成立雲南省畜牧獸醫學校;植保、園藝、農學專業分出成立文山農校;農學部分分出成立臨滄農校。學校全部下放,取消辦學。
1962年,省政府決定恢復並定名為雲南省農業學校。昆明水校、省農機校併入。
1963年,財校水產專業併入。
1965年,水利、農機專業分出成立省水校、農機校。
1968年至1977年,學校因“文革”停辦十年。
1978年,恢復辦學。
● 雲南省畜牧獸醫學校
1958年4月,雲南省農業學校的動物飼養專業、獸醫專業的學生和相關老師,被調離到昆明市官渡區小哨花庄河畔,創建雲南省畜牧獸醫學校。
1960年,建設雲南省畜牧獸醫學院(大專)。
1962年,改名昆明農林學院小哨分院。
1964年,大專部分併入昆明農林學院(現雲南農業大學)。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1966年,學校解散,1978年恢復辦學。
合併組建
2002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雲南省農業學校和雲南省畜牧獸醫學校合併組建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2007年,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學院被評為良好等次。
2010年,學院被確立為“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
2014年,學院通過雲南省高職院校特色評估。
2017年,學院立項“雲南省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單位。
2018年,雲南省種畜繁育推廣中心、雲南省種禽繁育推廣中心和雲南省原種豬繁育推廣中心併入學院,並加掛雲南省種畜繁育推廣中心。
2019年7月,學院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進入全國高職院校“服務貢獻”50強。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2月,學院有國家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1個,雲南省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1個。
國家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雲南省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科研成就

根據2021年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獲得國家專利107項,農業農村部申報新品種10項。獲省級以上表彰獎勵46項,其中科技進步獎3項。
雲南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獎:早熟高產多用途油菜品種雲花油9號選育與應用(2018年)、早熟廣適油菜品種花油8號的選育與應用(2013年)
● 教學成果
根據2021年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獲得省級以上教育教學改革成果101項。
教學成果獲獎
項目名稱獲獎類別
“三實”目標導向下動物疫病實驗室診斷技術人才培養體系研究雲南省第八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兔生產”課程立體化建設與實踐雲南省第八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12月,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館藏圖書25萬餘冊,電子圖書17GB(有萬方數字期刊、博看期刊資料庫、萬方和CNKI資料庫、超星移動圖書館等電子圖書資源)。
● 學術刊物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創刊於2011年,是經雲南省新聞出版局批准的內部發行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每半年發行一期,主要刊登農業科研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論文。學報主要欄目有高職教育研究、試驗研究、專題綜述、教學園地等。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18年12月,學院下設8院3部,開設3年制高職(專科)專業44個。
專業設置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畜牧獸醫學院畜牧獸醫、寵物養護與馴導、動物醫學、寵物臨床診療技術、水產養殖技術
食品藥品與大健康學院藥品生產技術、食品檢測技術、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食品質量與安全、藥品經營與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藥品質量與安全、中藥學、烹調工藝與營養
工程學院工程造價、水利工程、工程測量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園林工程技術
經濟管理學院財務管理、行政管理、農業經濟管理、會計信息管理、市場營銷
農學與園藝技術學院園藝技術、中草藥栽培技術、作物生產技術、園林技術、煙草栽培與加工、林業技術、休閑農業
網際網路技術學院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軟體技術、雲計算技術與應用、大數據技術與應用、電子商務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12月,學院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骨幹專業3個,雲南省級重點專業1個,雲南省級特色專業7個,7個雲南省高水平骨幹專業立項建設專業,雲南省級精品課程11門,雲南省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3個,雲南省高等職業教育虛擬模擬實訓中心2個,國家級實訓基地3個,國家級教師培養培訓基地1個,共有校內實踐基地72個,校外實踐基地183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園林技術
國家校企共建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生豬標準化養殖生產性示範實訓基地、太空蔬菜生產性示範實訓基地
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園林實訓園
國家“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食品加工類“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雲南省級重點專業畜牧獸醫
雲南省級特色專業畜牧獸醫、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中草藥栽培技術、園藝技術、作物生產技術、財務管理、工程造價
雲南省高水平骨幹專業立項建設專業畜牧獸醫、園藝技術、作物生產技術、中草藥栽培技術、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工程造價、財務管理
雲南省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生豬標準化養殖生產性實訓基地、太空蔬菜生產性實訓基地、現代化無公害蛋雞養殖生產性實訓基地
雲南省高等職業教育虛擬模擬實訓中心財會職業能力養成實訓中心、藥品生產技術GMP虛擬模擬實訓中心
雲南省級精品課程園林植物栽培養護、養豬與豬病防治、牛羊生產與疾病防治、作物病蟲害防治、動物解剖生理、家禽生產技術、兔生產等

師資隊伍

截至2018年12月,學院有教師431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121人,中級職稱教師156人,初級職稱教師34人。其中校內專任教師249人,校內兼課人員44人,校外兼職教師75人,校外兼課教師63人。有雲南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示範性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雲嶺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3名,雲南省級教學團隊1個。
雲南省教學名師董仲生、田應華、王孟宇
雲南省級教學團隊畜牧獸醫專業教學團隊(2011年,俞浩)
雲南高等職業教育技能大師工作室雲南省王銳寵物醫師大師工作室、雲南省郝鳳梅寵物美容大師工作室、雲南省段金輝月季切花大師工作室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校訓
耕道、養德、理想、開拓
耕道:耕以道為準
養德:養以德為范
理想:借理想以為翱翔之翼
開拓:舉開拓以為進取之犁
“農耕”之“道”,繼而用“耕”的方式去得“道”;有“道”即知“德”,僅僅滿足於得“道”並不是它的最終目的,而必須在實際工作(從業時間)內充分地實踐符合於“道”的“德”(尤其是“職業道德”;如果說“得道”與“獲德”是我們職業教育的終極目的,那麼以精耕細養的方式孜孜圪圪地不輟努力,就是我們百年職業教育歷史以及我們數千年農耕文化遺留給學院的到達目標之路徑;有“理想”和“開拓”作為精神的翅膀,學院所得到的“道”與“德”才能成為一飛衝天的展翅大鵬。
校歌
《紅土地上普新章》
百年彈指間,風雨起倉黃,民以食為天,布穀催農忙;甘苦我自知,梅花撲鼻香,春播趁春雨,球果染秋霜;好兒郎,天地玄黃,天地與我同在;好兒郎,華夏興旺,在我心房;記得我大國泱泱,記得我大國泱泱,啊!啊!開拓是我犁鏵,理想是我翅膀;耕道養德,百鍊成鋼,望蒼茫大地,五穀豐。

形象標識

校徽
校徽
校徽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徽圖案中“1904”是學院前身“雲南蠶桑學堂”成立的時間。圖標的綠葉象徵著農業耕作,也象徵著莘莘學子破土成長;綠葉之上是綻放的花朵,也是象徵畜牧的羊角,同時還是“100”的藝術數字,象徵我們對百年辦學歷史的自豪與繼承。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崔金賦
黨委副書記文俊、伍學龍、
紀委書記馮志宏
院長文俊
副院長楊波、雷衡、蘇華偉、田應華、
黨委委員馮志宏、楊波、雷衡、蘇華偉、張建才、王軍明、夏體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