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沙漠之歌的結果 展開

沙漠之歌

阿拉伯詩歌

《沙漠之歌》是尚法拉最著名的詩篇。這首詩主要描寫抒情主人公受到部族人的歧視和迫害,被迫流浪荒野的生活。


(梁雅卿譯)

詩歌鑒賞


表現了他寧願在荒野顛沛流離,也不願在族中卑躬屈膝的高傲與自尊,同時,也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在戰場上驍勇無比、對仇人冷酷無情、對苦難堅強隱忍的男子漢形象。
反映了阿拉伯蒙昧時期貝杜因人生活的艱苦,以及他們勇敢豁達、放蕩無羈的民族個性。該詩語言簡樸卻富有感染力,行文隨意卻自然流暢,充滿了另類色彩和迷人的異域風情。
尚法拉是阿拉伯蒙昧時期的一位流浪詩人。據說他因母親是黑人而遭到部族人的歧視,自尊心使他離開部族,到處流浪,甚至與野獸為伍。他是一個著名的阿拉伯飛毛腿,有時獨自一人,有時又帶著他的飛毛腿夥伴到處出擊、侵擾,使人們異常恐慌。
但他同時又是一個自尊堅強、胸懷坦蕩、愛憎強烈的男子又。尚法拉創作了許多零散的充滿自豪和激情的詩,詩中主要描寫他所受到的歧視和迫害及其流浪打劫的生活和勇敢行為。他的詩因他的獨特個性和生活背景而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這首《沙漠之歌》成功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具有錚錚鐵骨的貝杜因男子漢形象,詩中充滿了堅強不屈、自由放蕩的原始野性美。首先,抒情主人公是一個自尊而勇敢的血性男兒。
當部族人歧視侮辱他時他斷然地離開了他們,流浪沙漠。他寧願忍飢受凍,也不肯“伸手接受恩賜”;寧願與獸為伍,也不願向寡情少義的人們卑躬屈膝。
面對人類的仇視,自然環境的惡劣和流浪的孤單,他昂起高貴的頭,不發出半點呻吟。抒情主人公的這種性格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貝杜因人生活的艱苦以及他們勇敢堅強、自由獨立、不甘屈服的性格。其次,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思想單純,感情細膩的荒原之子。
沙漠單調的自然環境,使得沙漠民族思想簡單,信念單純。他沒有高深繁複的思想,但卻有著自己清晰明確的做人準則:在戰場上,他是衝殺在前的先鋒;與眾人一起進餐時,他最後一個伸手;對親人朋友,他慷慨忠誠;對敵人,他疾惡如仇;對於貧富,“財產萬貫我不喜歡/一貧如洗我不厭煩”;對艱難屈辱,他意志堅定,決不屈服,“人貴有氣節和廉恥/我豈能為苟且偷生失去尊嚴和理智”。雖然如此,我們並不覺得他只是一個簡單粗劣的勇夫,因為他還有細膩的情感。
他彷彿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粗獷的外衣,包裹著細膩的內核。他對於狼群、沙雞和羚羊的描寫都體現了他細緻的一面。那物傷其類的群狼、爭先恐後去飲水的沙雞和少女般婀娜的羚羊,讀來讓人備覺流浪荒原的詩人的孤單和人世的冷酷。
尚法拉是一個被人類拋棄的孩子,大自然卻以其寬廣的胸懷接納了他。他勇敢堅強的背後時時隱藏著一種失去同類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