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塗片

痰塗片

痰塗片(sputum smear)是2019年公布的結核病學名詞。

簡介


痰塗片,顧名思義是指將痰液塗到玻璃片上去檢查。檢驗科的醫生把從患者呼吸道取到的痰液標本拿去塗片,再進行染色,然後在顯微鏡下查看。如果痰中有細菌就容易被查出,甚至可以粗略地分辯出是哪一類或哪一種細菌。所以痰塗片檢查是呼吸內科一種簡單而廉價,可以迅速得到初步結果的常用檢查方法。而痰培養是為了準確地獲得具體是什麼細菌,是用人工的方法給它一個發育環境,讓其生長,便於觀察。並可以根據培養出來的結果做細菌的藥物敏感試驗,找出對此種病菌有效的抗生素,避免盲目地使用抗生素,使患者更早得到有效的治療。痰培養與痰塗片比起來更準確可靠,但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一般要三天左右。根據病情需要,這些檢查有時需要反覆進行。如果幾次檢查結果一致,就更有代表意義。

作用


很多患者認為自己已經拍了胸片,甚至還做了CT檢查,已經對病情作出了明確的診斷,就可以不做其它檢查了,還有少數患者誤以為這是醫生在濫用檢查。其實並不是這樣。胸片或CT只是從影像學檢查的角度了解COPD及其併發症的程度、範圍等,但並不能鑒別感染的細菌類型,所以不能代替細菌學檢查的痰塗片和痰培養。
在痰塗片和痰培養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痰標本的收集。痰標本質量的好壞、送檢及時與否等因素都將直接影響其結果。痰容易被口咽部的細菌污染。因此必須注意:一、盡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採集標本;二、先漱口,再行深咳嗽,最好用咳出的第二口痰,最好留取膿性痰送檢。因為痰經過上呼吸道、口腔出來,肯定容易受到上呼吸道的化學、細菌等因素的影響,所以並不一定能代表下呼吸道的準確情況。否者培養出所謂“正常菌群”,而失去臨床應用價值。三、要儘快送檢,不得超過2小時。如果送檢或者待處理的標本超過時間,應置於4℃低溫保存。切莫讓痰放的時間太長,或者等痰變幹了才送檢,這樣的檢查是沒有意義的。這時檢驗科的醫生會叫患者重送痰標本去檢查。有時也需要採用特殊的方法收取痰標本。如:經氣管吸引術采痰,也可以用纖支鏡保護性毛刷及肺泡灌洗肺活檢等方法。但後幾種方法屬於有創檢查,一般患者難以接受。還應注意的是:有的病菌則需要用特殊培養技術才能培養出來,如痰培養得到的是致病菌,如綠膿桿菌,也要連續做兩次以上檢驗,而且結果相同才有意義。

定義


將痰液塗佈於載玻片上,染色,再進行顯微鏡檢查以確定痰中是否存在病原菌的一種診斷方法。分為直接塗片法和集菌法。

出處


《結核病學名詞》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