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5條詞條名為坡上村的結果 展開
- 坡上村樂隊
- 貴州六盤水市盤縣四格鄉坡上村
- 雲南省麒麟區越州鎮坡上村
- 雲南省宣威市龍場鎮坡上村
- 貴州省六盤水盤縣火鋪鎮坡上村
- 雲南省昭通威信縣高田鄉坡上村民委員會
- 雲南省曲靖師宗縣竹基鄉坡上村
- 雲南省宣威市海岱鎮坡上村
- 雲南省宣威市樂豐鄉坡上村
- 雲南省宣威市務德鎮坡上村
- 雲南省曲靖會澤縣上村鄉坡上村
- 雲南省曲靖富源縣營上鎮坡上村
- 雲南省曲靖富源縣墨紅鎮坡上村
- 雲南省曲靖羅平縣鐘山鄉坡上村
- 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坡上村
- 雲南省曲靖富源縣富村鎮坡上村
- 貴州省盤州市烏蒙鎮下轄村
- 雲南省宣威市倘塘鎮坡上村
- 雲南省宣威市得祿鄉坡上村
- 雲南曲靖富源縣黃泥河鎮坡上村
- 雲南省曲靖富源縣大河鎮坡上村
- 雲南省宣威市田壩鎮坡上村
- 坡上村樂隊演唱歌曲
- 雲南省紅河石屏縣異龍鎮坡上村
- 山西省呂梁市興縣蔡家會鎮下轄村
坡上村
雲南省昭通威信縣高田鄉坡上村民委員會
徠坡上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00公里,國土面積16.53平方公里,海拔1281.00米,年平均氣溫14.40℃,年降水量1166.4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薯類豆類等農作物。有耕地2861.80畝,其中人均耕地1.26畝;有林地16968.20畝。全村轄19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81戶,有鄉村人口2271人,其中農業人口2226人,勞動力147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10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8.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79.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務工為主。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323戶通自來水,有155戶飲用井水,有478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3戶。該進村道路為土路;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該村到2010年底,有36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61.80畝(其中:田129.00畝,地2732.80畝),人均耕地1.26畝,主要種植玉米薯類豆類等作物;擁有林地16968.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3362.00畝。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8.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0.51萬元,畜牧業收入87.8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74頭,肉牛54頭,肉羊75頭);林業收入4.59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0.14萬元,工資性收入185.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79.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5.5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06人,在省內務工278人,到省外務工328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玉米薯類豆類,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0.2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0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玉米薯類豆類產業。
該村現有農戶481戶,共鄉村人口2271人,其中男性1215人,女性1056人。其中農業人口2226人,勞動力1476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27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9戶。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5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44.5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5330個(勞均15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7.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坡上小學,中學生就讀到高田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00公里,距離中學2.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593人,中學生140人。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一、人畜飲水方面:有10個自然村、組未通自來水,通自來水的9個自然村組存在水源枯竭、水質不衛生情況。二、全村有16個自然村組不通公路,通簡易公路的3個村組因資金投入不足,路況差,使用率低。三、教育設施落後:全村一個完小兩個民校點,除完小有基本完整的教學條件外,寒坡、長嶺埂兩個民校點均屬危房,無活動場地,一直借居於村民家中上課。四、醫療條件差:村衛生所條件差,醫療設備落後,村民就醫主要在鄉衛生院,藥費價格高。五、村民文化素質低:中專以上文化程度全村只有3人,群眾科技意識單薄,發展思路不清,缺乏資金投入,種養業主要依靠傳統方式。。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加強村民文化教育培訓,提高村民素質,爭取戶均掌握1-2門實用技術;二、利用豐富的荒山荒地資源,大力發展養殖業,計劃發展養牛950頭,豬1400頭,羊1500頭,家禽3000隻,形成規模,科學化管理;三、發展勞務經濟,年均勞務輸出400人,代替二、三產業經濟收入;四、利用天然竹林、森林、荒山荒地,合理開發竹筍產業,計劃種植天麻100畝,板栗400畝,核桃300畝,柿子500畝,最終成為特色產業;五、利用秀美的山川景色,古老的民族傳統文化逐步發展旅遊業,增加農村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