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江

發源於江西廣昌縣血木嶺的河流

旴江發源於江西省廣昌縣驛前鎮血木嶺,流經廣昌南豐南城臨川、進賢、南昌,在南昌市滕王閣附近匯入贛江,總長約四百千米。廣昌段稱旴江,南豐段稱旴江及盱江,南城段稱盱江。

簡介


最早對旴江的記載來源於水經注“旴江即汝水,出於廣昌之血木嶺,西入贛江,北入鄱陽湖”。可見在早1500年前,古人已經明確了“旴江”的確切稱呼並記載了旴江的發源地、流經地及最終流入地等詳細資料。
早在1500年前水經注對旴江的詳細記載詳細如下:“旴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漢。戴、趙改城。前漢縣屬豫章郡,後漢因。吳屬臨川郡,晉、宋因。齊為郡治。梁因。即今縣治。今水旴江,出廣昌縣南血木嶺。西北流徑南昌縣南,西注贛水。會貞按:縣詳后。今旴江自廣昌縣東北流經南豐縣南城縣,又西北徑臨川縣、進賢縣,至南昌縣南入贛江。”
旴江兩岸
旴江兩岸

發源


旴江,發源於廣昌縣血木嶺。

總長


旴江總長400多公里,流經廣昌縣、南豐縣、南城縣、臨川縣、進賢縣、南昌縣等地區。

別字


部分地區稱“盱江”是錯別稱呼,廣昌是旴江發源地,因以廣昌稱呼為準。

古今變遷


現在的旴江是一條寬約200-800米,枯水期5-30米的季節性河流,但是1950年以前一直都是一條寬約10-50米,可通千噸船塢的水道,長江鱘魚及河豚時常逆流至源頭。由於1950年後,特別是大躍進時期水土破壞極其嚴重而變成目前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