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廟鄉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轄鄉
喬廟鎮,隸屬河南省焦灼市武陟縣,地處武陟縣東部,北、東與新鄉市獲嘉縣接壤,南與詹店鎮為鄰,西連嘉應觀鄉、圪擋店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武陟縣城19千米。 總面積52.3平方千米。
明朝屬千秋鄉。1983年4月,改鄉。2017年11月24日,撤銷喬廟鄉,設立喬廟鎮。截至2019年末,喬廟鎮戶籍人口52725人。截至2020年6月,喬廟鎮轄2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韓村大街104號。
2011年,喬廟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332元。截至2019年末,喬廟鎮有工業企業94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9個。
喬廟鄉
喬廟鄉大院
喬廟明代古鐘
喬廟鄉大院
喬廟衛生院
喬廟中學
喬廟鄉衛星地圖
地形地貌
喬廟鎮地處黃河、沁河沖積平原,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微向東南傾斜,地勢低洼。
氣候
喬廟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降水集中,四季分明。
水文
喬廟鎮有五支河、白馬河2條灌河,一干排、二干排2條排澇河穿境而過。內澇河有喬馬澇河、干一支排、隔滲溝、占宋澇河、周商澇河5條,總長31.2米。
自然災害
喬廟鎮主要自然災害為洪澇。2011年9月至11月,遭遇幾十年來罕見的降雨天氣,導致15個村的5658畝農田遭受水淹,經濟損失近600萬元。
2011年,喬廟鎮有耕地面積6萬畝。
喬廟明代古鐘
喬廟後趙村
截至2020年6月,喬廟鎮轄28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韓村大街104號。
韓村 | 前趙 | 後趙 | 楊村 | 張村 |
黃村 | 楊窪一街 | 楊窪二街 | 楊窪三街 | 劉庄 |
馬宜寨 | 張寨 | 前馮堤 | 后馮堤 | 馮庵 |
邸部 | 孟村 | 馮丈 | 宋陵 | 商村 |
千村 | 李村 | 關王廟 | 陳村 | 周村 |
杜村 | 詹堤 | 馬村 |
2011年末,喬廟鎮轄區總人口5.2萬人。總人口中,14歲以下1.3萬人,佔25%;16—59歲3.35萬人,佔64.4%;60歲以上0.55萬人,佔10.6%。2011年,喬廟鎮人口出生率12.2‰,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長率6.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63人。
截至2019年末,喬廟鎮戶籍人口52725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3705 |
男 | 22322 |
女 | 21383 |
家庭戶戶數 | 9689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3705 |
家庭戶男 | 22322 |
家庭戶女 | 21383 |
0-14歲(總) | 13873 |
0-14歲男 | 7548 |
0-14歲女 | 6325 |
15-64歲(總) | 26901 |
15-64歲男 | 13459 |
15-64歲女 | 13442 |
65歲及以上(總) | 2931 |
65歲及以上男 | 1315 |
65歲及以上女 | 161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2980 |
綜述
2011年,喬廟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332元。2011年,一喬廟鎮般預算收入完成683萬元,其中國稅完成29萬元,地稅完成654萬元。
截至2019年末,喬廟鎮有工業企業94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9個。
第一產業
喬廟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創建以陳村、千村為中心的省級萬畝優質糧生產基地和以馬宜寨為中心的萬畝優質水稻種植生態園,普及發展4萬餘畝優質小麥、3.8萬畝水稻。2011年,以楊窪為中心的千畝蓮魚種養園區,蓮藕種植突破1000畝;以周村、陳村、關王廟為中心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園區,生產黃瓜、西紅柿等無公害蔬菜,發展蔬菜300畝、日光溫室大棚20座;以黃村、馬宣寨、張寨為中心的牛豬養殖園區,2個生態化養豬場,存欄生豬2萬餘頭、奶牛300多頭。
截至2011年末,喬廟鎮共造林9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0餘萬株。
第二產業
喬廟鎮喬廟鎮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精米加工、塑料加工、鑄造加工、糧食倉儲及節能材料6大主導產業。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6.5億元,比上年增長6.9%,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90%。
2011年,喬廟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I0.15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7億元,比上年增長8.8%。
第三產業
● 商業
2011年末,喬廟鎮有商業網點12個,職工600人;其中超市1家、集貿市場2個。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7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3億元,比上年增長9.8%。
● 金融業
2011年末,喬廟鎮有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銀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喬廟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面向城市需求大力發展優質水稻、蔬菜種植和畜牧養殖業,在公路沿線發展路帶經濟,形成了以“一帶三區”為基本特色的經濟格局。
一帶,沿占泗路、占郇路發展工商業經濟帶。已建成周村無公害蔬菜批發市場,一批有一定規模、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和農產品批發市場,沿路維修加工、商貿餐飲、批發零售等服務行業更如雨後春筍,在公路沿線形成了一個個經濟亮點。
三區,即三個農業園區。鄉東以楊窪為中心的蓮魚種養園區,蓮菜種植面積約1000畝,養殖水面500畝。鄉西以周村、陳村、關王廟為中心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園區,截止2009年共有蔬菜大棚溫室300座,小拱棚蔬菜500畝,大田蔬菜2000餘畝。中部以黃村為中心的養殖園區,其中黃村的奶牛養殖業已達到400頭的規模,馬宣寨、張寨、韓村等養豬專業村,生豬存欄5000頭以上。
該鄉的主要農產品有:優質粳米,年種植面積為30000畝左右,總產量15000綠色產生產色蔬菜,生產黃瓜、西紅柿等綠色蔬菜,年產量達30000噸。③綠色蓮藕,2003年種植面積1000畝,總產量達2500噸,計劃發展到10000畝規模。④牛奶:日產鮮奶10000公斤。⑤水產品,品種以黃河鯉魚為主,團魚、烏魚、牛蛙等特種魚類也有一定規模。
地名由來
據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碑文記載:元末明初,以喬大業為首的7戶,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依廟建村,以喬姓和廟取名“喬家廟”,后簡稱“喬廟”。因鄉人民政府駐地位於此地而得名。
非物質文化
馮丈村於2006年成立了武陟縣喬廟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同時成立“稻花香”懷梆劇社。懷梆劇是喬廟鎮一大特色民間藝術,列入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喬廟鎮有鐵路京廣線、鄭焦高速公路、詹郇路、鄭常公路、武喬路、工業路穿境而過,村村通柏油路形成了縱橫交織的運輸網路。
旅遊
喬廟鎮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商村龍山文化遺址1處。還有古文化遺跡商村湯帝陵遺址、邸邰景德寺遺址、千村普濟寺等。
目前有初級中學一所、小學一所。喬廟鄉第一初級中學又名喬廟一中和喬廟鄉中,前身喬廟高中,位於喬廟鎮後趙村東頭,初建於上世紀70年代初期,1983年更名喬廟鄉第一中學,從此結束了27個高中班的歷史。2014年在喬廟西頭村邊,一個新的喬廟一中建成並啟用。喬廟小學前身喬廟四中,2013年改為喬廟小學,曾經是喬廟完小、喬廟學校。該校位於喬廟大街中央,明、清、民國初期為“三官廟”,“喬廟明代古鐘”就出自存放於此;該校解放前為“武陟縣古陽鄉喬廟中心國民小學”,抗日時期“河南省省立武陟中學”也在這裡作過臨時校在地,全縣一流的教師在這裡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國家建設的棟樑之才!民辦學校兩所,新世紀學校韓楊學校校;多所私立兒園。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喬廟鎮有幼兒園24所;中小學29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喬廟鎮有線電視入戶達28個村。
2011年末,喬廟鎮有鄉文化中心1個,村文化中心28個;農家書屋18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喬廟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9個,其中綜合醫院I個,標準化衛生所28個,基本上實現了1村1個;病床1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1張。專業衛生人員8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7人。
2011年,喬廟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萬人次,住院手術500台次,出院病人0.53萬人次。
2011年,喬廟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6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2%,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85萬人,參合率96.5%;孕產婦死亡率為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喬廟鎮孟村、馮丈、商村、千村等村成立了籃球隊、老年門球隊,不定期邀請其他縣、鄉開展友誼比賽。
社會保障
2011年,喬廟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06戶,人數1688人,支出156.8萬元,比上年增長26%,月人均120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5人,支出16.5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2人,支出6.3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醫療救助88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86人次,共支出5.6萬元,比上年增長12.8%;農村臨時救濟868人次,支出4.5萬元,比上年增長4%。
2011年,喬廟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9%。城鎮新增就業303人,有6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45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喬廟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寬頻接入覆蓋全境。
2018年,喬廟鎮入選2018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2020年11月20日,喬廟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