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
鱸形目鱧科動物
烏魚,又名黑魚、生魚、鱧魚、才魚等,屬鱸形目,鱧科。在我國,鱧科魚類有兩屬:鱧屬和月鱧屬。鱧屬內有烏鱧(及黑龍江亞種)、斑鱧、甲鱧、眼鱧、點鱧、鱧、紋鱧等7種,還有一種白色的;月鱧屬僅有月鱧一種。目前作為養殖對象的是烏鱧和斑鱧。
烏魚又名烏鱧、黑魚、財魚、火魚、生魚,是生活在靜水水體或水流緩慢水體中的一種兇猛肉食性魚類,隱蔽在水草叢中或水質易渾濁的泥底水體中。春夏秋三季多活動於水體中上層;冬季在水體底部越冬,常將後半部身體潛埋於泥中。烏魚具有鰓上器官,能進行呼吸,耐低氧能力較強。烏魚的食性在不同生長階段差別顯著,體長3厘米以下的魚苗以枝角類、橈足類和搖蚊幼蟲為食;體長3~8厘米時以水生昆蟲的幼蟲、小色、小蝦、蝌蚪為食;魚種到成魚階段,主要以泥鰍、鯽魚、鯖鮁、餐條、蝦、青蛙為食。初夏到秋季為攝食旺季,水溫降至12℃時停止攝食。
烏魚身體細長,長達50厘米以上,體重0.5公斤,前部呈圓筒形,後部側扁。頭長,前部略平扁,後部稍隆起。吻短圓鈍,口大,端位,口裂稍斜,並伸向眼後下緣,下頜稍突出。牙細小,帶狀排列於上下頜,下頜兩側齒堅利。眼小,上側位,居於頭的前半部,距吻端頗近。鼻孔兩對,前鼻孔位於吻端呈管狀,后鼻孔位於眼前上方,為一小圓孔。鰓裂大,左右鰓膜癒合,不與頰部相連鰓耙粗短,排列稀疏,鰓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輔助功能的鰓上器。
烏鱧體色呈灰黑色,體背和頭頂色較暗黑,腹部淡白,體側各有不規則黑色斑塊,頭側各有2行黑色斑紋。奇鰭黑白相間的斑點,偶鰭為灰黃色間有不規則斑點。
烏鱧魚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鱗片,圓鱗,頭頂部覆蓋有不規則鱗片。側線平直,在肛門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鱗片,行於體側中部,后延至尾基。
烏鱧背鰭頗長,幾乎與尾鰭相連,無硬棘,始於胸鰭基底上方,距吻端較近。腹鰭短小,起點於背鰭第4-5根鰭條下方,末端不達肛門。胸鰭圓形,鰭端伸越腹鰭中部。臀鰭短於背鰭,起點於痛鰭第15-16根鰭條下方。尾鰭圓形。肛門緊位於臀鰭前方。
烏鱧鰾單室,細長,前端圓形,末端較尖,延至臀鰭基底上方。胃呈囊狀,幽門垂2個,粗長,約為腸1/3。腸短雙曲,長於體長二分之一。
烏鱧的黑龍江亞種主要特徵為:背部顏色為深綠黑色,體側有不規則黑綠色,背鰭和尾鰭與背部同色,胸鰭和臀鰭色淺。
烏鱧與斑鱧的主要差別是:烏鱧體較長,斑鱧缽較短;兩者頭頂部斑紋也有明顯差別:烏鱧頭頂部有七星狀斑紋,斑鱧頭頂部則呈近似"一八八"三個字之斑紋;此外,烏鱧的頭比較尖長,更似蛇。
烏魚
烏魚是營底棲性魚類,通常棲息於水草叢生、底泥細軟的靜水或微流水中,遍佈於湖泊、江河、水庫、池塘等水域內。時常潛於水底層,常潛伏在水底和水草茂密處。以擺動其胸鰭來維持身體平衡。有築巢護幼習性,口吹粘液成氣泡,混雜嫩草枝,築成浮巢產卵。雌雄偶配,可能在魚類中是唯一的雌雄對制配偶。
烏魚對水體中環境因子的變化適應性強,尤其對缺氧、水溫和不良水質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當水體缺氧時,它可以不將頭露出水面。藉助在鰓腔內由第一鰓弓背面的上鰓骨和舌頜骨伸展出的骨片組成的鰓上器,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因此即使在少水和無水的潮濕地帶,也能生存相當長時間。烏魚的生存水溫為0-41℃,最適水溫為16-30℃。當春季水溫達到8℃以上時,常在水體中上層活動;夏令季節活動於水體的上層;秋季水溫下降到6℃以下時,遊動緩慢,常潛伏於水深處;冬季水溫接近0℃時,則蟄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動。
烏魚具有很強的跳躍能力。當天氣悶熱、下雨漲水時,烏魚往往會躍出水面,沿塘堤岸逃逸;在有流水衝擊時也會激起魚躍而逃跑。若其生活的池塘餌料不足時,亦會向他池轉移,轉移時其身體似蛇形,緩緩向前移動。
烏魚為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且較為貪食。捕食對象隨魚體大小而異。體長3厘米以下的苗種主食撓足類、枝角類及搖蚊幼蟲等,體長3-8厘米的苗種以水生昆蟲的幼蟲、蝌蚪、小蝦、仔魚等為食,體長20厘米以上的成魚則以各種小型魚類和青蛙為捕食對象(小型魚類主要指鯽魚、餐條、赤眼鱒、泥鰍及各種家幼魚)烏魚的遊動速度快,但捕食一般不追趕獵物,而是隱藏於水草或其他隱蔽物附近,並高度注視四周的動靜,一旦發現有魚類等適口活餌游經附近時便迅速出擊,一舉捕獲。烏魚的攝食量大,往往能吞食其體長一半左右的活餌,胃的最大容量可達其體重的60%上下。據解剖,一條500克重的烏鱧,在較短時間內吞食10厘米長的草魚種8尾。烏魚還有自相殘殺的習性,能吞食體長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類個體。其食量大小與水溫有密切的關係。夏季水溫高時相當貪食,攝食量大;當水溫低於12℃時即停止攝食。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當動物性飼料不足時,也能以豆餅、菜餅、魚粉等人工配合飼料為食。
烏魚的產卵季節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異。在華南地區為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最盛;中地區為5-7月,以6月較為集中。繁殖水溫為18℃-30℃,最適水溫為20℃-25℃。
烏魚性成熟年齡,在不同的地區也略有差異。在華南地區通常體長為20厘米以上的1冬令魚性腺已成熟,而長江流域一帶則需要2冬令和體長30厘米左右才能產卵。烏魚能在池塘、河溝及水庫等水域內自然繁殖,產卵場一般分佈在水草茂盛的淺水區。懷卵量、產卵量與親體個體大小有關。烏鱧的懷卵量通常每公斤體重約為2-3萬粒.0.5公斤重斑鱧產卵量一般為0.8-1萬粒,個別可達1.1-1.2萬粒。
產卵方式是營造巢類型。產卵前,性成熟的雌雄親魚成對地遊動在產卵場地,共同用口御取水草、植物碎片及吐泡沫營築略呈環形、直徑約0.5-1米、漂浮於水面的魚巢。巢築成后,在風平浪靜的早晨日出前,雌、雄魚相互追逐、發情,然後雌魚在魚巢之下接近水面處,腹部向上呈仰卧狀態,身體緩緩搖動而產卵於巢上。與此同時,雄魚以同樣姿態射精於此。魚分多次產卵。產卵后親魚守於巢底,保護魚卵,免受侵害。
烏魚的卵金黃色,有油球,為浮性卵,卵徑2毫米左右。鱧黑龍江亞種卵徑略小,約1.5毫米。精卵的孵化時間與水溫有關:水溫較低時,孵化化時間較長;水溫較高,則孵化時間短些。剛孵出的魚苗全長3.8-4.3毫米,體遍布黑色素細胞,胸鰭原基出現,油球和卵黃囊使體部明顯膨大,外形象蝌蚪,常側卧漂浮於近水面,運動能差,依靠吸收卵黃而生。苗全長達6.1-6.2毫米時,胸鰭、鰓裂和口均已出現,卵黃內油球位置移至腹部,常呈仰卧狀態於水面,並能向下作短程垂直運動。開始攝食,親魚隨群保護。全長達7.4-7.5毫米時,全身黑色,卵黃囊消失,集群遊動,開始攝食,親魚隨群保護。全長達15.5毫米時,體呈黃色,奇鰭末端呈黑色,背鰭、胸鰭和臀鰭已具鰭條,腹鰭則始現鰭條,開始分散遊動,親魚亦停止護幼。
烏魚生長速度相當快,但不同地域、不同的環境中,烏鱧與斑鱧的生長速度不盡相同。
烏鱧當年孵出的魚苗,年終平均體長可達15厘米,體重50克左右。根據在太湖採集的標本,各年齡組體長和體重為:1冬令魚體長14.2-19.2厘米,體重115-428克;2冬令魚體長24-28厘米,體重350-760克;3冬令魚體長32.厘米,體重605-1000克。
斑鱧各年齡生長速度為:1冬令魚體長19.0-39.8厘米,體重95-760克;2冬令魚體長38.5-45.0厘米,體重625-1395克;3冬令魚體長45.0-59.0厘米,體重1467-2031克
在人工養條件下,當年個體重可達250克,翌年達500-1000克。
在天然環境中,當繁殖季節來臨,成熟賓烏魚習慣於在江河水草叢生的淺水處,築巢自然產卵、受精、孵化。在此時,將天然水域中捕獲到的性成熟的烏魚,集中在類似於天然繁殖環境條件的場所,讓其自然繁殖。
供繁殖用的池塘面積以0.3畝為宜。池深分為深淺兩部分:近池邊和中心部分可分為深處,其餘均系淺處。深處水深1米,淺處為0.3米。池內應種植水草、水浮蓮等,以烏魚築巢之用,也可在池內淺水處放置幾個人工魚巢供用。池堤須用竹、磚等材料或用塑料網圍成高30-40厘米的防逃設施,發防烏魚跳起逃逸。
由於烏魚在繁殖期間易出現雄魚爭雌現象,因此雌雄配比以1:1為好,密度以每平方米一組為宜。在池內投放適量的飼料魚。烏魚習慣於環境安靜、水草茂盛的淺水處產卵。因此繁殖池忌設置於嘈雜場地,以免親魚繁殖時受驚。如親魚產卵受精時環境受干憂,親魚會立即停止生殖。
烏魚在自然條件下,親魚的成熟一般僅為40%-50%,且魚苗成活率偏低,規格亦易造成不一。因此,凡須大規模生產苗種時,通常採取將親魚放在專池中培育,用人工繁殖的方法獲得規格基本一致、質優量多的烏魚苗,以供養殖生產之需。
1.雌雄的鑒別
雌(腹面白而無斑)雄(腹面黑而有斑)
斑鱧親魚在非繁殖季節,可根據下列特徵予以區別:雌魚腹部和腹鰭條均呈灰白色,胸部無黑斑,尾鰭上有兩列黑斑;而雄魚腹部和腹鰭條呈黑色,胸部有很多斑點,尾鰭上有3列以上黑斑。
在繁殖季節里,性成熟的雌雄親魚,可根據其外形特徵來區分:雌魚的個體,與同齡的雄魚相比,其體長稍短些,背鰭和尾鰭亦較小些;雌魚的背鰭上有自下而上排列整齊的白色小圓斑,圓點愈白愈多,愈成熟,雄魚背鰭上斑點較大而模糊,且不甚規則,呈半透明的淡黃色;雌魚胸部豐滿圓滑,胸鱗白嫩微黃,腹部膨大,鬆軟,生殖孔大而突出,呈三角形,色粉紅,而雄魚體側稍呈艷麗的紫紅色,腹部雖亦相當柔軟,但生殖孔狹小不顯著,呈微粉紅色,易被誤認為不甚成熟的雌魚。
2.親魚的選擇和培育
當冬季將臨,收集野生的或人工飼養的烏魚,從中挑選個體健壯、無傷無病、已達性成熟年齡、體重達0.5公斤以上和個體作為親魚。雌魚以選擇個體較大的為好,因為個體愈大,懷卵量愈多。
親魚培育池面積以0.3-0.5畝為宜,水深0.7-1米,池內種有水草、水浮蓮竺水生植物。每畝面積可放養100尾體重為0.5-0.7公斤的親魚。培育期間投喂小雜魚、小蝦等餌料,也可投喂蛋白質較高的精飼料,並保持池水良好的水質,適時注入新水。
烏魚親魚也可放在家親魚池內套養。視池內餌料生物的多寡,每畝放養5-10尾。至翌年4-5月,性腺發育趨成熟。待水溫適宜時,選擇成熟親魚進行人工催產。
3.人工催產和產卵
成熟度好的親魚,雌雄按1:1配對,注射激素進行人工催產。體重0.5-7.5公斤的雌親魚,按每公斤體重注射鯉魚垂體4個左右,分兩次注射。第一次注射量為總量的10%-15%;經12-13小時后第二次注射,將余量注射完。雄魚劑量減半,在雌魚注射第二次時同時進行。當水溫為23℃-30℃時,經18-25小時,親魚便可發情,自行產卵、受精。若採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雌魚每公斤體重注射1600-2000國際單位。第一針為注射總量的1/3,第二針為2/3。雄魚劑量減半,亦在雌魚注射第二針時注射。
腦垂體主要取自鯉魚、鯽魚,使用者一般可自行採集獲得。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是從孕婦的尿液中提取出的,市場上有現成的產品供應。目前浙江寧波、廣州順德、江蘇南京及上海市均有廠家專業生產三產品。
對親魚注射催產劑時,用紗布裹住提起烏魚,在胸鰭基部進行注射,或在其背部進行肌肉注射。入針深度為0.2-0.3厘米。通常選用1毫升注射器,18號針頭。注射器和針頭均需經煮沸消毒後方能使用。
催產注射時間,雌魚第一次一般安排在下午6-7時,第二次注射在翌日上午9-11時。注射后的親魚可放入小水缸內直徑0.6米、深0.5米的水缸內入入一對親魚;也可用水泥作產卵池,10平方米左右的池內可辨5-6對親魚。池缸內應盡量置於避光的陰暗處,池中放入些水浮蓮、水草或棕片等,供親魚產卵之用。產卵期間須避免噪音等外界因素干擾。親魚在注射后亦可放入池塘水草叢中,用聚乙烯網或竹簾等材料圍成3平方米的水體,每3平方米放入1-2對親魚。第二次注射后次日清晨,親魚自行產卵、受精。烏魚是分批產卵的,全部過程約需12-24小時。待產卵結束后,將親魚撈出。
4.魚卵孵化
烏魚的受精卵呈金黃色,圓形,相互連成片狀,上浮於水面。魚卵一般可仍於產卵池內孵化,也可撈起魚卵,置於孵化設施內孵化。魚卵孵化池可採用有充足水源的水泥池,規格多為10×5×0.7(米)。每隻孵化池可放魚卵50粒。孵化池的數量可視生產規模而定。在魚卵未入池前,孵化池池水用0.1ppm孔雀石綠消毒。若魚卵在產卵池內孵化,也可用0.1ppm孔雀石綠全池潑灑。用藥後邊注水、邊排水,使水位保持不變,根據烏魚在天然水域中產卵於水草叢生的陰涼處之特點,孵化場地上應搭棚,避免陽光直射。孵化期間的水溫應盡量保持穩定,溫差最好能控制在2℃左右,否則將影響到孵化率。
也可將魚卵移入直徑約60厘米的塑料盆中孵化。盆中水深約15厘米。每盆放5000-8000粒魚卵,塑料盆宜放在室內,以避免陽光照射和雨淋。
魚卵移入孵化池(盆)內后,當水溫為20℃-30℃時,約經10多個小時,受精卵逐漸呈灰色、深灰色,未受精卵即變為白色,卵表面布滿呈白色的水霉。為避免受精卵感染,可用鑷子或吸管及時清除。當壞卵較多不易剔除時,可用0.1PPM孔雀石綠消毒。孵化期間,孵化池(盆)應每天早晚各換一次水,排出池內部分舊水,同時注入部分新水。排水和注水后池水位應保持不變。換水速度不宜過快,操作時動作應盡量輕,以免卵受震動。孵化用水,若採用含有適量浮游植物的淺綠色水源進行孵化,效果較佳。
烏魚卵的孵化時間隨水溫的變化而異。水溫為20℃-22℃時,孵化約需45-48小時;水溫25℃時,約需36小時;水溫26℃-27℃時,約需25小時;水溫30℃時,約需22小時可孵化出魚苗。
由於魚親魚是分批產卵的,因此魚苗孵出亦略有先後。魚苗孵出后,應及時清除卵膜,以免卵膜溶解后引起水體惡化,影響魚苗成活。魚苗剛孵出時,抵抗力差,不宜換水過多,以防水溫溫過大而起魚苗患病。在孵出的當天,池水換水量應為2/3,第2-5天換水量應控制在4/5左右。5天後,魚苗活動能力增加,每天早晚換水一次。
剛孵出的魚苗全長在4毫米左右,體灰黑色,側卧漂浮於水面處,活動能力弱;孵出后3-4天內,魚苗依靠體內的卵黃囊為營養,不必投餌;孵出后5天左右,卵黃囊吸收完,可將魚投入苗種池內培育。
若此時魚苗仍繼續暫置於孵化池內,則須及時投餌。一般可投喂輪蟲和小型水蚤,投放量視魚苗攝食狀況而定,以少量多次為宜。如投餌量過多,烏魚苗、水蚤會同時消耗水中溶氧,易引起水體缺氧,導致魚苗、水蚤的大批死亡。魚苗孵化8-10天後,魚苗個體長大,池中密度提高,此時應放入苗種池內培育。
在烏魚繁殖季節,湖泊、水庫、江河、溝塘等水域中,常能見到成群的天然烏魚苗,較易捕獲,是苗種捕撈的時節。捕撈工具為密目的抄網。在發現烏魚巢后,可根據魚苗集群的特性,用抄網捕撈。白天烏魚苗活動性較強,難以捕獲。累宜在夜間捕捉,此時魚苗行動遲緩,且常浮於水面換氣。當聞有水泡聲,尋發聲處,網從其下方插入水中后立即向上撈起,可捕獲。如捕獲到的是剛吸收完卵黃囊的魚苗,則應先集中於苗種池培育一段時間,待體長達到7-8厘米后移入成魚池內飼養。若脯到不同規格的苗種,需經過篩選,將規格相近的個體分別放於各個池中培育,以免互相殘殺。如捕獲8-10厘米的烏魚種,可直接放入成魚池內飼養。
在天然水域中休捕到的烏魚苗種,通常採用水桶等容器運送。運輸用的容器宜水淺口大,以期提高運輸成活率。常用的水桶規格為:口徑48厘米,桶深24厘米。每桶可裝4-7厘米的魚種1500-2500尾,運輸時間在24小時之內較為安全。運輸大規格魚種,可在魚簍內底部鋪放水草,將烏魚种放於水草上,然後再放入些水草,即可進行運輸。在啟程前淋一次水,可運輸8-12小時;若運輸時間稍長,應每隔6-8小時淋水一,中安全運抵目的地。
烏魚孵化較易,但苗種培育則難些。烏魚的孵化率高的可達到90%以上,一般也達60%左右。而魚苗的成活率,高的約為70%,通常只有20%-40%。魚種成活率僅為魚苗總量的30%-50%。因此,提高烏魚成活率,是人工培育苗種的關鍵。烏魚苗的卵黃囊消失后,開始攝食。對於孵化池移入苗種池的烏魚苗,須及時投喂適口的飼料。
苗種培育池面積以0.2-0.4畝為宜,水深0.5-1.0米。苗種培育池在魚苗放養之前,要清塘消毒。先排乾池水曬底,再以每畝塘用60-75公斤生石灰清塘(池水深為7-10厘米時),然後每畝池塘投放200-250公斤綠肥(大草),或施1000公斤有肥料作基肥培育水質。施放后約10天左右,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長,魚苗可下塘。
烏魚苗的放養密度,視池塘條件、水質、餌料基礎及養殖技術,可掌握在每畝5-10萬尾,一般放6-7萬尾為宜。魚苗孵化出4-5天,卵黃囊消失,魚苗全長達8厘米左右時以攝食輪蟲、小型水蚤等浮遊動物為主。若池中培育的餌料生物不足時,須及時補充餌料。可以採用施追肥的方法,即每周施綠肥一次,每畝每次投放150公斤。若水質仍不夠肥,可再施有機肥100公斤。此時魚苗鰓上器已形成,常集群於池邊,游泳時不時浮出至水面,將吻端露出水面呼吸空氣。同時以鰓利用水中溶解氧,魚苗亦常攝取浮於水面的餌料,因而楞投喂由蛋黃、酵母、豆餅、維生素等配製而成的末狀配合餌料,放於水面上,作為補充飼料,每天投喂一次,放養當日每萬尾魚苗投喂1公斤配合飼料,以後隨魚苗攝食量的增加逐漸增加投喂量。此外,也可從專門培育枝角類的池內撈取水蚤進行投喂。魚苗孵出約10天,全長為10毫米以上時,魚苗攝食撓足類成體、小型甲殼類、切碎的絲蚯蚓和蠅明等。3周左右,魚苗體色轉為黑色,可直接投喂絲蚯蚓、蠅蛆等活餌料。經20-25天培育,全長可達3厘米左右。
由於3周內魚苗具高度集群的習性,魚苗集聚在一起。投餌時游弋於群體中心和體弱的魚苗,獲食機會相對較少,造成攝食情況良好的苗全長可達3.5-3.8厘米,體弱的僅為2.3-2.7厘米,甚至會造成特別體弱的魚苗因無法獲得必要的營養飼料而死亡。因此,一要投喂充足的飼料,二要改進投餌方法,使魚苗能均勻攝食。可採取一天多次投喂;或在投喂前,結合魚池換水,用流水將魚群衝散,使魚苗攝食均勻,生長速度基本一致。
隨著魚苗個體的長大,池塘內密度提高,且由於魚苗個體因攝食不均出現差異。當魚體達4厘米以上時,已具食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群個體,因此大魚吃小魚的現象開始出現,將大大除低成活率。為此應及時地、經常地捕撈過篩,按不同大小,分池培育。3.5-4厘米規格,每畝放養密度以1萬尾左右為宜。或直接放入家魚、羅非魚等成魚池中搭養。再經過20天左右培育,全長可達6厘米上下,體色變為灰黑色,此時可放至成魚池內進行成魚飼養。
在苗種培育期間,要勤觀察魚苗的活動情況。若以現苗種繞池邊遊盪,表明池水餌料不足,應及時投喂。在培育的初期,輪蟲、水蚤的欠缺,中、後期絲蚯蚓、小魚、小蝦的不足,都會使苗種攝食不均而成長勢不致,引發相互殘食。因此當池塘天然餌料不足時,可在池塘水面上設置黑光燈引誘昆蟲,供魚苗食用;也可適當投喂水蚤、切碎的魚蝦或人工配合餌料,但量要掌握好,不宜過多。否則過剩的殘餌積累,易造成水體氨氮驟增,水質惡化。烏魚苗有集群的習性,若發現集群過大,應及時疏散,特別是在天氣悶熱的夜間,如出現上述現象,應將魚苗撈起後分散放到本苗種塘的其他地點。要注意水色的變化,尤其在高溫季節里,若水質過肥,溶氧不足,易引起苗種浮頭、泛塘,造成苗種大批死亡。因此,要根據苗種的生長情況,適時注入新水,逐步提高水位,調節水質,增加水體的空間,調整苗種的密度。注水不僅可提高水中溶氧,還可與投喂餌料有機結合起來,使苗種能均勻得到充足的餌料。
1969年烏魚人工繁殖成功,目前人工養殖烏魚已達到人工催熟,擠卵、授精、孵化及育苗等安全養殖階段。人工繁育的池養烏魚除色澤不如海上烏魚色深外,其高價值的烏魚子風味足可媲美迥游烏魚。養殖的人工烏魚體重可達6公斤,較一般海產烏魚4公斤的大,特別是珍貴的烏魚子也大上三倍。據首創人工烏魚養殖的邱文雄先生介紹說,養殖烏魚應挑選最具經濟價值的金泊烏魚苗、魚塘全年水溫也應保持在18一32℃,以淡水養殖發育快,海水養殖較慢,為避免烏魚子因脂肪含量太高,不易曬乾加工處理,需注意合成飼料的添加成份,提高魚卵的硬度及促進新陳代謝,並在捕撈前的半個月停止投料,讓烏魚自行覓食,增加運動量,促使肉質結實。另外,在收成時,捕撈作業應在兩天內完成。否則驚嚇過度及激烈運動的烏魚,會提前排卵,減少烏魚子的收穫量,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雖然人工烏魚養殖有利可圖,但須養殖三年的成魚才能上市,時間長要使業者承受較大的風險。
通常可養殖家魚的池塘或將窪池、舊坑經適當改造,即可養殖烏魚成魚。池塘面積1畝左右,水深1-1.5米。池塘四周須用磚石、竹籬笆或聚乙烯網片等材料築成高50-60厘米的圍牆,以防烏魚跳起逃走。根據烏魚喜隱蔽、怕暴晒的習性,池內可種植些水草、水浮蓮、蓮藕之類的水生植物,種植面積為池水面的五分之一。這樣既為烏魚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又為鯽魚等產粘性卵的魚類造就了一個必要的繁殖條件,從而為烏魚增添了天然活餌料。池水pH值要求中性或微鹼性,透明度為50厘米左右。如水源充足,盡量採取微流水形式飼養,或採用勤注新水的方法,使水質保持清新。
放養時間為5-6月。放養前,池塘用生石灰清塘,方法、用量與苗種培育池同。放養規格要整齊,須經過篩,按大小規格分塘飼養。放養量視放養規格,一般全長3厘米規格的魚種,每畝可放養1.5萬尾左右;全長5厘米魚種每畝放0.8萬尾;全長10厘米魚種每畝放0.5-0.6萬尾;全長15厘米規格,每畝放0.25-0.3萬尾為宜。若水質良好、飼料充足、飼養經驗豐富,可適當提高放養密度;反之,則應降低放養量。
為防止在養殖過程中因個體差異而造成相互殘殺,可採取分級養殖的方法,一般大致可分為三級養殖。分級養殖的規格和密度參表7。
烏魚分級單養的規格和密度
級別飼養規格(克/尾)密度(尾/畝)
10.25至1-1.59000
21-1.5至504500
350至4002200
投喂的飼料要求適口、充足。動物性飼料主要不小魚、小蝦、昆蟲、蠅蛆、蚯蚓、青蛙、蝌蚪、蚊子幼蟲、切碎的魚肉或畜禽肉等,植物性飼料為餅粕、米糠、玉米粉、麥麩等。若鮮活飼料來源方便、價格低廉,則可採用投喂鮮活餌料的方法進行飼養。以投喂切碎的冰鮮魚塊為例,餌料係數約為6-7。如動物性餌料欠豐富,可採取用人工配合飼料來餵養。配合飼料主要可由魚粉、餅粕、米糠、玉米粉等原料配製而成。用顆粒飼料加工機加工成顆粒飼料,其粗蛋白量需40%以上。
投喂飼料應做到定時、定量、定點。顆粒飼料可投放於飼料台上,或放在竹籮內並將其吊入水中,供烏魚食用。飼養期間經常注入新水,使水體保持充足的溶氧、清新的水質。池塘的注水口設於離池堤30厘米以上為宜,以免池水加水時,引起烏魚跳躍逃跑。在期間,若發現烏魚個體間差異明顯,及時拉網過篩,將超長規格的個體移入他池,以免發生種內殘殺。
烏魚的單養,往往因活餌料來源不暢、成本偏高等因素,普遍開展養殖受到限制。在我國台灣,烏魚的人工餌料以80%剁碎的低質魚、20%鰻魚飼料等配製而成;在泰國,投喂用80%海雜魚、10%米糠和10%碎米,另加維生素,經攪拌均勻后,捍成團狀於餌料台上。單養養殖,投入資金較多。為此,單養烏魚不僅要研製出廉價、適口的人工配合飼料,還可在苗種階段適時進行配合飼料的馴養。馴化方法可在投喂水蚤時同時適量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逐步增加配合飼料投喂比例,減少活餌料數量,最終全部改為投喂配合飼料。在馴養過程中不能中途混投小魚等活餌料,否則烏魚會專追小魚而棄食配合飼料,造成投喂的飼料未被食用而在池塘底部大量積累,使水質惡化,影響烏魚生長蕭山。
由於烏魚的市場銷路好,因而近年來在廣東中山市、番禺市和浙江蕭山市、紹興縣、杭州郊區等地,烏魚單養較為普遍。在廣東一帶,畝單產可達500公斤以上,經濟效益為養殖四大家魚的數倍。浙江蕭山市南陽鎮左東村的陳氏兩兄弟,各開挖了面積為300平方米、深2米的池塘一,分別放4000與4600尾烏魚魚種,經18個月的飼養,每戶產成魚3500多公斤,產值達8萬餘元,獲凈利4萬餘元。
在養殖鰱、鱅、草、鯿、鯪、羅非魚等家魚的成魚塘混養一定數量的烏魚種,不但可充分利用養殖水體,還可借烏魚來清除塘內的野雜魚和其他水生生物,減少池塘中不必要的生物耗氧,從而達到充分挖掘池塘生產潛力、增加養殖品種、提高池塘單位面積產的目的。
家魚成魚塘內搭養烏魚,要做到放養時間的差別:家魚放養時間要早,一般以1-3月為宜,烏魚則在5-6月放養。還要做到放養規格上的差別:家魚的放養規格要大,烏魚放養規格要小,最好相差一掊,即如烏魚放養規格為5-7厘米長,家魚則最好達15厘米以上。此外,烏魚的放養規格盡量做到整齊,放養的數量亦不宜過多,一般每畝混養4-5厘米的烏魚種30尾左右。若池塘內野雜魚、小蝦、水生昆蟲較為豐富,或在池內投放一些大規格的鯽魚、羅非魚,使其產卵繁殖後代,供烏魚食用,這樣,烏魚放養數量沿可適當提高。烏魚种放入后,一般不必再投餌。經5-6月飼養,個體一般150-400克,個別可長至500-600克,每畝可獲烏魚9-18公斤。
湖北省洪湖縣黃家口區永寧湖村漁場,在1000畝精養家魚塘內,7月份放養10厘米長的烏魚種3萬尾。到11月份干塘時,平均每尾烏魚重達0.5公斤,總凈收烏魚1.5萬多公斤。
廣東省高要縣在一隻面積為7.5畝的成魚塘內,放養家魚、羅非魚,混養烏魚。放養和起捕情況為:鱅、鯪、草、鰱、鯉按常規的放養模式放養,一般是鱅魚每畝75尾,規格1公斤6尾,一年放4次;鯪魚每畝75尾,規格16.6厘米,一年放4次;草魚每畝50尾,規格16.6-23.3厘米,一年放2次;鰱魚每畝1000尾,規格5-6.2厘米,一年放一次;鯉魚每畝50尾,規格7.2厘米,一年放一次。羅非魚4月上旬每畝放100-120尾越冬親魚或放1000尾6厘米左右的魚種。烏魚在5月中、下旬放養,規格為3.6-5.0厘米,每畝放100尾。至11月起捕干塘,每畝產鱅、、草、鰱、鯉魚共為403.5公斤,羅非魚329公斤,烏魚18.6公斤,平均每畝總產達751.1公斤。收穫時烏魚每尾達0.2公斤,最大達0.6公斤。
烏魚搞病力強,在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中很少發病。但在人工高密度養殖環境中,池塘內有害物質造成的危害,病原體的侵襲,鮮活餌料可能攜帶的疾病,操作不慎引起的感染及烏魚本身因環境條件的變化造成體內對疾病抵抗力的減弱等原因,導致發病率增加,危及養殖魚類的生長,甚至使烏魚致死,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對烏魚的疾病,以預防為主,注意觀察,及時發現,積極治療。
1.暴發性出血病
病原:可能由嗜水氣單胞菌等病原菌感染而致。
癥狀:病魚下頜到肛門的腹部和鰭基充血發炎,特別是胸鍺基部和近鰓蓋后緣的體兩側有與魚體側線垂直的出血條紋。有的病魚眼眶、肌肉充血。嚴重時腹部腫脹,腹腔內積有無色腹水,肝臟有瘀血,腸道充血且無食物。
流行與危害:魚種培育階段在魚苗投放15天後易發此病。原因是放養密度高,投餌過量,殘餌未及時清除而導致病原菌大量滋生而致病。成魚養殖一般6-8月流行。危害面廣,密度過高的烏魚養殖池會感染髮病,尤其是冬令清塘不徹底、池底積淤過多,養殖池水水質老化、過肥,魚體更易感染髮病,來勢兇猛。往往是從發現充血癥狀后3-4天即出現大批暴死現象。
預防方法
(1)藥物清塘。常用清塘藥物有:
①生石灰:干法清塘,水深約10厘米,每畝用60-75公斤。南方在清塘8天後,北方鹽鹼地10-15天後,可放魚入池。帶水清塘,每畝用125-150公斤(水深1米時),南方15天、北方20-25天後,魚可入池。
②漂白粉(含氯量30%-32%):每立方米水中用20克,7天後魚即可入池。
③91高效凈:每立方米水中用15克,2天後魚即可入池。
(2)池水消毒:
①生石灰:在發病季節,每畝15-20公斤,全池潑灑,或在食台周圍潑灑,每月1-2次。
②漂白粉(含氯量30%-32%)或漂白精(含氯量65%):1-1。5PPM漂白粉或0。1-0。3PPM漂白精,全池潑灑或食台周圍消毒,每月1-2次。
③魚安:每立方米水中用0.3克,全池潑灑。
(3)魚體消毒:
呋喃唑酮:每立方米水體用20克,水溫15-30℃時,浸洗10-20分鐘。
(4)餌料魚消毒:
餌料魚應選用新鮮無病,投喂前用3%-5%的食鹽溶液浸洗30分鐘。
(5)內服藥:
魚服康B-I型:每100公斤體重,用本品50-100克,混入飼料中,1日1次,連用2-3天。在發病季節,每隔5天重複一個療程。
(6)管理措施:
魚池在冬季起捕干塘之後,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養殖期間,及時撈起餌,水體保持清新。
治療
(1)消毒藥:
①生石灰:每畝(水深1米時)用本品15-20公斤全池潑灑可有效控制並緩解此病。
②福爾馬林:20-30PPM福爾馬林全池潑灑。
③91高效凈:每立方米水中用1-1。5克,全池潑灑。
(2)內服藥:
①魚服康B-I型:每100公斤體重,用本品100-150克,混入飼料中,1日1次,連用3天。嚴重時間隔3天後,再重複一個療程。
②金黴素(或氯黴素、呋喃唑酮):每100公斤魚體重,用金黴素1-2克,或氯黴素2。5-5克,或1克呋喃唑酮,拌入飼料中,每隔15天為一個療程。每療程為3天,每日投喂1次。也可將上述藥物拌入蠅蛆的培育基中,然後加消毒過的蠅蛆,培養30分鐘后將蠅蛆投喂烏魚。
病原:由水霉等真菌感染而致。
癥狀:當烏魚因操作、運輸不慎而受傷后,水霉孢子乘機侵入魚體傷處或病處。起初在病灶四周呈現出血點,而後病灶處黑色素消退,出現混濁的小白點,菌絲迅速繁殖向外伸展,呈灰的色、柔軟的棉絮狀,肉眼很易識別。嚴重時病魚在水面離群獨游,食慾銳減,肌肉呈濁白色,組織壞死,魚體消瘦直至死亡。
流行與危害:在烏魚生長的各階段均會發生,尤其在越冬期更易感染,感染后不易發覺。水溫18℃左右時,水黴菌絲大量滋生。尤其是從江、河、湖處捕獲的野生苗種,極易因捕撈、運輸不慎而引起魚體感染。拉網時擦傷,魚群間相互廝殺致傷,也會引起感染。
防治方法
預防
● ● 藥物靖塘:用生石灰清塘。每畝60-75公斤(水深10厘米時)。
● ● 水體消毒:用生石灰消毒水體,使池水達20-25PPM,每15-20天一次:或用福爾馬林全池潑灑,使水體為20-20PPM。
● ● 魚體消毒:苗種在入池前,用4%-5%食鹽溶液浸洗3-5分鐘。
● ● 苗種運輸、拉網時操作須小心,謹防魚體受傷。
治療
● ● 福爾馬林30PPM全池潑灑。
● ● 高錳酸鉀30-50PPM全池潑灑。
● ● 孔雀石綠0.15-0.20PPM全池潑灑。
1.小瓜蟲病
病原:由多子小瓜蟲寄生引起的疾病。俗稱白點病。
癥狀:寄生在烏魚的鰓、鰭及表皮上。初發時粘液分泌增加,運動失調。病情嚴重時出現鰭條開裂,魚體表覆蓋一層白色薄膜,魚體表面出現不少小白點,鱗脫落不齊。小瓜蟲寄生在鰓組織,引起鰓小片受損,分泌粘液增多,鰓絲有腫脹現象,嚴重時出現貧血,由深紅色轉變為桃紅色。眼眶充血,角膜模糊,變成濁白色。病魚滯留於水面,遊動緩慢,反映遲鈍。
流行與危害:多發於1-2齡魚種。因小瓜蟲繁殖和生長的水溫為15-25℃,所以流行季節一般為3-4月或10-11月。是一種流行較廣、危害大的魚病,尤其在密養條件下,極易發病。
防治方法
● ● 放養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合理密養,魚種消毒,餌料消毒等。
● ● 用20-30PPM福爾馬林全池潑灑。施藥后若開啟增氧機,效果顯著。
● ● 用0.1-0.15PPM孔雀石綠全池潑灑。
病原:由碘泡蟲寄生引起的魚病。
癥狀:魚病的體色發黑無光澤,腹部略顯腫大,腹腔內有淡黃色腹水。苗種的腎臟有少量白色、橢圓形的孢囊存在,成魚整個腎臟長滿孢囊。病魚時而竄至水面,時而鑽入水中,嚴重時腹腔大量積水,直至死亡。
流行與危害:在烏魚的苗種、成魚階段均有發現,以成魚發病為多。流行季節為5-9月。病魚體內寄生部位形成孢囊群,將喪失商品價值。
防治方法
此病目前尚無良藥可治。病輕時尚可控制,嚴重時難治,因此應以預防為主。
● ● 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為殺滅池底淤泥層中的孢子,最好在施藥后第二天用鐵耙將底泥翻耙一次。
● ● 魚種用1PPM90%晶體敵百蟲浸洗3-10分鐘,效果尚佳。
● ● 病魚、死魚集中埋於離魚塘較遠的土中,埋時在魚體上灑些生石灰等。
● ● 在流行季節,每隔15天用0.3-0.5PPM90%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
病原:由魚鯴寄生所致。
癥狀:魚鯴寄生魚體后,用口刺吸血,並分泌毒液,刺激魚缽,造成病魚極為不安,狂游,竄跳。
流行與危害:在烏魚養殖中較常見,對魚種的危害較大。5-9月份較多見。病魚因體表粘液增加,極易引發水霉病等疾病,甚至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
● ● 用90%晶體敵百蟲0.2-0.5PPM濃度全池潑灑。施藥時間在下午4-5時,效果理想。
● ● 用0.5PPM濃度滅蟲靈B型,全池潑灑。
藍藻過多引起的中毒
病因:當烏魚養殖池內水質過肥、不中氨氮偏高時,尤其在盛夏高溫期間,水色呈藍綠色,,池表面出現厚厚的一層水花,藍藻生長過盛,而其死體沉於水底后很快分解成硫化氫等有毒物質。
癥狀:中毒后的病魚一般表面無明顯癥狀,嚴重時眼眶充血,鰓色暗紫,鰓耙上藍藻積貯,肝臟上有塊狀淡黃色斑紋,膽囊色淡,腸道充血。中毒初期出現狂游,夜間跳躍水面,隨後魚體行動遲緩,滯留於池邊、水草旁。
流行與危害:流行季節為盛夏高溫期。直接危害烏魚的生長和生命。
治療方法
用0.6-0.7PPM濃度的硫酸銅全池潑灑。施藥后開啟增氧機,增氧12小時后,更換1/2-1/3的池水。嚴重時換水后可按20PPM濃度計,將高錳酸鉀粉劑、均勻地投入池中,使其沉於池底緩慢溶解,氧化底層有害物質。
烏魚為底棲魚類,通常生活於水底,受驚后則鑽入淤泥之中隱藏起來,因此捕捉極不容易。但在天然水域中,在烏魚的產卵期間,由於親魚有護苗習性,此時捕捉較方便。只要手持魚叉在魚巢附近耐心靜候,待發現親魚就迅速將叉插下將其捕獲。或在普通釣魚竿的魚鉤上裝好魚、蝦或青蛙等誘餌,從魚巢的上端送入水下,此時護巢親魚誤認為敵害來臨,會奮起攻擊,吞食誘餌擊上鉤。
捕捉養殖池塘中的烏魚,除採用拉網捕撈外,亦可根據其喜流水的特點,採用流水衝擊的方法捕獲。即用水泵將水從水位低於魚塘的溝渠、水塘內抽水提入魚塘內,在水泵出水口附近開一水渠讓水流回原處。當水抽入魚塘時,烏魚會陸續游向水泵出水口附近,然後會順著水流自動游入水渠。在水渠的一端設置一網,可以捕到烏魚。但需捕獲池塘內的全部烏魚,應將魚塘的水排干,捉盡淤泥、水草中的烏魚。塘邊的雜草和洞穴中,也是烏魚的棲身處,捕捉時不可漏掉。若冬季起捕時間過遲,烏魚往往蟄伏於淤泥中,不易捕盡,可待來年春季氣溫達15-20℃時,再起捕為宜。但在魚種下塘時,池內絕不該再留有烏魚,以免個體大的烏魚直接危害投放的苗種。
1、營養價值:烏魚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鉀、鐵以及各種有機酸等營養成分,屬於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滋補食品。
據測定,100克烏魚肉中含蛋白質19.81克,脂肪1.4克,灰分1.2克,鈣57毫克,磷163毫克,鐵0.5毫克,水分77.9克,熱量92千卡。肌肉蛋白質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月鱧含有8種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總量的41.47%。鮮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總量的47.36%。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占脂肪酸總量的16%左右。因此,從營養學角度分析,烏魚是一種營養全面、肉味鮮美的高級保健食品。
2、經濟價值:烏魚歷來暢銷國內外市場,售價昂貴,為我國外貿出口的重要水產品之一,在國際市場上極負盛名,需求量日益遞增。在國內市場也是一種緊俏價高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