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顯王後傳
仁顯王後傳
《仁顯王徠後傳》原名《仁顯聖后德行錄》,或名《仁顯王后頌德顯賢錄》,朝鮮傳記類宮廷小說。小說成書於18世紀初,原作者不詳,其身份被普通推測為一名曾與仁顯王后熟稔的宮廷內侍。
《仁顯王後傳》一書以朝鮮肅宗的王妃仁顯王后的生平為藍本,主要講述及歌頌仁顯王后的生平與德行,並以仁顯王后與張禧嬪的恩怨故事揭示朝鮮宮廷內外鬥爭的殘酷性以及女性的悲慘經歷。
《仁顯王後傳》(인현왕후전 ) 同《癸丑日記》與《恨中錄》並列為朝鮮宮廷小說三部曲,諺文寫成。作者不明,但因為被列為宮廷小說,普遍相信是由一名內人所著。然而1972年有學者 (Professor Park Yo Sun) 研究表明,此書的作者為男性的可能性更大。
原版已經失傳,現今流傳的是近代手抄版。
一共有4個版本的手抄版:
1.Pang Chong-hyon (1905-1952)收集的 일사 (ilsa 收集者筆名)版 《閔中殿德行錄》,僅簡單記錄了仁顯王后和張禧嬪的故事
徠2.An Chun-gun (1926-??)收集的 나매( Namae 收集者筆名)版《閔中殿傳》,加入了朴泰輔的掬刑
3.Yi Pyong-gi (1891-1689) 收集和出版的 가람 ( karma 收集者筆名)版《仁顯頌謨閔氏德行錄》,忽略了朴泰輔的掬刑但是加入了些許景宗大王(朝鮮景宗)和英祖大王(朝鮮英祖)的事迹
4.現今收藏在首爾國家圖書館的《仁顯王后頌德顯行錄》版本
其中 일사 版相信是最古老的版本,著作時間大略是仁顯王后逝世后。而 가람 版則是擴張版。
《仁顯王後傳》概括了仁顯王后的生平和她的賢德事迹。《仁顯王後傳》通過對仁顯王后不幸遭遇的描述,揭示了朝鮮宮廷內外鬥爭的殘酷性以及宮廷女性的悲慘經歷。
仁顯王后(1667-1701)原為朝鮮肅宗王妃,無子,便為肅宗納妃張禧嬪,為國王生育後嗣。張禧嬪在生下一個兒子以後便頻使奸計,終於使得仁顯王后被廢,進而被逼出宮。幾年後,仁顯王后歷盡艱辛,再度複位。小說中穿插的承旨朴泰輔慘烈的掬刑更是凸現了仁顯王后廢位事件給朝鮮宮廷帶來的震撼。著作里,張禧嬪被形容為天生的妖孽,是個恬不知恥,心胸狹窄,蛇蠍心腸的女子,猶見作者對她的鄙視和不齒。然而,整本記錄卻忽略了當時朝鮮宮廷複雜的政治背景以及肅宗的婚姻問題,實為不足之處。
《仁顯王後傳》一書作為古代朝鮮王朝極具特點的宮廷小說,筆法細膩生動,故事情節緊湊有序引人入勝,是朝鮮古典小說的經典作品。雖然小說情節細緻入微但其本質仍為杜撰小說而非官方史籍,其所述內容的歷史真實性很低,這一點讀者應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