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榆鎮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市轄鎮

大榆鎮,隸屬於四川省遂寧市射洪市,地處射洪市中部,東接金鶴鄉青崗鎮,南連洋溪鎮,西與太和鎮隔涪江相望,北鄰文升鄉、玉太鄉。區域面積53.4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51196人。

清初,屬務本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大榆鄉。1984年,公社改鄉。1992年,涪東、大榆、小榆3鄉合併為大榆鎮。 2019年8月,撤銷玉太鄉和金鶴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大榆鎮管轄。截至2020年6月,大榆鎮下轄4個社區和28個行政村。

2018年,大榆鎮有工業企業2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2021年,射洪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榆鎮人口為48208人。

歷史沿革


清初,屬務本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大榆鄉。
1958年,改為前鋒公社大榆管區。
1961年,改為大榆公社。

地理環境


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府1.2公里。面積55平方公里,人口4.5萬。射(洪)蓬(溪)公路過境。人民政府駐星光社區,電話區號0825,郵政編碼629201。

位置境域

大榆鎮
大榆鎮
大榆鎮地處射洪市中部。

地形地貌

大榆鎮地勢南低北高、西低東高,平均海拔333米。

氣候特徵

大榆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水文

大榆鎮境內河道屬涪江水系,主要河流4條,河道長26.6千米。

自然災害

大榆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洪災、風災、低溫、雷擊等。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大榆鎮下轄4個社區和2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中心街49號。
星光社區哨樓村二郎廟村龍鳳泉村
金山社區金台山村郭家壩村松林村
土橋社區廣玉村古井口村海棠村
螺湖半島社區桃木溝村金鶴村光榮七里村
碧山村黃連咀村永樂村花朝門村
五家橋村方聖村鍾家店村麻柳坪村
張家口村新井村茶店村臨江村
井灣村大橋村逍遙才子村改板溝村
轄畫馬、松林、五鳳、蘆溪、楊家溝、茶店、關爺廟、龍鳳橋、鍾家店、古井、郭堰口、桃木溝、新井、黃連嘴、星光、七里、大橋、金台山、鮮家岸、二郎廟、郭家壩、哨樓、碧山、井灣、小榆、伍家橋、白土壩、張家口28個村委會和大榆街居委會。鄉鎮企業有絲綢、建材、食品等廠。

自然資源


大榆鎮境內紫色頁岩、砂石地質儲量30萬立方米,可采儲量6萬立方米。

農業

農業主產棉花、水稻、玉米,盛產優質大蒜。

工業

境內有省中二型企業大榆絲綢廠。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榆鎮財政總收入296萬元,比上年增長16%。
2018年,大榆鎮有工業企業2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農業

大榆鎮有農業耕地面積2.6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4.8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糧食總產量2.4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產量18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牛飼養量1908頭,年末存欄900頭;羊飼養量8359隻,年末存欄3200隻;家禽年飼養量53.8萬羽。

工業

大榆鎮工業以食品加工、機械、電子、化工、建材為主。2011年,工業企業61家,職工1700人;工業總產值19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億元,比上年增長13.3%。

商業

2011年末,大榆鎮有商業網點178個,職工386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6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金額8600萬元。

金融

大榆鎮
大榆鎮
2011年,大榆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6%、30%。

經濟發展

優化環境打造河東新鎮區,2007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2.9億元,實現遞增13%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22元,較上年增長12.6%,較“九五”末2344元增加1178元,增長49%。

旅遊


五佛洞是遊覽勝地之一。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大榆鎮轄區總人口4.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300人,城鎮化率13%,另有流動人口2016人。總人口中,男性2.5萬人,佔52%;女性2.3萬人,佔48%;14歲以下5477人,佔11.4%;15~64歲3.7萬人,佔77.1%;65歲以上5525人,佔11.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回等6個少數民族,共72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3‰。
截至2018年末,大榆鎮戶籍人口51196人。
總人口47334
24557
22777
家庭戶戶數12546
家庭戶總人口(總)42491
家庭戶男21395
家庭戶女21096
0-14歲(總)11045
0-14歲男5936
0-14歲女5109
15-64歲(總)32448
15-64歲男16909
15-64歲女15539
65歲及以上(總)3841
65歲及以上男1712
65歲及以上女212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1782
大榆鎮
大榆鎮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榆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378人,專任教師23人;小學3所,在校生1452人,專任教師21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國家級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在校生8542人,專任教師521人。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大榆鎮有各類科技人才682人。

文體事業

1992年,大榆鎮建成鎮廣播電視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7626戶,入戶率55%。
2011年末,大榆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場所19個;各類文化專業戶6個;各類圖書室20個,藏書8萬冊;文藝隊伍成員1300人。
2011年末,大榆鎮有學校體育場6個。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6%。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榆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7個;病床136張,固定資產總值167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23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8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大榆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2戶,人數345人,支出49.7萬元,月人均120元;城市醫療救助18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11人次,共支出13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21戶,人數1843人,支出143.8萬元,比上年增長5%,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長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5萬元,比上年增長6%。社會福利費241萬元,比上年增長14%;敬老院1家,床位200張,收養農村五保56人。年末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7197人,參合率24%。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榆鎮有郵政支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5萬份(冊),郵政業務總量480萬元。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6400戶,行動電話用戶1.3萬戶,寬頻接入用戶800戶。

交通


大榆鎮
大榆鎮
2011年,大榆鎮境內有綿遂高速橫穿全境,境內長11.3千米。涪江上3座橋樑與縣城區連通;縣道射西路、射鹽路穿境而過;三級公路長9千米。

社會


縣區建設

經驗一:依託城市謀發展,緊抓河東開發好機遇,由農村逐步向城市轉移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搶抓河東開發建設機遇,積極配合河東新區管委會等縣直部門,按照高起點、高標準的要求,完成河東新區的測量規劃和設計,促成大小榆壩的15個行政村已全部納入總體規劃,已規劃大榆壩商住開發8個,小榆壩工商發展區7個,現大小榆壩均屬縣城城市規劃特控區;對城鄉居民建房嚴格審批,防止無章建設影響新區建設發展;及時調整鎮域經濟結構,引導農民為賣而種,為賣而養,大力發展鎮域經濟,促進城鄉居民增收;
經驗二: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搞好新農村建設,主動融入城市
自開發建設以來,全鎮範圍內投資水、電、路、氣、廣播、電視、通訊等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建設17000餘萬元,完成了涪江防洪堤大榆段和螺引支渠及配套提灌站建設,共建支渠8條10600米,新建閘門18道,打井近800口,自流灌面較2001年末新增3000畝,在桃木溝等實施集中供水項目解決了1500餘戶的人畜飲用水和農灌困難,擴建供水管網,新增自來水供水用戶1000餘戶;建成了張家口110千伏變電站,完成了28個村和街道居委會的輸電電網改造,完成了1400餘米,寬80米的涪江三橋東引道及其綠化、街燈配套建設工程,新建了五家橋至桃花山油路3.5公里,桃木溝水泥路3.3公里,硬化了古井、張家口兩個小集鎮的街道,全鎮累計建成沼氣池1500餘口,新增天然氣用戶300餘戶;全面完成了全鎮光纖線路改造,新增用戶3600戶,建立了大榆農業信息網站,新增電話用戶3700多戶。
“立足大榆實際,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穩步發展第一產業、突出發展第二產業、加速發展第三產業,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切入點,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億元,力爭2010年建成新農村示範鎮、經濟強鎮、工業強鎮和和諧平安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圍繞城區規劃,瞄準城區建設,以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村城鎮化,打造射洪縣城經濟、政治、文化的副中心。”
抓住城市經濟圈“名片”,推動工業、商業大發展。城市東移,河東新區的開發,無疑為大榆的全面建設和快速發展注入了不懈的活力;高速公路出口的修建,又為大榆的蓬勃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按照“縣城東擴”的思路,積極配合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河東新區詳細規劃、農產品加工工業園、小榆工業集中發展區等工作,加快河東新區建設步伐,著力提升城鎮品位,不斷推動河東工業、商業大發展;
加強整體項目推動,打造新農村城市。以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村城鎮化,利用城市周邊優勢發展新農村,帶動山區新農村建設,力爭3年內解決全鎮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農民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加大規劃力度,注入主題活動、民俗文化、特色餐飲等引入業主開發,打造出規模大、檔次高、特色明,融吃、住、玩於一體的現代樣板式、極具感召力的星級“農家樂”,讓忙碌的城市人得到身心、心靈的最佳休息和釋放。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打造城郊經濟圈。依託市場、依靠科技,建好千畝高效蠶桑科技示範基地、名優特種水產養殖和無公害優質稻、無公害優質蔬菜、百萬頭肉豬生產基地來打造綠色、特色農業基地;引導綠康製藥、榮興蠶業等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壯大,並儘快扶持一批新的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在已建的9個專業協會基礎上,圍繞農產品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環節,力爭2010年合作經濟組織覆蓋60%以上農戶,把全鎮80%以上的種養業都納入龍頭企業的生產組織鏈,使生產發展有載體、農民增收有依託、新農村建設有支撐。依託縣職中農民工培訓基地,拓寬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的渠道,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大旅遊資源的整合開發力度,積極推動五佛洞和大榆古渡的開發建設,不斷推進商貿業、服務業的發展。
大榆鎮黨委書記符安俊、鎮長陳華等黨委成員一行8人到大榆鎮中心小學校,看望他們結對幫扶的特困留守學生。符安俊書記和陳華鎮長親切地和留守孩子們交談,了解他們的假期生活及開校生活情況,詢問他們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並對生活特別困難的留守學生每人贈予人民幣50元作為開校生活費。鎮領導一行還到“留守兒童之家”進行工作指導,聽取了學校在留守兒童管理、教育、服務工作中的舉措和取得的成效,對留守兒童的管理服務工作進行了座談討論。此次活動傳遞了鎮黨委和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深情關愛,讓孤單天使們享受到了家的溫暖和父母般的溫情,深受群眾的好評。

文化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清康熙年間即有大榆渡。后以“大榆”為行政區劃名。
文物古迹
大榆鎮境內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

獲得榮譽


射洪被省確定為丘區經濟發展示範縣以來,大榆鎮搶抓機遇,借縣城河東開發建設之東風,按照“服務城市、富裕農村”的整體思路,積極探索城郊型經濟發展的路子,全面開創大榆示範建設的新局面。大榆連續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縣“農村工作全面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