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鎮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市下轄鎮

太和鎮,原隸屬於四川省遂寧市射洪市,地處射洪市中部,東與大榆鎮隔涪江相望,南連瞿河鄉,西南接萬林鄉,西連金家鎮,北接廣興鎮。區域面積27.0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16019人。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設太和鎮。1957年,更名城關鎮。1981年,更名太和鎮。2012年,從太和鎮析出部分行政區域,設置平安和子昂2個街道辦事處。2019年8月,撤銷陳古鎮和太和鎮,設立武安鎮。

2018年,太和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歷史沿革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後至雍正初年,建置太和鎮。
民國24年(1935年),屬二區為太和聯保。
民國29年(1940年),設為太和鎮。
1950年,射洪縣人民政府成立,治地由金華鎮遷至太和鎮。
1957年,更名城關鎮。
1981年,恢復為太和鎮。
1992年,由原縣城關鎮、武安、紫雲、平安三鄉合併組建成立太和鎮,設紫雲、平安分別為城南、城北辦事處,設武安為武安開發區。
2012年11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對射洪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將原太和鎮劃分為:子昂街道辦事處、平安街道辦事處、太和鎮三塊行政區劃。射洪縣從太和鎮析出部分行政區域,設置平安和子昂2個街道辦事處。平安街道辦事處駐太和大道北段42號,轄原太和鎮的清家堰等8個社區居委會所屬行政區域;子昂街道辦事處駐太和大道南段23號,轄原太和鎮的衙署等14個社區居委會所屬行政區域;太和鎮人民政府駐武安場,轄香樟社區和花土地等9個村所屬行政區域。
2019年10月,經遂寧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對射洪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撤銷太和鎮,將武安和原陳古鎮為合併設立武安鎮,鎮駐地武安場。
原太和鎮撤銷后,設立太和街道辦事處,以原太和鎮的衙署,三元宮,德勝街,水滸宮,保河,黃磉浩,機房街,建設,何家橋,佛南,涼帽山,王爺廟,南井溝,桂仙14個居委會和百蓮山村委會為太和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即原子昂街道所屬行政區域),太和街道辦事處駐太和大道南段23號。
太和鎮
太和鎮

地形地貌


太和鎮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平均海拔370米。

氣候


太和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水文


太和鎮境內有土鯉溪由西向東、廣寒溪由西向東、武安河由西向東過境,境內河道長41.8千米。
太和鎮
太和鎮

自然災害


太和鎮主要的自然災害有洪災、旱災和地震。洪災平均五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1年7月14日,140小時連降暴雨400毫米,縣城全部被淹,3000餘戶農房淹沒,2600餘畝土地無收,直接經濟損失2000餘萬元。

行政區劃


太和鎮在1992年9月行政區劃變動時,轄城南、城北兩個農村辦事處,1個城市工作委員會,將併入的武安鄉改名為武安開發區。全鎮共有12個居民委員會,28個行政村,249個村民小組,105個居民小組。
2011年末轄19個村民委員會:
木孔埡寶塘金魚埡涼帽山
大堰白馬廟瓦窯蟠龍
白蓮山中溝香峨平安
王爺廟磨嘴花土地佛南
南井溝太空大碑
1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德盛街建設三元宮保河平安何家橋
水滸宮機房街太空黃磉浩銀華佛南
衙署街清家堰蟠龍涼帽山團結香樟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太和鎮轄區總人口19.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9萬人,城鎮化率85.4%。總人口中,男性10.4萬人,佔52.5%;女性9.4萬人,佔47.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回等少數民族,共182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7.9‰,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長率2.1‰。
2017年,太和鎮常住人口11837人。
截至2018年末,太和鎮戶籍人口16019人。
太和鎮
太和鎮

自然資源


淡水資源

太和鎮地貌以淺丘為主,兼有平壩。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雨930毫米,年均氣溫17.3℃,年均日照時數1300小時,大於或等於0℃的積溫6324℃,無霜期284天,適宜各類作物生長發育。耕地以紫色土為主,質地理想,養分豐富,宜種性廣,保水保肥力強,廣寒渠、前鋒渠、人民渠控灌全境,以種植糧棉油桑果林最為適宜。農業和農村經濟依託縣城,服務縣城,農民商品意識強,現金收入渠道廣,庭院開發水平高,養殖業發展基礎好,農業結構調整空間大。

經濟


綜述

2011年,太和鎮財政總收入5.8億元,比上年增長22.5%。
2018年,太和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太和鎮
太和鎮

農業

太和鎮農業耕地面積1.3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7.9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6.2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料和蔬菜。2011年,油料產量1200噸,蔬菜產量310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8萬頭,年末存欄1.5萬頭;牛飼養量2100頭,年末存欄500頭;家禽年飼養量47.1萬羽。

工業

太和鎮工業以紡織、食品、電力、機械、化工為主。2011年,工業企業162家,職工9622人;工業總產值37.2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6.5億元,比上年增長28.1%。有3家上市公司。

商業

2011年末,太和鎮有商業網點728個,職工1.1萬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7.3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城鄉集貿市場9個,年成交額7億元。

金融

2011年末,太和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2.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42.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6%、17%。

文化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太和鎮是據《易·乾》“保合太和,乃利貞”之意命名。
太和鎮
太和鎮

特產美食

餐飲行業發達,有中華餐飲名店5家(清真老字號麥加牛肉餐廳、冠雲食府、裕宗酒樓、江牛肉大酒家、麥地納餐廳),省級餐飲名店12家(清真老字號麥加餐廳、冠雲食府、裕宗酒樓、江牛肉大酒家、麥地納餐廳、富螺灣酒店、天上人間大酒店、子昂李燒臘、老砂鍋、相聚酒樓、和順食府、黑螞蟻砂道養生館)。全縣共有星級賓館3家,三星級酒店1家(沱牌大酒店),二星級酒店2家(太和大酒店、宏源大酒店);准四星級2家(富螺灣酒店、射洪子昂金都國際酒店)。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太和鎮有幼兒園31所,在園幼兒7973人,專任教師671人;小學6所,在校生1.4萬人,專任教師83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8所,在校生1.3萬人,專任教師76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高中2所,在校生8622人,專任教師707人。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太和鎮有省級技術研究中心2家,市級技術研究中心1家,各類科技人才961人;承擔國家級重點新產品4個,省級重點新產品2個,省級戰略性新產品4個,國家級“火炬計劃”1項,國家級“星火計劃”1項。

文體事業

1995年,太和鎮建成縣電視台。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4.8萬戶,入戶率95.1%。
2011年末,太和鎮有鎮文化站1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30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45個;各類圖書室30個,藏書10萬餘冊;文藝隊伍成員265人。
2011年末,太和鎮有學校體育場12個。30餘處社區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6%。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太和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1個;病床1052張,固定資產總值160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992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1.4萬人次。
太和鎮
太和鎮

社會保障

2011年,太和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449戶,人數1萬人,支出1560萬元,月人均130元;城市醫療救助41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21人次,共支出137.1萬元,比上年增長3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13戶,人數1134人,支出65.3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48元,比上年增長2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6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93萬元,比上年增長15%。敬老院2家,床位80張,收養農村五保戶25人。社區服務設施31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6.6萬元,使62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1萬人,參保率1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太和鎮有郵政局1個,代辦所2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4萬份(冊),郵政業務總量5110萬元。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49個;固定電話用戶4.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6.2萬戶,寬頻接入用戶1.9萬戶。

交通

2011年,太和鎮境內有綿渝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境內二級公路長5千米;三級公路長12千米;村道、社道水泥路總長193千米。
太和鎮
太和鎮

旅遊


景點

人文景觀:著名旅遊景點有花果山平安寨森林公園、螺湖公園、,城中有子昂城樓、新世紀公園、子昂文化廣場等。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太和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