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江東橋

漳州江東橋

江東橋原名虎渡橋、通濟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榜山鎮馬崎村東,橫跨於九龍江北溪與西溪交匯入海處。這裡兩岸峻岭夾峙,江寬流急,地勢十分險要,古稱“三省通衢”。

建設背景


漳州江東橋
漳州江東橋
始建於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南宋嘉定七年,郡守庄夏始於此壘石為橋墩,但因水深流急,難於奏效。一天,工匠看見老虎負子渡江,於是沿虎渡水線選址築墩,終於成功,因此稱為“虎渡橋”。嘉熙元年,漳州郡守李韶倡改鋪石板為橋面,后經元、明、清歷代屢次修復。是一座梁式大橋,此橋總長約335米,某些石樑長達23.7米,沿寬度用三根石樑組成,每根寬1.7米,高1.9米,重達200多噸。是我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世界之最》一書列為世界最大石樑橋。
宋紹熙元年(1190年),這裡曾架過浮橋,嘉定七年(1214年)郡侯宗正少卿庄夏始建石墩木橋,嘉熙元年(1237年)木橋毀於火,於是在漳州郡守李韶倡議下,建成梁式石橋。《龍溪縣誌》記此石橋“廣二十尺,長二千尺”,橋孔“十有五道”。1970年於古橋上加高架設鋼筋混凝土公路橋。今在靠西岸公路橋下,尚存古橋的五座完整橋墩、兩跨橋面及殘墩基9座和東西金剛牆,殘長100.35米。橋墩以0.35×0.4×5.2米的條石交錯疊砌,呈艦首形,通長11.4米,寬5.3米。墩間每跨以3-5條石樑鋪成橋面。

橋樑現狀


江東橋的石樑每條長22至23米、寬1.15至1.5米、厚1.3至1.6米,重達近200噸。這是橋樑建築中的偉大創舉,中外建橋史上的奇迹。我國橋樑專家茅以升在1962年4月3日《人民日報》發表的《中國石拱橋》一文中說:“我國勞動人民在建築技術上有很多創造,在起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修建於八百年前,有的石樑一塊就有二百來噸重,究竟是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完全知道。”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也說:“江東橋是一個有趣的歷史性問題。”國家文物局編輯的文物教材之一、羅哲文主編的《中國古代建築》書中,第一章就提到:“虎渡橋重達二百噸的石樑,工匠們如何把它們架上波濤洶湧的急流之上,至今仍然令人為之驚嘆。”
2001年06月25日,江東橋作為宋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