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圓鰺
藍圓鰺
藍圓鰺,英文名:brown-striped mackerel scad,鱸形目鰺科圓鰺屬的一種。又稱池魚,巴浪魚。體紡錘形,稍側扁。脂眼瞼發達,前後均達眼中部,僅瞳孔中央露出一長縫。上頜後端較鈍圓。體被小圓鱗。有側線,側線直線部的全部或絕大部分上具棱鱗。胸鰭長與頭長之比隨魚體的大小而異。背鰭前部上頂有一白斑。暖水性中上層魚類,分佈於中國海南省到日本南部;在東海主要分佈於中國福建沿岸,為南海經濟魚類之一。
藍圓鰺,為鱸形目鰺科圓鰺屬的1種。又名池魚,巴浪魚。體紡錘形,稍側扁。脂眼瞼發達,前後均達眼中部,僅瞳孔中央露出一長縫。上頜後端較鈍圓。上下頜有一列細牙;犁骨牙群呈箭頭形;齶骨和舌面中央有一細長牙帶。
體被小圓鱗。側線直線部始於第二背鰭10~14鰭條之下方,側線直線部的全部或絕大部分上具棱鱗,最高棱鱗大於眼徑的1/2。第二背鰭和臀鰭的後方各有一小鰭。胸鰭長與頭長之比隨魚體的大小而異。背鰭前部上頂有一白斑。
實物照片
背鰭Ⅷ,Ⅰ-30~32;臀鰭Ⅱ,Ⅰ-27~28;胸鰭21~22;腹鰭Ⅰ-5。側線鱗47~52。棱鱗32~34。鰓耙13~14+36~38。體長為體高4.2~4.8倍,為頭長3.4倍。為尾柄長17.7~18.8倍。頭長為吻長2.8~4.4倍,為眼徑3.3~3.5倍。
體紡錘形,稍側扁;尾柄寬大於高。頭小,側扁。吻鈍尖,幼魚吻長等於眼徑,成魚吻長大於眼徑。脂眼瞼發達。口中大,斜裂。上頜骨後端幾達眼前緣下方。上下頜有1行細齒列;犁骨齒群呈箭頭形;齶骨及舌面中央成有細長齒帶。鰓蓋骨后緣光滑。鰓孔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
頭及體均被小圓鱗。第二背鰭和臀鰭有1低鱗鞘。側線前部廣弧形,直線部始於第二背鰭11~13鰭條的下方,彎曲部等於或長於直線部。棱鱗存在於側線直線部的全部。
背鰭2個,相距甚近。第二背鰭基底長,與臀鰭同形。臀鰭前方具2遊離棘。第二背鰭和臀鰭後方各有一小鰭。胸鰭鐮狀。腹鰭胸位。尾鰭叉形。
體背部藍灰色,腹部銀色,鰓蓋後上角與肩帶都共有一黑色小圓斑。第二背鰭前部上端有一白斑。
幼魚
初孵仔魚全長1.06~1.27毫米,卵黃囊長圓形、伸出吻前,油球位於卵黃囊前端,表面有黑色。全長2.0毫米仔魚卵黃即將吸收完,口裂出現,頭部星狀黑色素細胞移至兩眼間,卵黃囊表面出現枝狀黑色素細胞。全長2.25毫米仔魚眼內出現黑色素,聽囊清晰,眼上方、大腦兩側各有少數星狀黑色素,下頜緣出現1~2星狀黑色素,肌節10+14對。
全長3.95毫米仔魚前鰓蓋骨出現7棘,背、臀鰭原基出現,鰭膜上出現彈性絲,尾下骨形成,胸部和腹緣出現色素。全長6.26毫米仔魚肌節8+14對,前鰓蓋骨第四棘最長,第二背鰭出現部分鰭條,尾淺凹,顱頂有數個菊花狀色素,第二背鰭下緣有1行色素,臀鰭條間出現數個星狀色素。全長10.88毫米稚魚,上頜有數個小牙,前鰓蓋骨第三棘最長,腹鰭已分化出鰭條,眼后鰓蓋骨上出現少數菊花狀色素,第一背鰭膜間出現星狀色素。全長15.14毫米稚魚,鼻孔已分為2個,前鰓蓋骨棘較前期退化,枕骨嵴已消失,各鰭完善,吻、上頜、顱頂和體側菊花狀色素增多。全長16.31毫米,兩頜均有小牙,2鼻孔接近眼前緣,前鰓蓋骨中間棘最長,各鰭發育完全,尾鰭鰭條出現分節,兩頜星狀色素增多,體側尚未發現鱗片。
藍圓鰺為暖水性中上層魚類,分佈於中國海南省到日本南部;在東海主要分佈於中國福建沿岸。南海密集區在中國台灣淺灘南部、粵東碣石灣外近海、珠江口、海陵島及海南省東北部近海。
聚類分析的結果表明,藍圓鰺叉長200mm是其攝食取向的拐點,小於這個叉長的藍圓鰺以浮遊甲殼類為主,大於這個叉長的以捕食小型魚類為主,隨著叉長的增大,藍圓鰺更多的以游泳動物為食。根據藍圓鰺攝食餌料的類群變化,東海藍圓鰺的營養級為3.55,屬於浮遊動物和游泳動物混合食性的肉食性魚類。
藍圓鰺的攝食種類有80餘種,浮遊甲殼類(主要包括浮遊甲殼類幼體、磷蝦和橈足類等)和小型魚類為其主要食物類群。若按相對重要性指數百分比(IRI%)排序,優勢餌料種類最高的是七星底燈魚(IRI%為40.44%),其次是口蝦蛄Alima幼體(IRI%為14.24%)、太平洋磷蝦(IRI%為11.26%)等。統計分析檢驗表明,藍圓鰺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飽滿係數有顯著的季節變化和叉長變化(P<0.01),攝食強度春季最高,秋季和夏季相對較高,而冬季最低;叉長50~99mm和200~299mm的藍圓鰺的攝食強度較高,其餘叉長的強度相對較低。
食物組成也隨季節和發育階段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春季主要以七星底燈魚和口蝦蛄Alima幼體為食,夏季主要以甲殼類幼體為食,秋季主要以七星底燈魚和太平洋磷蝦為主食,冬季食物匱乏,小型橈足類麗隆劍水蚤和糠蝦類占其食物組成的很大比例。
藍圓鰺生命周期短,最大為6齡。生長快,1齡就能產卵。自12月至翌年4月分群產卵。夏季在沿岸廣泛出現幼魚密集區。產卵后的群體和幼魚分散到近海較深處,部分能到外海。為南海經濟魚類之一。
藍圓鰺
【採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后,除去鱗片及內臟,洗凈,鮮用。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消食化積。主脾虛乏力;食欲不振,久痢;咳血
【用法用量】內服:燉食,適量。
生態環境:為暖水性中上層魚類,具回遊習性,喜結群。以橈足因、介形類、螢蝦、鱗蝦、七星魚等為食。資源分佈:我國分佈於沿海,東海和南海較多。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3.1)——無危(LC)。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