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杏林鎮的結果 展開

杏林鎮

陝西省扶風縣轄鎮

杏林鎮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位於扶風縣東部。轄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杏林村,距縣城15千米;澇池岸村距縣城10千米。104省道公路東西過境。古迹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漢班固墓。

1956年設杏林鄉,1958年設杏林公社,1984年改杏林鄉,1987年建杏林鎮。1950年設太白鄉,1961年設太白公社,1984年改太白鄉。1996年,杏林鎮面積33.3平方千米,轄杏林、西坡、李家、召宅、菊花、湯房、漳召、馬席、東坡、史度10個行政村;太白鄉面積33.5平方千米,轄長命寺、良峪、浪店、二十里鋪、楊家溝、三官廟、澇池岸7個行政村。2011年,撤銷太白鄉併入杏林鎮。

2021年,扶風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杏林鎮常住人口為31580人。

歷史沿革


因宋代名醫石泰住此為人醫病,愈者栽杏樹為報,遂杏樹成林而得名。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設縣以來為邰縣轄。
東漢屬武功。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屬美陽縣。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復為武功縣。
唐武德三年(620年),屬湋川縣。
唐貞觀八年(634年),屬扶風縣。
明初屬邰城鄉通遠里。
民國五年(1916年),設第五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改為鄉。
1949年7月,為杏林區,轄10鄉。
1950年7月,為第五區,原轄的10鄉縮編為8鄉。
1956年2月,撤區改鄉。
1961年4月,由杏林分出太白公社,轄9個生產大隊。
1984年4月,改為鄉,轄9個行政村。
1987年10月,改為鎮。
1993年5月,新設史度村。
2000年,所轄未變。
2005年10月,史度村併入菊花村。
2011年,杏林鎮太白鄉併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杏林鎮地處扶風縣東部,東與咸陽市武功縣武功鎮接壤,南與咸陽市楊陵區五泉鎮、大寨鎮和段家鎮相鄰,西接城關鎮,北連召公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3千米,總面積66.8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65.6平方千米,佔98.2%,水域1.2平方千米,佔2%。

地形地貌

杏林鎮地處黃土台塬和湋河川道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地形主要有平塬、塬坡和湋河谷地等。境內最高點位於三官廟村,海拔577.9米;最低點漳下組位於漳召村,海拔554米。

氣候特徵

杏林鎮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2.5℃,無霜期年平均218天,年平均降水量591.8毫米。

水文

杏林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道有湋河、美陽河等2條,河流總長度13.5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湋河,自浪店村至湯房村流經境內二十里鋪、楊家溝、西坡、東坡、馬席村等,境內流長11千米,年均流量1695立方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轄杏林、西坡、李家、召宅、菊花、湯房、漳召、馬席、東坡、長命寺、良峪、浪店、二十里鋪、楊家溝、三官廟、澇池岸16個行政村;下設17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杏林鎮下轄13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鎮北大街145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324105200121杏林村
610324105201122東坡村
610324105202220馬席村
610324105204220湯房村
610324105205122菊花村
610324105207122召宅村
610324105209220西坡村
610324105210121澇池岸村
610324105211122長命寺村
610324105212220三官廟村
610324105213220浪店村
610324105215220良峪村
610324105216220楊家溝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轄區總人口5.1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081人,城鎮化率9.8%,另有流動人口4441人。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5.19萬人,佔99.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77人。
截至2018年,杏林鎮戶籍人口53136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杏林鎮常住人口為3158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杏林鎮財政總收入410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0萬元,增值稅39萬元,企業所得稅36萬元,個人所得稅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71元。
2018年,有工業企業18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5個。

第一產業

2011年,杏林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0億元,比上年增長1.5%,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7%。農業耕地面積6.8萬畝,人均1.3畝;林地面積0.3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杏林鎮糧食生產3.5萬噸,人均674千克。其中小麥2萬噸,玉米1.5萬噸。2011年,杏林鎮畜牧業總產值1081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5.4%。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農民住宅四旁樹木4.4萬株,林木覆蓋率24.5%。活立木蓄積量2.2萬立方米。2011年,杏林鎮水果種植面積8539畝,產量1.80萬噸。2011年,杏林鎮大型農業機械210台(輛)。

第二產業

2011年,杏林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8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有商業網點327個,職工745人。2011年,杏林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866萬元,比上年增長1.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5136萬元,比上年增長1.6%。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設立了網點,各類存款餘額4.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5%;各項貸款餘額7441.4萬元,比上年減少8%。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郵政網點2個,投遞點23個,鄉村通郵率95%;征訂報紙0.23萬份、期刊0.12萬冊,業務收入3.5萬元。電信服務網點6個;固定電話用戶3800戶;行動電話用戶1.70萬戶,比上年增加52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70%;寬頻接入用戶598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50萬元。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有鎮村文化站(室)17個,農家書屋16個,藏書4.8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0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轉鼓、木偶、社火等。

教育

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10人,專任教師7人;小學8所,在校生2306人,專任教師16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731人,專任教師16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個,其中中心衛生院1個。病床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32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0人,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15人,註冊護士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69人、執業(助理)醫師0.47人,註冊護士0.11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94萬人次,出院病人0.16萬人次。
杏林鎮
杏林鎮

社會保障

2011年,杏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戶,人數31人,支出5.58萬元,比上年增長10%,月人均150元,比上年增長10%;城鎮醫療救助3人次,支出0.5萬元,比上年增長5%;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人,支出0.5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05戶,人數2561人,支出365萬元,比上年增長31%,月人均118.75元,比上年增長30.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6人,支出3.2萬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2人,支出10.8萬元,比上年增長1.8%;農村醫療救助6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0人次,共支出20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臨時救濟40人次,支出3.2萬元,比上年增長20%。

文化


民間傳說
一千多年前,有一個叫石泰的人,號杏林,其醫術精湛,天性仁慈,遍游勝境,後來到關中扶風杏林這個地方,懸壺濟世,給人看病。經常行醫救人時,也學三國時期的名醫董奉不圖報答,只願病癒栽一杏樹,年月久了,杏樹成林,人們因此稱他為石杏林,這也是扶風杏林鎮名字的來歷。
杏林鎮澇池的北面,有一個藥王廟,相傳是石泰看病的地方。廟在崖上高處地面上,上面有一面朝東的偏廈青磚房。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造田毀廟,如今,儘管“杏林沒有杏,給誰說去誰不誰”,但石泰醫百病,驅瘟疫,至今讓這裡的人懷念,其倡導的杏林精神依然存在,且處處可以感受到。
杏林鎮
杏林鎮

交通


杏林鎮境內西寶北線過境,境內長16千米,通往武功縣的武功鎮、扶風縣城。有縣、鄉(鎮)級公路3條,總長22千米;通村公路12條,總長37千米。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鎮區道路總長度2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87米;道路鋪裝面積15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29平方米。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鎮區計程車12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