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信標

分子信標

分子信標(Molecularbeacon)是一種熒游標記的寡核苷酸鏈。一般有三部分組成:①環狀區:由15~30個可以與靶分子特異結合的核苷酸組成;②莖幹區:一般由5~8個可發生可逆性解離的鹼基對組成;③熒光基團和淬滅基團:分子信標的兩個末端分別標記熒光基團和淬滅基團。如圖1-13所示,沒有靶分子的時候,分子信標的熒光和淬滅基團靠得很近,熒光被淬滅。與靶分子結合后,分子信標的空間構型發生改變,導致熒光恢復。因為分子信標技術具有極高的特異性和靈敏度,所以在臨床診斷、基因檢測、環境監測、活細胞成像、基因晶元與生物感測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最近幾年,為了提高檢測目標分子的靈敏度,循環擴增技術在分子信標中的應用成為了研究熱點,並廣泛地應用於了各類目標分子的檢測中去。

簡介


分子信標
分子信標
分子信標的莖環結構中,環一般為15-30個核苷酸長,並與目標序列互補;莖一般5-7個核苷酸長,並相互配對形成莖的結構。
分類:
標記分子信標:標記分子信標的熒光基團標記在探針的一端,而淬滅劑則標記在另一端。在復性溫度下,因為模板不存在時形成莖環結構,當加熱變性會互補配對的莖環雙鏈解開,如果有模板存在環序列將與模板配對。與模板配對后,分子信標將成鏈狀而非髮夾狀,使得熒光基團與淬滅劑分開。當熒光基團被激發時,因淬滅作用被解除,發出激發光子。熒光強度與溶液中模板的量呈正比。所以可以用與PCR定量分析。由於是酶切作用的存在,分子信標也是積累熒光。常用的熒光基團:FAM,TexasRed,TAMRA。
免標記分子信標:
特點:靈敏度高,操作簡單,檢測成本低。
不足:雜交時探針不能肯定完全與模板結合,所以穩定性差,
分子信標技術結合不同於熒游標記,可用於基因多突變位點同時分析
和結核桿菌耐葯基因rpoB的耐葯分析不足

結構


分子信標的設計一般包括三個部分:
(1)環狀區:一般為長度15~30鹼基的序列,能與目標分子特異結合;
(2)信標莖幹區:通常為長度5~8個鹼基的互補序列,莖幹區與雜交后環狀區-目標分子的雙鏈結構之間的熱力學平衡關係,使分子信標的雜交特異性明顯高於常規的線狀探針;
(3)熒光基團和淬滅基團,熒光基團一般聯接在信標分子的5端;淬滅基團聯接在3’端。圖1為經典的分子信標結構,其中1—氨基萘—8—羧酸(EDANS)為熒光素,二甲氨基偶氮苯甲醯(DABSYL)為淬滅劑。分子信標中常用4—(4’—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基)苯甲酸(DABCYL)作為淬滅基團,德克薩斯紅(TexasRed)、熒光素(Fluoresein)等作為熒光基團。

原理


對於標記分子信標來說,自由狀態時,髮夾結構的兩個末端,使熒光分子與猝滅分子靠近(約為7—10nm)。此時發生熒光共振能量轉移,使熒光分子發出的熒光被猝滅分子吸收並以熱的形式散發,熒光幾乎完全被猝滅,熒光本底極低。當分子信標與序列完全互補的靶標分子結合形成雙鏈雜交體時,信標莖桿互補區被拉開,熒光分子和猝滅分子距離增大。根據Foerster理論,中心熒光能量轉移效率與兩者距離的6次方成反比。雜交后,信標分子的熒光幾乎100%恢復。且所檢測到的熒光強度與溶液中靶標的量成正比。
免標記分子信標是通過反應後分子信標被打開,原本封閉在莖部的特定的能與染料結合的DNA序列被釋放出來並與染料結合,造成檢測信號的變化,對目標分子進行檢測。檢測信號通常有比色和熒光兩種。

應用


(1)核酸檢測分析
(2)分子信標用於研究DNA—蛋白質的相互作用
(3)分子信標用作生物晶元和生物感測器的探針
(4)分子信標用作酶動力學研究以及小分子藥物的篩選
(5)分子信標用於重金屬有毒物質的定量檢測
(6)分子信標用於有毒殘留抗生素等物質的研究
(7)分子信標用於腫瘤標誌物的研究,如:miRNA

展望


近年來,分子信標因具有靈敏度高,特異結合性好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和生物分析領域。在注重功能基因研究的后基因組時期,分子信標將會被更多地應用於基因突變引起的疾病的研究、活細胞中RNA的檢測、蛋白質的檢測及生物晶元研究等。隨著分子信標技術的發展和新型分子信標的不斷出現,分子信標將會在基因診斷、基因治療以及新葯的研製開發等方面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