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爾良級重巡洋艦

新奧爾良級重巡洋艦

新奧爾良級重巡洋艦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重巡洋艦,是美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條約型巡洋艦,是所有“條約型”巡洋艦中性能最優異的。

新奧爾良級重巡洋艦原計劃建造8艘,最後新奧爾良級總共建成7艘。

發展沿革


建造沿革

新奧爾良級重巡洋艦是巡洋艦創新技術的測試溫床,這正是該級艦艇包括三種截然不同的設計的原因。Design#1:新奧爾良號、阿斯托里亞號和明尼阿波利斯號,Design#2:塔斯卡盧薩號和舊金山號,Design#3:昆西號和文森斯號。該級巡洋艦是後來所有美國巡洋艦的直系祖先。自“新奧爾良”級巡洋艦以後,美國海軍又先後研製了“布魯克林”級、“威奇托”級、“克利夫蘭”級以及“巴爾的摩”級巡洋艦。雖然依然需要遵守“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但“新奧爾良”巡洋艦採用了新技術,因為美國海軍知道,戰爭爆發時,他們需要利用這類知識,打造超越條約限制的戰艦。
最初,“塔斯卡盧薩”號(CA-37)是該級巡洋艦的首艦,但1930年,最初打算建成“波特蘭”級的“阿斯托里亞”號(CA-34)、“新奧爾良”(CA-32)號和“明尼阿波利斯”號(CA-36)巡洋艦,也改用“塔斯卡盧薩”號的設計方案,只有在民營而非海軍造船廠建造“波特蘭”號(CA-33)和“印第安納波利斯”號(CA-35)巡洋艦,按照最初的設計方案建成。

服役歷程

新奧爾良級重巡洋艦三艘阿斯托里亞號、昆西號和文森斯號全部在1942年的薩沃島海戰中損失。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后不久,受新電子與雷達技術的進步和防空武器系統種類增多影響,該級其餘巡洋艦都接受了改造,以降低艦艦上部結構重量。這樣一來,該級巡洋艦具備了新的外形,特別是其艦橋部分,成為“新奧爾良”級巡洋艦。二戰結束后,4艘倖存巡洋艦很快就退役了,並於1959年至1961年被拆解。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新奧爾良級是修正了北安普敦級巡洋艦所存在的問題,也就是北安普敦級巡洋艦的改進型,主要區別是增加重要部位的裝甲厚度,能夠抵擋住巡洋艦主炮的轟擊。另區別是彈藥庫的位置。彈藥庫被安置在吃水線以上,雖然這樣可以保障彈藥庫免遭水下武器攻擊,但會受到大型水面艦艇的攻擊。新奧爾良級巡洋艦原計劃建造8艘,當建造“波特蘭”(CA-33 Portland)號和“印第安納波利斯”(CA-35 Indianapolis)號時,它們的裝甲和武器安裝從新設計過,因此該兩艘被命名為波特蘭級(Portland Class)重型巡洋艦。當建造中的新奧爾良級時,軍方又撥款增加一艘新奧爾良級(文森斯 CA-44 Vincennes)。最後新奧爾良級總共建成7艘。

裝甲防護

新奧爾良級重巡洋艦7艘艦艇是除“威奇塔”級之外,倒數第二款按照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生產的美國海軍巡洋艦。新戰艦的設計工作開始於1929年初,以此前三個巡洋艦級別為設計基礎:彭薩科拉級、北安普敦級和波特蘭級。所有“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外觀都有相似之處,但這些艦艇之間約有600噸的排水量差距。按照美國海軍修造局的規定,當時小型代巡洋艦設計採用8英寸(203毫米)裝甲設計,但要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就需要有更大的排水量。“新奧爾良”級巡洋艦以其自我保護能力著稱。其艦殼較“北安普敦”級巡洋艦相比短12英尺(3.7米),裝甲列板更較短,只能保護機械及其他內部空間,使其厚度得以增厚至5英寸(127毫米)。機械艙壁裝甲厚3.5英寸(88.9毫米),甲板裝甲加厚至2.5英寸(63.5毫米)。這是美國巡洋艦有史以來首次具備可承受8英寸火炮的炮座與炮塔。炮塔正面為8英寸裝甲,側而為2.75英寸(70毫米)裝甲,頂部為1英寸(25毫米)裝甲。除“舊金山”號之外其他所有巡洋艦的炮座均由5英寸裝甲保護,“舊金山”號巡洋艦的炮座為6.5英寸裝甲。
彈艙保護裝甲被增厚至4英寸(102毫米)。彈艙位於吃水線以下,進一步提高了其安全程度。除此之外,“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彈艙保護只有彈艙內置防彈列板以及其上方的裝甲甲板。不過,即便如此,該級巡洋艦彈艙,即巡洋艦之命脈所在,所受保護已經被提高到一個異常高的程度。“新奧爾良”級巡洋艦幾乎沒有為保護艦體留下空間,位於吃水線以下的彈艙更容易受到水下威脅(在塔薩法隆格海戰中,“新奧爾良”級巡洋艦很深刻的認識到了這一點)。在常規排水量條件下,其受保護程度大概為15%,而“彭薩科斯”級僅為5.6%,“北安普敦”級和“波特蘭”級僅為6%。但這並沒有有效提高“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防護能力,薩沃島海戰就證明了這一點。“阿斯托里亞”號、“文森斯”號和“昆西”號巡洋艦被日本艦艇發射的炮彈及魚雷擊中,它們裝甲很容易被穿透。

武器裝備

新奧爾良級重巡洋艦的主要武器裝備包括9門203mm口徑/55倍徑Mark 14艦炮(Mark 9艦炮在二戰期間被更換),加裝在三聯裝炮塔之上。“新奧爾良”號巡洋艦加裝了Mark 14 Mod 0 艦炮,“明尼阿波利斯”號巡洋艦加裝了Mark 15 Mod 1艦炮,其餘巡洋艦則加裝了Mark 12 Mod 0艦炮。炮塔正面規格也不同於Mark 14艦炮,後者炮塔為圓形,而Mark 12和15艦炮的炮塔則為平面外面。8英寸艦炮射程為31700碼(29000米),出膛速度為每秒2800英尺(850米)。穿甲彈重260磅(120公斤),能夠穿透10000碼外(9000米)厚度為5英寸的裝甲板。“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二級武器裝備包括8門6英寸/25倍徑雙用途艦炮(能夠被用於打擊地及空中目標)和.50口徑液冷機槍,輔助5英寸艦炮。1941年12月,美國被捲入二戰時,“新奧爾良”巡洋艦以及其他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建造的巡洋艦都匆忙進入戰場,未經多少改良,缺乏防空能力。日本在珍珠港證明了這場戰爭的輸贏取決於空中力量。很快,“新奧爾良”級巡洋艦就加裝了四聯裝1.1英寸(合28mm)口徑機炮和瑞士設計的20毫米厄利空機炮(取代.50口徑防空高射機槍),以及早期雷達預警系統和火炮控制指示器。隨著戰爭的進行,雷達能力的發展,使盟軍對敵軍優勢不斷提升。1942年晚些時候,瑞典40mm博福斯高射炮出現,以雙聯裝和三聯裝的形式加裝在“新奧爾良”巡洋艦上,取代了效力不強的1.1英寸機炮。到1945年晚些時候,受新添武器、電子和雷達裝備影響,即便是去除了許多沒必要的東西(半數偵察飛機和起重機,以及一部彈射器,雷達系統進一步發展,使這些裝備變得可有可無),但“新奧爾良”級巡洋艦還是開始超重。然而,由於空中威脅過於嚴重,所以美國海軍必須容忍這個缺點。

艦型結構

新奧爾良級重巡洋艦的外觀與眾不同,但在經過1942年至1943年的大修后,剩餘艦艇外觀大幅改變。艦艇前部上層結構的橋翼被削減,所有大尺寸窗戶都被覆上裝甲,只有留下了少數舷窗。駕駛室上方敞式橋放大一倍,向前延伸。另外,“新奧爾良”級巡洋艦還在主桅杆和艦尾添置了若干40毫米博福斯式高射炮。前甲板向後延伸至第二個煙囪,與以前的巡洋不同,其主上層結構未建笨重的三腳架桅杆。艦首為斜式,與英國巡洋艦相似。兩個煙囪距離很近,二者中間有一個大型探照燈塔。飛機登陸設施后移,機棚上方是第二個駕駛室。
8英寸主炮塔雖然表面覆有裝甲,但體積卻較小。放大艏樓甲板后,二級5英寸艦炮能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提高了彈藥輸送的效率。“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由8個Babcock&Wilcox高壓蒸汽鍋爐提供動力,可產生107,000 hp (79,800 kW),推動由西屋電氣公司研製的蒸汽渦輪機運行。渦輪通過傳動軸與四個螺旋槳相連,使該級巡洋艦時速達到33節(61公里)。該級巡洋艦時速10節時航程近14000海里(25000公里),時速20節時航程5280海里(9780公里)。通過油輪或欺了艦艇加油后,“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航程還可繼續增加。在和平時期參加軍事演習時,“新奧爾良”級巡洋艦沒有暴露出重大缺陷。雖然該級巡洋艦歷經多次改良,性能,特別是保護裝甲有大幅提升,但其始終沒有超出“華盛頓海軍條約”對巡洋艦排水量10000噸的限制。雖然按照美國的標準來看,“新奧爾良”級巡洋艦頗為成功,但與體積相對較大的國外同等級別艦艇相比,卻稍有不及。

性能數據


排水量10047噸(標準)/11515噸(滿載)
主炮三聯裝203mm×3
副炮127mm單裝×8
防空武器40mm×4×6,20mm×26
魚雷無
雷達SG
尺寸179.22/18.82/6.93
功率107000馬力
續航力10000海里/15節
航速32.7節
載機4架,2部彈射器
艦員708-868人
推進系統:4×Parsons/Westinghouse齒輪降速渦輪機8×Babcock&Wilcox鍋爐4×螺旋槳,功率79800kW

服役動態


塔斯卡盧薩號
塔斯卡盧薩號
“阿斯托里亞”號(CA-34 Astoria)、“昆西”號(CA-39 Quincy)、“文森斯”號(CA-44 Vincennes)則在1942年8月9日的薩沃島海戰中被日本三川中將率領的巡洋艦編隊擊沉。
昆西號
昆西號
“明尼阿波利斯”號(CA-36 Minneapolis)參加了1942年11月塔薩法隆格海戰,29日與日本負責運輸任務的田中驅逐艦編隊遭遇,雙方進行激戰。戰鬥中“明尼阿波利斯”號被2條魚雷擊中,艦艏被炸飛。經過一年修復后,參加了1944年10月的萊特灣海戰,加入奧登多夫少將的戰列艦隊。主要任務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掩護。25日,艦隊發現了北上的日本西村艦隊,奧登多夫將軍決定殲滅這隻日本艦隊。6艘戰列艦在距日本西村艦隊約15,000碼時,奧登多夫少將下令開火。“明尼阿波利斯”號也開火射擊。這次戰鬥,全殲日本西村艦隊(驅逐艦“時雨”號混亂中逃走)。1945年1月6日受到日軍神風特攻隊的自殺性攻擊,被1架自殺機命中。於戰後1959年退出現役。
“新奧爾良”號(CA-32 New Orleans)於1943年11月30號在塔薩法隆格海戰中,被日軍軍艦發射的魚雷擊中艦艏(艦艏被炸飛),靠自身動力返回修理,經過一年修復后,參加了1944年10月的萊特灣海戰,戰後於1947退出現役。
阿斯托里亞號
阿斯托里亞號
“舊金山”號(CA-38 San Francisco)於1942年編入第64特混編隊,參加了10月11日的埃斯帕恩斯角海戰,炮擊五藤存知少將率領的巡洋艦艦隊,擊沉了日本重型巡洋艦“古鷹”號和驅逐艦“吹雪”號,重創重型巡洋艦“青葉”,於戰後1959年退出現役。
“塔斯卡盧薩”號(CA-37 Tuscaloosa)服役於大西洋艦隊,主要執行巡邏、護航、運輸等任務,從來沒參加過太平洋戰爭,於戰後1959年退出現役。

本級艦


序號艦名開工下水完成狀態
CA32 New
Orleans
新奧爾良1931.3.141933.4.121934.4.181959.3.1退出現役
CA34 Astoria阿斯托里亞1930.9.1/1934.4.281942.8.9戰沉
CA36 Minneapolis明尼阿波利斯1931.6.27/1934.6.201959.3.1退出現役
CA37 Tuscaloosa塔斯卡盧薩1931.9.3/1934.8.171959.3.1退出現役
CA38 San Francisco舊金山1931.9.9/1934.4.231959.3.1退出現役
CA39 Quincy昆西1933.11.151935.6.191936.6.91942.8.9戰沉
CA44 Vincennes文森斯1934.1.2/1937.2.241942.8.9戰沉

總體評價


在近四年的時間裡,“新奧爾良”級巡洋艦奉命執行最緊迫的任務,因此面臨著眾多致命危險。1942年8月至9日,“阿斯托里亞”號、“昆西”號和“文森斯”號巡洋艦在薩沃島海戰中先後被擊沉。雖然這三艘艦艇被擊沉,但該級巡洋艦仍被證明是一款強大的巡洋艦設計。悲劇性的損失並不會對“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戰鬥價值構成影響。在太平洋戰場參戰初期,“新奧爾良”號、“明尼阿波利斯”號和“舊金山”號巡洋艦也嚴重受創。“舊金山”號巡洋艦在瓜達康納爾島海戰中被敵艦擊中,在塔薩法隆格海戰中,“新奧爾良”號巡洋艦被93式“長矛”魚雷擊中,嚴重受創,損失慘重。不過,成功的損害控制工作與熟練的航海技術,使這些艦艇能夠在戰鬥結束前保持戰鬥狀態。
二戰期間,在太平洋大小海上衝突中,都能夠見到“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身影,儘管在第一年戰鬥結束后,該級七艘艦艇僅餘四艘仍在戰鬥。二戰期間,它們是美國海軍戰力最強的戰艦。其中三艘戰艦又被譽為二戰期間戰績最高的美國海軍艦艇。“舊金山”號巡洋艦獲得了17枚青銅戰鬥勳章和1個總統集體嘉獎;“新奧爾良”號巡洋艦獲得了17枚青銅戰鬥勳章,“明尼阿波利斯”號巡洋艦同樣獲得了17枚青銅戰鬥勳章。該級巡洋艦共榮獲了64枚青銅戰鬥勳章和1個總統集體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