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磧鎮

重慶市渝北區下轄鎮

洛磧鎮,隸屬於重慶市渝北區,地處渝北區東部,長江西岸,東與巴南區隔江相望,南與江北區接壤,西與龍興鎮、石船鎮毗鄰,北與大盛鎮、長壽區晏家工業園連接,距渝北區人民政府駐地60千米,區域總面積95.34平方千米。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洛磧鎮境域屬枳縣;1987年2月13日,由洛磧鄉改為洛磧鎮。截至2020年6月,洛磧鎮下轄5個社區、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渝路。 截至2020年11月1日,洛磧鎮常住人口為25158人。

2018年,洛磧鎮有工業企業28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歷史沿革


洛磧鎮
洛磧鎮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屬枳縣。
明代,屬重慶府巴縣江北鎮。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置洛磧鎮。
1961年12月31日,洛磧鎮改為洛磧公社。
1983年,由洛磧公社改為洛磧鄉。
1987年2月13日,由洛磧鄉改為洛磧鎮。
1994年1月,沙地鄉、太洪鄉併入洛磧鎮。

行政區劃


重慶市渝北區轄鎮。房屋建築沿江岸延伸,呈帶狀聚落,有街巷18條,洛磧鎮約7公里。位於渝北區東南部,長江北岸,南與巴南區麻柳嘴鎮隔江相望,東與長壽區毗鄰,西與江北區復盛鎮接壤,北與渝北區龍興鎮相連,距渝北區府50公里左右,距重慶市區45公里左右。幅員面積95.34平方公里,人口5萬。共17個村,4個社區。交通運輸方便,為渝北區唯一的長江水碼頭,渝北區內渝懷鐵路通過的唯一鄉鎮,渝北區內滬渝高速公路通過的唯一鄉鎮。現因三峽大壩蓄水175米線,成為渝北區三峽搬遷移民大鎮。屆時洛磧鎮老鎮區將基本搬遷。

區劃沿革


1997年,洛磧鎮下轄井口、東陽、新屋、山侖、石堰、洛磧、竹溝、土塘、高橋、黔灘、上壩、迎祥、寶華、獅子、快活嶺、沙地、花土、青木、土 、碑埡、八斗、沙 、干溪、白雲、磚房、幸福、共和、桂 、石橋、堰塘、田長、箭沱、太洪崗33個行政村和街道以序數命名的4個社區。
2007年12月5日,張關鎮大天池、老君山、水溶洞村張關社區劃歸洛鎮。
2011年末,洛磧鎮下轄興隆、朝陽、新渝、張關4個社區,箭沱、太洪場、桂灣、高橋、寶華、上壩、新石、洛磧、青木、經開、沙地、沙灣、磚房、幸福、水溶洞、老君山、大天池17個行政村;下設38個居民小組、146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洛磧鎮下轄5個社區、16個行政村:
名稱電話區號
新渝路社區023
朝陽社區023
興隆社區023
張關社區023
迎祥社區023
經開村023
箭沱村023
寶華村023
新石村023
高橋村023
上壩村023
洛磧村023
青木村023
沙地村023
沙灣村023
磚房村023
幸福村023
水溶洞村023
老君山村023
大天池村023
太洪崗村023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洛磧鎮
洛磧鎮
洛磧鎮地處渝北區東部,長江西岸,東與巴南區隔江相望,南與江北區接壤,西與龍興鎮、石船鎮毗鄰,北與大盛鎮、長壽區晏家工業園連接,距渝北區人民政府駐地60千米, 區域總面積95.3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洛磧鎮地處長江上遊河谷地帶,地勢西高東低,沿長江帶狀展開,自西向東傾斜,南北起伏小,海拔高度200—350米之間;東南向斜丘陵,海拔高度160—400米之間,以中、淺丘為主;境內最高點位於太洪場村,海拔737.3米;最低點位於幸福村與長壽區交界的小溪入長江口,海拔155米。 
氣候
洛磧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5℃,1月平均氣溫6.7℃,極端最低氣溫-2.7℃(1975年12月25日);7月平均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39.8℃(1972年8月21日);最低月均氣溫3.5℃(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29.8℃(1972年8月);年平均降水量1148.8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6月最多。 
水文
洛磧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長江由江北區五寶鎮入洛磧境內,流經箭沱、太洪場、桂灣村、高橋、上壩、洛磧、青木、沙地、幸福9個村,境內長18千米;境內第二大河御臨河,自龍興、復盛鎮入境,經洛磧箭沱村1社由太洪場村注入長江,長5千米,水面寬40—45米,年均流量50.7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洛磧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大風、冰雹。嚴重的一次伏旱發生在1961年,從6月12日—7月5日旱24天,又從7月10日—9月13日早61天,前後共計85天之多,為特重伏旱,糧食產量只有應收總產量的八分之一;嚴重的一次暴雨災害發生在198年6月18日上午8—12時,雨量為110毫米。持續時間長達4小時,洛磧鎮33個村276個社4個社區及企事業單位、公共設施不同程度遭受暴雨襲擊,農作物受災面積1666.6公頃,成災面積166.6公頃,絕收面積60公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00多萬元;1981年5月10日凌晨發生風災,風速每秒18米,風力7—9級,長江沿岸達10—11級,受災5000餘戶,毀損房屋9000餘間;嚴重的一次冰雹災害發生在1987年4月23日下午五點半鐘,境內遭冰雹襲擊20餘分鐘,大的冰雹似湯圓,重約2兩,房屋房瓦不同程度被打爛,5000餘戶受災,糧食作物重災面積3000餘畝。 

自然資源


洛磧鎮境內已探明的礦藏主要為煤炭,地質儲量300萬立方米,可采儲量為250萬立方米,集中分佈在新石村境內。2011年,洛磧鎮有耕地面積17276畝,人均0.3畝。 
洛磧鎮
洛磧鎮

人口民族


洛磧鎮
洛磧鎮
2000年末,洛磧鎮總人口4665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58人;洛磧鎮人口出生率12.81‰,自然增長率4.51‰。
2011年末,洛磧鎮總人口5.1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000人,城鎮化率39.3%;總人口中,男性26484人,佔51.79%;女性24658人,佔48.21%;14歲以下5893人,佔11.52%;15—64歲40165人,佔78.54%;65歲以上5084人,佔9.94%。2000年以後至2011年,洛磧鎮各年齡組比重有較大變化,老年人口比重增長,0—14歲少年兒童比重逐漸下降;以漢族為主,達50910人,佔99.55%;有土家、苗、回等20個少數民族,共232人,佔0.45%。2011年,洛磧鎮人口出生率5.75‰,人口死亡率7.37‰,人口自然增長率-1.6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31人。
截至2018年末,洛磧鎮戶籍人口為49399人。 
2021年6月7日,重慶市渝北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洛磧鎮常住人口為25158人。

政治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鄒浩
黨委副書記、鎮長:楊明
黨委委員、人大主席:王林
黨委專職副書記:蔣文峰
黨委委員、常務副鎮長:文樂樂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肖穎
黨委組織委員、人大副主席:但蜀蓉
副鎮長:唐剛
黨委委員、政法書記:倪元強
黨委委員、副鎮長:鄧宗
黨委委員、副鎮長、武裝部長:宋文峰
黨委宣傳統戰委員:滿薇
調研員:王登全
調研員:肖勝
調研員:魏良勝

經濟


綜述

2006年,洛磧鎮實現地方生產總值25703萬元,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7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56元。
2011年,洛磧鎮財政總收入5440萬元,比2010年減少0.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42萬元,比2010年增長38.3%;人均財政收入1073元,比2010年減少8.2%。2011年,洛磧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407元。 
2018年,洛磧鎮有工業企業28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洛磧鎮
洛磧鎮
 

農業

2011年,洛磧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7990萬元,比2010年增長11.17%,農業增加值0.11億元。洛磧鎮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洛磧鎮生產糧食11077噸,其中小麥431噸,稻穀3909噸,玉米3881噸,紅苕2155噸。洛磧鎮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洛磧鎮蔬菜播種面積33625畝,產量33625噸。洛磧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洛磧鎮生豬出欄24807頭,年末存欄7980頭;年內出欄家禽27.8萬羽,年末存欄家禽8.4萬羽;畜牧業總產值533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9.6%。2011年,洛磧鎮水果種植面積1.34萬畝,產量4000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李子、枇杷等。洛磧鎮漁業以鰱魚養殖為主。2011年,洛磧鎮漁業總產值44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4%。 
洛磧鎮
洛磧鎮
農村大面積的生產作物水稻、玉米,實施了“良種工程”,重點抓農村實用技術推廣和產前、產、產後服務,形成高產、優質、高效的農業生產格局。農村經濟運行平衡,糧食產量與上年持平,蠶繭、小家禽、柑桔、茶葉、伏季水果、水產等多經骨幹產品均有較大增長,農業化經營成效明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已完成31個村的農網改造,村民電價由1-2元下降到0.66元。投資90萬元,建800m3蓄水池一口,完善了市級蔬菜基地水系工程,全面鋪設迎祥。
洛磧兩村蔬菜基地2000畝水系管網,保障蔬菜穩定生產。投資28萬元,整治工農埝和319高速路毀損水利設施20餘處,兩年來,加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和加快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取得成效。投資80萬元,重點在長江沿線村社種植沙田柚、五星枇杷、食用竹筍等水果苗木70萬株,面積4000畝,現長勢很好,近段時間可望發揮經營效益。完成植樹造林7000畝,栽植樹木110萬株,其中綠化苗40萬株,經市區檢查驗收合格,並在兩年內分別代表渝北區迎接國家及市的綠化杯檢查合格。森林防火管理實現“三無”鄉鎮目標。
迎著新世紀冉冉升起的朝陽,洛磧鎮農村改革如火如荼,農業結構正發生深刻的變化,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總產值年遞增3%,糧食增產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01元。實現區龍頭企業1個,鄉鎮龍頭企業2個,專業大戶52戶,家庭農場73家,科技示範戶416戶,被區委、區府評為農業先進集體和農業經濟綜合考核一等獎。

工業

2006年,洛磧鎮有工業企業29家,工業總產值為64231萬元;有醫藥化工企業1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戶;有醫藥化工、食品加工、建築、採礦等門類,常年就業4000餘人。
洛磧鎮工業以化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洛磧鎮工業總產值為3.0億元,比2010年增長21%,工業增加值4855萬元。2011年,洛磧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2.6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21億元。 

商貿

2006年,洛磧鎮有商業營業網點595個,各類營業戶642戶,個體經營者555戶,從業人員1856人,實現商品零售總額1.1億元。
2011年,洛磧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7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4%。 

金融

2011年,洛磧鎮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340萬元,比2010年增長18.3%;年末有7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9.1億元,比2010年增長46%。 

經濟建設

洛磧鎮生產總值29830萬元,第一產業產值6290萬元,第二產業產值14040萬元,第三產業產值950萬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11343萬元,上繳稅金277萬元,實現利潤80萬元。糧食產量13790噸,蔬菜產量16890噸,油料470噸,肥豬出欄19133頭。財政收入567萬元,工商各稅300萬元,支出567萬元。新農業企業3個,投資350萬元,新增產值720萬元。
有中學3所,在校學生1309人,教職工84人;小學15所,在校學生2894人,教職工17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29個村通汽車,33個村通程式控制電話。正規衛生院2所,衛生技術人員8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2404元。1998年實現小康鎮。
洛磧榨菜、蔬菜世代種植,遠近聞名。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三大基地:銀杏基地由1000畝擴大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並在栽培技術和管理上加以強化,現長勢良好;市級蔬菜基地由2000畝擴大到4700畝,在品種更新,栽培技術,產量銷售,無公害蔬菜的推廣上,堅持高起點,上規模,上檔次,增效益,使蔬菜生產上了一個新台階;榨菜基地達到15000畝,榨菜生產中,充分利用“863電腦農業”高科技技術作指導和推行訂單農業,著重解決品種更新,擴大面積,病蟲害死苗,購銷不暢等實際突出問題,使產量翻番,價格提高,效益倍增,據統計,僅此一項全鎮農民人平增收350元。三大基地成為洛磧的特色產業。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洛磧鎮有幼兒園(所)9所,在園幼兒730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5所,在校生1816人,專任教師15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97人,專任教師6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洛磧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860萬元,比2010年增長3%。 
洛磧鎮
洛磧鎮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洛磧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67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61人,經營管理人才153人,技能人才856人,農村實用人才404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洛磧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面積500平方米;圖書室1個,面積449平方米,藏書15萬冊。2011年末,洛磧鎮有綜合體育運動場1個,燈光籃球場1個;75%的城市社區和11.8%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3%。2011年末,洛磧鎮實現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中央電視台、重慶有線台、各省市衛視等60餘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洛磧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個,其中鎮中心醫院為一級甲等鄉鎮醫院,各村設有衛生室;病床174張;衛生技術人員97人。2011年,洛磧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7萬人次,住院手術215台次,出院病人2.8萬人次。2011年,洛磧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2.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5.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8萬人,參合率96.0%;孕產婦死亡率為零。 
社會保障
2011年,洛磧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16戶人數171人,支出72.6萬元,比2010年增長33.7%,月人均289元,比2010年增長13.5%;醫療救助9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13人次,共支出42萬元,比2010年增長4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66戶,人數1676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6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50萬元,比2010年增長8%;社會福利費1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1%;敬老院3家,床位185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68人。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洛磧鎮有郵政網點5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6千米,投遞點13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3.3萬份、期刊0.2萬冊,業務收入6.5萬元;有電信服務網點8個;固定移動寬頻接入用戶1000餘戶。 
● 道路
2011年末,洛磧鎮道路鋪裝面積135920平方米。 
● 給排水
2011年末,洛磧鎮有自來水廠1座,生產能力3000噸/日,年工業用水32.85萬噸、生活用水76.65萬噸,年人均生活用水30.30噸;排水管道21.3千米。 
● 供電
2011年末,洛磧鎮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25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8%,供電可靠率100%。 
● 燃氣
2011年末,洛磧鎮有天然氣(煤氣)管線21千米,供(加)氣站1個,天然氣(煤氣)用戶7896戶,燃氣普及率為100%,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27.6萬立方米。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洛磧鎮有公園1個,公園面積0.32公頃,園林綠地面積2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8公頃,綠化覆蓋率52%,人均綠地9.3平方米。 

交通


洛磧鎮有渝懷鐵路過境;滬渝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18.5千米,為雙向四車道;319國道過境,境內長12千米,為雙向兩車道。 
洛磧鎮
洛磧鎮
1、重慶沿江產業帶重要節點根據重慶1小時經濟圈規劃,重慶市東北區的長壽組團將向西沿江與江北區魚咀組團協同發,逐步形成沿江產業帶。洛磧地處長江西岸的江北區與長壽區之間,江岸線長14公里,是沿江產業帶的重要節點。
2、區際綜合交通樞紐
洛磧鎮地處渝北與江北、巴南、長壽四區交界結合部,區際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正在形成。洛磧是渝北最大的水碼頭,唯一的長江口岸,已有客運碼頭和化工專用碼頭,現正在規劃建設年進出港貨運量4000萬噸的貨運港區。渝宜高速公路在洛磧建有互通式立交,在箭沱村設有高速公路進出口。319國道從境內穿過。規劃中的洛磧長江大橋建成后,將巴南、長壽、江北和渝北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渝懷鐵路橫貫全鎮,在太洪場村建有三級客貨運站;渝利鐵路、渝萬城際鐵路規劃穿越洛磧鎮,並設有洛磧火車客貨站。洛磧距江北機場60公里,與寸灘集裝箱碼頭相隔30公里,到重慶繞城高速公路15公里,交通優勢十分突出。
3、較好的城鎮和產業發展基礎
洛磧鎮城鎮規模大,城鎮人口多,城鎮功能配套,產業發展和吸納人口居住的承載能力強。以西南合成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廠、重慶川慶化工廠為龍頭的近10家中小企業為支撐的醫藥化工企業群,為洛磧加快發展特色新型工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4、洛磧舊場鎮整體搬遷契機
區人民政府成立的由區級領導掛帥的洛磧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指揮部,已經入鎮開展工作。抓住舊場鎮搬遷機遇,可以高起點規劃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布局,高標準建設時尚的濱江園林城鎮。搬遷后的舊場鎮地塊,為大項目招商引資提供了機遇。
5、軟環境轉好
洛磧鎮擁有三峽移民、小城鎮建設試點、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和酉陽工業園等諸多特殊優惠政策;有廣大幹部群眾期盼洛磧加快發展的濃厚氛圍;區委區政府已把加快洛磧發展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有一支以鎮黨政主要領導為代表的求真務實、團結拼搏、幹事創業的幹部隊伍。

文化


地名由來
洛磧鎮因地處長江之濱,上下有兩個沙石積成的大壩,稱磧寶壩,故名樂磧,后因在水邊,演變為洛磧。 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由洛磧出去的狀元馮時行洛磧鎮因在萬州被罷官削職,一氣之下將原籍“樂磧”改為“落磧”,后演變為洛磧。清乾隆時,洛磧置鎮,鎮名沿襲至今。
文物古迹
洛磧鎮歷史遺址有縉雲故里坊門及八角井,縉雲故里坊門在洛磧鎮街上,始建於宋,為紀念北宋狀元馮時行所修,后歷代維修,現存坊門為清建。八角井在洛磧鎮場邊,始建於宋,現存為清代培修。
2008年08,洛磧鎮發現古墓群,包括6座古墓、5處遺址,大致年代從商周時期到宋代,其中發現大批隨葬品,包括商周青銅器、六朝錢幣、宋代瓷器、金戒指、金耳環等。
2008年12月,發現巴人貴族墓;該墓地位於洛磧鎮洛磧村11社趙家灣;經過一周的搶救性發掘,出土了玉器、青銅器、陶器、漆木器等40餘件。
考古隊長柏九江說,出土玉器20多件,主要為質地精美的玉璧和玉璜。玉璧大碗粗、厚近1厘米,表面有雕刻的谷狀紋。玉璜上則是蒲狀紋;青銅器則有戈、劍、戈柲冒、立鳥飾等。戈柲冒是覆於戈頂部的帽,製作精美;陶器主要有泥質灰陶平底罐、蜻蜓眼等。蜻蜓眼是主人穿成串佩戴的飾品,類似西藏天珠。
專家稱,該墓地出土器物造型精美,具有很高藝術價值。展現楚文化因素的玉器、巴文化因素的兵器和陶器,表現出多元文化匯聚勢頭,對於研究秦滅巴蜀後晚期巴文化、巴楚文化交流、楚與巴關係提供重要材料。同時,這些文物還對復原和研究當時喪葬制度提供十分難得的實物資料,對於研究巴人埋葬習俗也有重要意義。
考古所表示,該墓葬被發現時已被破壞了三分之二,墓葬規模驚人的大,墓長近9米。“這座墓比在涪陵發現的同時代的巴王墓都還大!”
這些考發現把洛磧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很多年。以前人們多把蜀漢置樂城縣作為它歷史的開端,歷史有1700多的,考古發現后,即使不算更早的考古發現,只算巴人貴族墓,歷史也有2300多年!
美食
洛磧鎮有飲食豆花飯,在重慶市內也很有名氣。

名字由來

洛磧古時為枳縣治所,明末清初湖廣移民來此視為樂土,又因江濱有沙石積成磧寶壩兩個,取名樂磧。南宋紹興十四年,由洛磧出去的狀元馮時行因在萬州被罷官削職,一氣之下將原籍“樂磧”改為“落磧”,后演變為洛磧。清乾隆時,洛磧置鎮沿襲至今。房屋建築沿江岸延伸,呈帶狀聚落,有街巷18條,長約7公里。
曾經的繁榮-也許我們強調歷史,也許只是為了掩蓋今日的落後。
洛磧鎮
洛磧鎮

旅遊


張關風景區
洛磧鎮鎮內的張關風景區洛磧鎮有大型溶洞群體,其中2000米的地下陰河與御臨洞相連,形成全長5000多米的地下宮殿。
洛磧鎮
洛磧鎮

發展概況


城鎮建設

洛磧鎮鎮長李朝金稱,洛磧鎮有著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明清時代,洛磧商埠、航運興起,洛磧鎮成為重慶沿江而下通往三峽的重要門戶。鼎盛時期,道教、佛教文化非常興旺。
洛磧鎮新民路8號86歲的左傳國介紹,當時的洛磧是重慶最大的碼頭之一,從現存的街道一直到江邊長約數百米,商鋪、旅店、茶館、飯館林立,車水馬龍。小小的洛磧境內就有地王宮、女王宮南華宮、龍伏寺等9座道觀和18座寺廟,俗稱“九宮十八廟”,在清中期,與豐都“鬼城”齊名。“由此可見當時洛磧的繁華程度”。
據了解,2007年7月,國務院三峽建委批複洛磧作為我市浸沒影響區避險搬遷的唯一一個移民個案,現已緊急列入四期移民“一城五鎮”搬遷任務中。
洛磧人在“深挖洞,廣積糧”的號召下,開挖了縱貫洛磧上場口至下場口的防空洞,老街主洞有800米長。在主洞兩側又開挖了縱橫交錯的支洞45條,全長1415米。1981年,長江遭遇百年一遇大洪水,淹沒洞室5天,造成洞室塌陷變形,導致主洞塌陷31處,支洞塌陷23處,倒房239間,嚴重危房432間,一般危房901間。三峽水庫一旦蓄水至175米,洛磧古鎮將再次面臨如坐危卵的境地。
“洛磧鎮的古建築非常有特色,也是許多影視劇的重要外景拍攝地。古鎮搬遷之後,古建築依然會恢復原貌,供人們觀賞。”李朝金說,市文物考古所、陝西師大正在洛磧進行文物考古,並已有重大發現。2008年將結合古鎮搬遷,恢復重現千年古鎮風貌,重點打造具有民國時期風貌的影視劇外景拍攝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