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商業保理的結果 展開
- 金融業務名稱
- 商業保理專著
商業保理
商業保理專著
近年來,商務部一直在推動商業保理行業的發展,各項監管措施將陸續出台,商業保理業正在向規範化、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保理產品將不斷創新。據預測,金融機構與商業保理企業的合作在未來幾年內將會取得重大進展。
本書主要結合近期保理業務的發展以及《國際保理業務通用規則》等規定,在規範運營流程、控制法律風險、解決糾紛處理等方面作了精準闡釋與業務指導。具體內容包括開展商業保理業務的架構與流程、商業保理的產品管理、風險管理、合規管理、運營管理、融資管理以及近年的豐富案例和法律法規。
李書文厚朴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北大光華工商管理碩士、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歷任華潤集團華潤勵致西南區總經理、四川中潤產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矽谷天堂資產管理集團董事總經理等。曾獲得2007年央視“贏在中國”全國總冠軍、2008年全國傑出總經理“金鼎獎”、2009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創業者、2010年中國十大投資人、2015年影響中國的100位科技投資人等榮譽。並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著有《創業者筆記》、《冠軍之門》、《創業論語》、《逆襲者》、《創業密碼》、《商業保理理論與實務》、《商業保理》等。
序言我對商業保理行業的十個憂慮和一個堅信
第一章商業保理概述
第一節保理起源及國外發展情況
第二節保理在國內的發展情況
第三節商業保理與銀行保理
第四節商業保理相關概念及術語
第五節商業保理的核心價值觀——利他和多贏
第二章商業保理業務的架構與流程
第一節開展商業保理業務架構及組織機構設置
第二節開展商業保理業務流程
第三節商業保理公司商業模式塑造
第三章商業保理公司的市場拓展
第一節商業保理的市場細分與定位
第二節商業保理的價值
第三節商業保理的市場營銷
第四節客戶管理
第四章商業保理公司的產品管理
第一節商業保理產品分類
第二節保理產品設計
第三節商業保理的產品管理
第五章商業保理公司的風險管理
第一節風險與風險管理概述
第二節風險識別與管理
第三節信用風險管理
第四節操作風險管理
第五節商業糾紛風險管理
第六節法律風險管理
第七節風險預警及應急預案
第八節風險管理報告
第九節保理公司授信管理
第十節零售供應鏈保理業務風險管理探索
第六章商業保理公司的合規管理
第一節合規目標的遵守
第二節合規管理機制的建立
第七章商業保理公司的運營管理
第一節保理運營管理體系要點
第二節應收賬款對賬技巧
第三節逾期應收賬款管理
第四節商賬追收
第八章保理業務的財務核算
第九章商業保理公司的融資管理
第一節商業保理的資金來源
第二節銀行融資
第三節股東借款或委託貸款
第四節資管計劃、信託計劃融資
第五節資產證券化融資
第六節在金融資產所轉讓交易融資
第七節P2P融資模式
第八節其他融資方式
第十章商業保理公司的流動性管理、資本管理和撥備
第一節保理公司的流動性管理
第二節保理公司的資本充足率和資產風險權重
第三節保理公司的應收賬款風險撥備
第十一章商業保理公司的組織與人才
第一節組織
第二節人才培養
第十二章商業保理的發展趨勢
第一節商業保理髮展現狀簡析
第二節引入先進工具,新時代“紙上談兵”
第三節線下轉戰線上,神奇的“化繁為簡”
第十三章商業保理與企業信用管理
第十四章商業保理項目案例與風險案例
第一節國內保理業務操作實例
第二節保理糾紛訴訟案例
附錄商業保理相關法律法規
國際保理公約
國際保理業務通用規則
聯合國國際貿易中應收款轉讓公約
商務部關於商業保理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
商務部關於商業保理試點實施方案的復函
天津市商業保理業試點管理辦法
商業銀行保理業務管理暫行辦法
後記
我對商業保理行業的十個憂慮和一個堅信
厚朴同仁寫的第一本書是2014年7月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商業保理理論與實務》,至今已經過去近兩個年頭了。在這近兩年的一線實踐中,我們對本書重新作了不少思考,也作了相當多的修訂,希望這些思考和反思能夠對行業、對同行有些啟發和幫助。在對這個行業充滿無限熱愛的同時,我也有著揮之不去的深深憂慮。
一、創新過度。保理在國外是一個相當成熟的金融工具,但到了國內,不少從業者打著創新的旗號,作了很多違背行業本質的所謂創新。各種偽保理產品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其實這背後是對保理的誤讀和曲解。比如很多國家都有P2P,但P2P到了中國就成了目前這個樣子。如果保理行業的從業人員意識不到這一點,還陶醉在預付款保理、訂單保理、收費權保理、未來應收保理、通道保理、POS機保理等“閉門造車”的創新之中,那這個行業離消亡那一天也不遠了。
二、融資掛帥。絕大多數保理從業人員把保理當成了純粹的融資工具,我經常接到一些保理公司的推銷電話,他們張口就問你們需要融資嗎?他們號稱不需要任何抵(質)押和擔保都能給你貸款云云。也有相當多的保理公司總喜歡炫耀自己的放貸規模和餘額,認為那是公司實力的象徵。厚朴始終認為保理是一個綜合的金融服務行業,融資只是其中的一個功能,把融資當成了全部,豈不是本末倒置。很多人把金融就是風險掛在嘴邊,他們也深知賺三兩個點的利差卻要承擔百分之百的本金風險,但同時也僥倖地認為風險不會發生在自己頭上。
三、核心企業成立保理公司的利與弊。最近兩年不少產業集團紛紛加入保理行業的大軍,斥巨資併到處招兵買馬成立保理公司,寄希望在傳統的主營業務之外也能在金融業務中分得一杯羹。衡量核心企業成立保理公司的利與弊,只有一個標準,就是看他們成立保理公司的初心。如果成立保理公司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服務自己主業的上下游供應鏈,為上下游弱勢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優勢,解決他們在整個供應鏈中各自為政和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當然是件好事;如果成立保理公司的目的就是盤剝上下游多賺些錢,這是對供應鏈上參與企業的傷害,非長久之計,更非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所為。
四、惡性挖人。人才匱乏是任何一個新興行業的必經之路,商業保理這個行業也是近三年才興起的,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什麼成熟的人才能拿來就用。厚朴之所以堅持招新人從頭培養,每周四天半工作制,堅持每周五下午雷打不動的培訓,就是深刻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有些公司急於求成,到處去挖那些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使得他們為了多給幾百元錢而到處跳槽,破壞整個行業生態,這對整個保理行業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五、監管缺失。在中國對新興行業的監管有兩個傾向:一個是監管過度,一個是監管缺失。這兩個現象都不利於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監管過度就會扼殺創新,監管缺失就會陷入混亂。目前,中國各地監管政策不統一、不規範的問題比較突出。有些地方出台的制度,對保理公司的監管效果顯著,但同時也降低了保理公司的經營效率,增加了運營成本。對於保理公司普遍關注的稅收、外匯、保理資產證券化、融資、徵信、登記等配套政策尚未提上日程,部分試點地區出台的政策頻現矛盾、反覆,給行業發展帶來極大阻礙。
六、財稅環境。財稅政策對保理行業影響非常大,2016年5月開始實行的營改增改革,對保理行業的稅收不降反增,這是一個極大的利空。營改增后,保理企業與銀行往來的業務成本對應的進項稅可以抵扣,但是與其他保理公司或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的業務成本對應的進項稅仍然不能進行抵扣。在整體流轉稅稅負上,保理企業的稅負並沒有減輕。
七、法律困境。我國關於保理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得較為籠統,當保理面臨法律糾紛時,往往在合同的效力、案由、轉讓的通知方式、轉讓與質押的衝突解決、轉讓的確認、買方抗辯權和抵銷權的行使條件、中登網登記的法律效力、應收賬款的查封凍結、應收賬款的定義等問題上無法可依,各地執法部門理解的尺度差別極大,判決結果各異,儘管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出台了兩個《關於審理保理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審判委員會紀要》,對各地法院審理保理糾紛案件起到極大的指導作用,但因為其法律層級較低,另有許多問題亟須完善,因此各地執法部門更多而言只是參考實施。這與保理公司在全國開展保理業務,同時受不同區域執法部門管轄形成了非常大的矛盾。
八、合力不夠。保理是一個綜合的金融服務行業,與很多機構包括諸如銀行、信用保險、擔保、證券、信託、基金、監管部門甚至司法部門有著密不可分的合作關係。但目前受限於商業保理業務在國內經營時間尚短,各類機構對於此項業務的了解還不深入,因此在業務合作方面也尚未形成合力。
九、資本市場不歡迎。不但A股沒有一家保理公司,就連新三板也叫停了,這對保理公司的長遠持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對比幾乎同時發展起來的融資租賃行業,截至2015年年末,已經有8家企業在新三板或全國股份轉讓平台掛牌,申請掛牌的企業有4家,公布擬上市計劃的企業有7家。希望監管部門意識到,商業保理這個能真正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行業,自身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這個問題不解決,國家希望通過保理業務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規劃終將無法實現。
十、國家層面重視不夠。行業主管部門沒有把保理行業上升到應有的高度,也未引起國家層面的重視,幾乎同步發展起來的融資租賃行業與保理行業卻是天壤之別,無論從政策法律的配套程度還是從行業發展規模上,都遠遠超過了商業保理的發展。保理業務是一項高技術含量的工作,也是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需要較強的股東背景、專業團隊、系統技術和清晰的商業模式,風險大、收益小、問題多,需要引起國家的足夠重視,出台各項鼓勵及規範制度促進其發展。
雖然我對這個行業充滿了憂慮,但我仍然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只要所有從業者、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等相關人員和機構用心呵護它、熱愛它、按照它的本質往前走,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光明正大的坦途,因為商業保理在對中小微企業的幫助上,在真正助力實體經濟方面具有其他金融機構所不具備的優勢和“基因”。
讓我們共同祝願商業保理行業良性發展,中國經濟蒸蒸日上,偉大的祖國繁榮富強。
李書文 厚朴金融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6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