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泉

山東濟南章丘市垛庄鎮的景點

’牡丹泉"也稱之"涼水泉”清道光《濟南府志》著錄。常年涌流,水勢很好。位於泉城濟南市章丘垛庄鎮西車廂村南,呈井泉噴涌。

簡介


泉水清澈透底,沿山崖而下,呈瀑布狀跌水入溪。匯入百丈崖水庫,風景如畫。與‘鳳凰泉'東西相稱,雌雄相依。有人稱泉北歷史上有一株千年牡丹樹株,也有人說泉水噴涌狀若銀花怒放,形似“花王”,故名。
文革前期,牡丹泉泉群背靠牡丹仙子廟和鳳凰嘴坡,寺院有一株多色牡丹樹株,高約2.6米,在盛開季節每日顏色七次變色,當地百姓稱之“神牡丹”也有“鳳凰戲牡丹"之說,”神牡丹“根扎牡丹泉泉脈生長更加旺盛,故此得名。

傳說


牡丹仙子不喜榮華獨戀清泉
章丘市垛庄鎮西車廂村是一個古老村莊,在村子中間一戶居民院落的牆根下,湧出來一眼泉子,這就是牡丹泉。牡丹泉看似是從牆腳湧出,其實牆腳處有一條大石縫,泉水是從石縫中流出的。院牆也是壘砌在石頭上面。泉水清涼可口,院牆外面是一條小路,泉水通過一條水渠穿越小路,流進對面小河溝里。“雨季的時候,這水能流到路上。”人們路過泉子都得蹚水而行。牡丹泉不僅是村民們洗衣的好地方,也是孩子們的遊樂場。在西車廂村,牡丹泉以前叫涼水泉,關於這眼泉還有一個傳說。
傳說武則天驕橫跋扈,生活奢靡。有一年冬天,武則天下詔:“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讓花神催開百花。花神奉旨,次日凌晨,皇宮花園裡的百花皆開,只有牡丹傲骨不放,獨不奉詔。武則天大怒,下令用急火來燒,牡丹花只剩下鐵骨錚錚的枝幹。
其中一株名叫“火煉金丹”的牡丹,已經修鍊成仙。牡丹仙子一氣之下,駕上一片祥雲離開八百里秦川,跨過黃河來到泰山北端上空。仙子定睛往雲下一看,在崇山峻岭之間,有一個小小的村落,山清水秀,好一個世外桃源,這裡就是章丘垛庄鎮的西車廂村。
牡丹仙子發現,村裡還有一眼清泉,叫涼水泉,泉水汩汩而出,清泉甘甜,永不幹涸。牡丹仙子便在泉邊隱居下來。從此,牡丹園里再沒有見過“火煉金丹”的影子。第二年清明過後,一株牡丹花便從泉邊的奇石旁破土而出,不久頂著露珠開放了,花兒映在泉中,宛如窈窕淑女在泉邊梳妝,嫵媚風韻。該村村民雖不多,但民風純樸,勤勞善良,人們因能觀賞到如此艷麗的牡丹花而自豪,誰也不採一朵花,不摘一片葉,對其百般呵護。此後,還有人在泉邊立下石碑: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神州好物華。疑是天宮仙女作,千姿萬態破朝霞。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嫦娥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不戀京城戀清泉。
自此,涼水泉改為牡丹泉。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年,一個大財主來到這裡,要將牡丹移到自己豪宅的花園裡,村民們都出來阻攔,也沒有斗過財主的眾多家丁和打手。最終,牡丹被移走了。
村民們難過了好久。沒想到第二年,又從泉邊的土裡鑽出來一枝牡丹花,花兒反而更加艷麗。而財主以前移走的牡丹花已經死去了。後來,又有人陸續來移栽牡丹,都沒有成活,牡丹花還是頑強地相伴在泉邊,成為西車廂村的一景。由此,村民們終於明白了牡丹仙子不戀榮華和權勢、獨戀清泉的心思。
最近幾年,人們在牡丹泉邊建了小學,文革時期牡丹仙子寺院拆除,1969牡丹花樹因遭破壞漸漸消失了(牡丹樹現在老人還都有記憶),牡丹花漸漸消失了,再後來,這裡還建成了民宅,壘上了院牆。如今,唯有牡丹泉的泉水依然長流不息。(呂有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