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里根

第40任美國總統里根之妻

南希·戴維斯·里根(Nancy Davis Reagan,1921年7月6日-2016年3月6日),是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的妻子,畢業於史密斯學院。

1943年畢業於麻省的史密斯學院,主修英語文學及戲劇;畢業之後成為米高梅公司的一名電影演員。1981年裡根入主白宮后,南希成為第一夫人。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南希·里根寫真
南希·里根寫真
1921年7月6出生,父親肯家斯·羅賓斯未去醫院看望過她們母女倆。一位正要去打高爾夫球的醫生,為了早點完事用鉗子,把她從母體內往外拉,結果帶著右臉頰上的傷疤和一隻腫得睜不開的眼來到了人間。
不久后伊迪絲和羅賓斯離了婚。母親是紐約劇壇上的一名女演員,生了南希后,重返舞台演戲了。兩歲時就被送到了住在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姨媽的家裡。
幼年時,父母惡劣的婚姻關係使得南希與父親的關係逐漸疏遠,最後在繼父的領養下,與生父脫離了父女關係。
徠1925年開始乘坐表姐夏洛特的校車到西德韋爾弗蘭茲上學前班。中學在芝加哥拉丁語學校(Girl's Latin School of Chicago)就讀,成績平平。
1943年畢業於麻省的史密斯學院,主修英語文學及戲劇;畢業之後成為米高梅公司的一名電影演員。

第一夫人

1984年4月里根總統和夫人在長城。
1984年4月里根總統和夫人在長城。
1981年裡根入主白宮后,南希成為第一夫人。

個人生活


情感生活

全家福
全家福
1952年2月29日南希·戴維斯和羅納德·里根提出了結婚申請。四天後,他們結了婚。

家庭生活


與里根生了一女一子:
女兒:帕特麗夏·安·里根·格里勒,1952年生,演員,作家,模特。
兒子:羅納德·普雷斯科特·里根,1958年生,舞蹈家,電視主持人,記者。

健康狀況

南希·里根與丈夫
南希·里根與丈夫
2016年3月6日因心臟病在洛杉磯家中去世,享年94歲。

人物評價


政治評價

表面上,南希顯得對政治不感興趣,但伴隨丈夫露面卻表明事實恰恰相反:“開始是她放射著激情光芒的暴怒的眼神吸引了我,讓人毫不懷疑,她恨不得要親手把對手殺死——至少看上去給我的感覺是這樣的。但也許她只是在試戴新的隱形眼鏡。在這個矮小的女士身上已經隱藏了些許的勇氣。”從一開始,她就在幕後尋找一些對路的關係。在拉斯維加斯,她就交上了一群被叫做“女孩兒們”的富婆,經常和她們一起吃飯,贊助慈善活動。她們的男人,其中有石油大亨、車商,帶來了金錢和影響力,並讓羅納德加入到他們的圈子裡。
1965年這些自我奮鬥成功的百萬富翁組成了“羅納德·里根之友會”——他們中間就有阿爾佛雷德·布隆明戴爾,“晚餐俱樂部卡”的創始人,之後不久他就因黑手黨的背景而受到調查。里根的新朋友並非智者,卻是賺快錢的好手。為了把羅納德向前推,他們每年向一家公關公司投進5萬美元。作為交換,他們得到向政府生意施加影響的承諾。當羅納德·里根1966年1月4日在電視里宣布,將競選加利福尼亞州州長職位時,南希就像理所當然的那樣站在他身旁。為了鼓動女性選民,選戰中她是不可缺少的。就像後來所說的那樣,投票變成了“荷爾蒙選舉”,因為里根總是通過他英俊的外貌和具有魅力的方式來贏得他的選民。
當時,他的政治對手試圖拿里根的過去說事,在他們的投票點展示這個前演員和一隻猴子進行對話的劇照。但這都是徒勞的:被攻擊者得益於他的知名度和他用自己在好萊塢時期的軼事來取悅公眾。他以一個從未屬於利益集團的圈外人的面目出現。里根如此個性化的選戰在1960年代已經遠遠走在時代的前列。今天,在“政治演藝”(Politainment)的概念下,這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里根在他競選獲勝的那天表示,“感覺自己確實像個明星。”和約翰·F·肯尼迪或是喬治·布希等人不同,他的背後沒有支持他的整個家族。他從富裕的朋友那兒得到資金幫助,從妻子那裡得到精神支持。里根夫婦一直是支二人團隊,一個幸福家庭的組建者。
晚年照片
晚年照片
從政治的角度看,里根夫婦並不缺少明確性,而且他們的目標完全不複雜。在一個社會分化的時代,他們體現的是極端保守的價值。他們致力於維持死刑,贊同轟炸北越。“我們可以把他們整個國家澆上混凝土,建成一個停車場,然後在聖誕節又回到家裡,”州長不著邊際地大談特談。而伯克利大學的學生示威在他的眼裡是對美國主流的攻擊。早在選舉中,他就把在校園中發生的“骯髒事”當作他個人的話題。為了能夠在校園進行政治活動,1964年大學生們在伯克利用靜坐和遊行等方式推行言論自由的權利。自此,伯克利成為烏托邦和反叛的典範。里根把伯克利導演成了戰場,這裡終於給他提供了創造英雄壯舉的機會。在暴力騷亂之後,他宣布對整個城市實施戒嚴,並佔領了城市17天之久。同聯邦調查局一起,州長以及他的助手策劃了向學生“進攻”的措施,“每種可以想象得到的追究懲治手段都在考慮之列。

家庭生活評價

南希並沒有美國競選中常見的其他必要組成部分。就連在他們到那時為止獲得最大勝利的那天,他們也是獨自慶祝的。默林和麥克爾,第一次婚姻的兩個孩子,總歸是不適合出現在這個保守政治家的照片里,還有兩個小的,帕特莉沙和羅納德對父母的政治野心也表示悲觀。在家裡,一切都僅僅圍繞著父親的政治事業,里根一家已沒有時間過正常的家庭生活。州長夫人的角色顯然不能使南希得到滿足,她把薩卡拉門托的州長官邸稱為一所沒有指望的簡陋小屋,並對成群的記者解釋,為什麼她絕不打算住在那兒。最終,還是羅納德·里根的朋友在薩卡拉門託附近買了一棟“適當”的別墅租給里根夫婦。
參加活動
參加活動
由此,南希張羅著修建新的州長官邸,“朋友”們又幫了忙:購得了一塊四個半公頃可以眺望美國河的土地。州長夫人策劃這座皂黃色水泥的140萬美元的紀念物直到最後一個細節。這塊有點像會議中心的積木有1100平方米的居住面積,帶有舞會廳、不同的套間、更衣室、游泳池和家庭酒吧。“還有一個似乎只為用微波爐融化深凍食品和垃圾粉碎機而設計的廚房。這是一棟給以小吃零食為生的家庭配備的房子並非是給一個極端利己主義者的紀念碑,而是給利己主義者所犯的極端錯誤的紀念碑,”作家瓊·狄蒂安在她《白色的紀念冊》一書中寫道。
當1974年這座“泰姬陵”落成之後,里根的繼任傑里·布朗便拒絕入住。南希的夢之屋在後來的十年裡只住著管房人和看門狗,直到1985年有一個私人投資者花了150萬美元買下了它。不到20年後,它從又成為頭條新聞:阿諾德·施瓦辛格州長需要一個富麗堂皇的住所,而他政治楷模的房子對他來說似乎是個合適的住處。薩卡拉門托對南希而言太土了,作為州長夫人的生活太無聊。就連第一夫人的應酬義務以及同議員夫人們說悄悄話,她都覺得是負擔。
相反,她要求了一些特權,於是開始了同新聞界的緊張關係。丈夫羅納德在當工會幹部的時候就學會了怎樣和記者相處。不管他是否作為州長混淆了統計結果,忘記了數字,還是搞錯了法律草案,他都得到了原諒。他的善於應對很快就讓批評收了聲,“這是真的,艱苦的工作還沒有殺死任何人,但為什麼要等著這樣的事發生呢?”他是針對指責他工作不夠投入的人。作為“大交際家”,就像他後來被人稱作的那樣,他比絕大多數人都會掌握和選擇適當的說話時機。

新聞記者評價

南希沒什麼和新聞界打交道的經驗,被當成了軟柿子。她不懂自嘲,特別是缺乏對丈夫的自信。尤其是瓊·狄蒂安的一篇文章激起了南希對新聞界終身的憤恨,20年之後她還在自己的傳記里同狄蒂安算賬。女作者在1968年和南希在薩卡拉門托度過了一天並觀察了她一天的生活,她把南希的微笑描寫為“一幅僵硬的不坦率的圖畫……一個代表著美國中產階級婦女夢想的女人的微笑。參與這個夢想的一切就是無可挑剔的穿著,每個細節都完全正確……連同每個微笑——女秘書、保鏢、廚娘、園丁。”就連到處是正面評價時,南希也會覺得是眾矢之的。由於她的自我形象強烈地受到他人的影響,批評永遠會刺傷她。很快,記者就把她總是投向丈夫的愛慕的眼神稱為“凝望”。
南希·里根照片
南希·里根照片
她總是用一個論據來反擊負面的媒體:女記者們總是在嫉妒她的美貌。就連作為州長夫人她也希望看上去像個電影明星,並且每次公開露面時都應特別專業地走上舞台。“南希·里根”,瓊·狄蒂安嘲笑道,“說任何事都帶有熱情。也許她早先是演員,帶有這一行里初學者的習慣,就連附帶的句子也要添加進大大超過薩卡拉門托第45大街通常在星期二早晨所能顯現出的強烈的戲劇性。”在拍攝工作變為紀錄片期間南希無法進行每個本能的表達。製片人華倫·斯泰伯說:“她的行為舉止總像在鏡頭前,總是準備好的,總是按照劇本,總是像在扮演角色。”而她的丈夫也是同樣如此,儘管他對認識他的大部分人都很和藹,但仍是個謎。

朋友評價

就連海倫娜·馮·丹姆,里根多年的私人秘書後來的顧問,也覺得很難說,“羅納德·里根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可以憑良心地將他描述成一個特別好心、特別熱心和穩健的男人,他可以很快地消除一個人的距離感。但我同時又必須將他描述成另一個人,一個不讓任何事和任何人特別靠近自己的人——也許他的妻子是個例外。”就連歷史學家愛德蒙特·摩瑞斯撰寫的里根的官方自傳也把里根描寫成一個他所遇到的最少有的人,“缺乏任何一種精神生活”並且帶有“果蠅式的注意力低下。”而他在進行了14年的研究后,還是無法成功地發現這個演員身後的真實面貌。也許他妻子的評價是最深刻的:“我總是說,有一句話適用於羅尼:你看到的就是你所得到的。他不是一個複雜的人。”難道他的其餘部分根本就不存在。

人物事件


因對白宮進行大裝修而遭到批評。雖然裝修所用80萬美元是由他們的朋友或其他捐助者提供的,並沒有花公家的錢,但有些人認為南希太浪費了。還有人認為南希過多插手白宮人事安排,因此稱她是“南希女王”。1987年自認為是被南希趕出白宮的里根前辦公廳主任里甘寫了一本介紹白宮內幕的書,他在書中透露,里根的日程安排都要經過南希同意,而南希每次給里根安排重要活動都要秘密求教於她的私人星象師,選定一個黃道吉日或最佳時辰。此事曝光后全國大嘩,引發了一場關於究竟誰在控制白宮的爭論。南希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她那麼做是因為擔心裡根再次遭到暗殺。
南希·里根長城之旅
南希·里根長城之旅

個人作品


影視作品

時間劇名
1949The Doctor and the Girl
1949East Side, West Side
1950Shadow on the Wall
1950The Next Voice You Hear
1951Night Into Morning
1951It's a Big Country
1952Talk About a Stranger
1952Shadow in the Sky
1953Donovan's Brain
1955Rescue at Sea (also known as Crash Landing—
1956The Dark Wave
1957Hellcats of the Navy

相關圖書


一本即將出版的新書《南希:和南希·里根一起的歲月畫像》首次從全新的角度曝光了“前美國第一夫人”南希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她並非如美國公眾印象中那般熱衷政治,她最大的人生目標不過是“擁有一次成功幸福的婚姻”;她沒有多少野心,里根也並非如常人所說的那樣在她的鞭策之下才踏上仕途;她熱衷找占星大師算命,這一秘密多年來就連里根也蒙在鼓裡……美國廣播公司《黃金時代》節目2月6日對此進行了報道。南希是里根政治生涯中的“剎車”
據報道,《南希:和南希·里根一起的歲月畫像》一書的作者是現年65歲的邁克·迪弗。1981年,迪弗躋身白宮成為里根總統的重要助手。從1981年至1985年期間,迪弗一直擔任里根的白宮辦公廳副主任,1985年他又成為白宮辦公廳主任。多年來,迪弗一直都是里根夫婦的好友。
迪弗在新書《南希》中寫道,和傳統觀點不同,里根並非是在南希的敦促之下才下決心步入美國政壇,也並非是南希的野心驅使著丈夫打開了他渴望進去的一扇扇大門。迪弗說:“按照以往的說法,里根踏上仕途,全賴南希及其保守的父母合力勸說和鞭策,如果沒有南希的執著野心,里根是不可能進入白宮成為總統並取得驕人政績。這真是胡說八道。我認為,從他和南希認識的第一天起,里根就已經對政治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迪弗說:“在里根畢生的政治生涯中,南希從沒有給里根施加壓力,督促他做這做那,恰恰相反,南希是里根的‘剎車’,時刻提醒里根做事要謹慎。每當需要做重大決定時,南希總是說:‘再多考慮一分鐘吧,等你對這事有把握時再下結論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