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中學

山東省重點中學

青徠島中學位於高新區華中路以東、祥茂河入海口以西、女姑口大橋以北、火炬路以南區域,總用地面積約23.8萬平方米,設有210班。其中,幼兒園部18班,可容納在校生540名;九年一貫制部設計有48班小學和24班初中,近期可容納學生1800人,全部走讀,遠期學生數可達3360人;中學部設計有120班,由高中區、高中國際課程和初中及辦公區等組成,近期可容納在校生3000人,全部住校,遠期可容納6384名學生。根據規劃,九年一貫制部和中學部設計都以“慧海島礁”為主題,將建築集約化設計,形成巨構式的建築形態,由此留出大面積的室外空間,為學生提供室外運動、交流及與自然互動的高頻率機會。

學校簡介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位於青島高新區,背依嶗山,南臨黃海,風景秀麗。學校建於1925年,1953年被確定為山東省重點學校,目前,學校佔地264畝,共有4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600餘人。
作為有著八十五年歷史的名校,海的浸潤與山的意蘊,成就了學校的“山海文化”,即以“仁智”為核心、以“仁愛寬厚、靈動智慧”為基本價值取向的學校文化。根植於深厚的校園文化,學校堅持以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為核心,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確立了“深化素質教育、優化教育資源、凸顯辦學特色、創建國際名校”的辦學目標和“造就終身發展之生命主體”的育人目標,大力推進“成功園丁模式”、“創新教育模式”、“學生自主發展模式”和“開放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開放自主”的辦學特色。
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終身發展素質,紮實推動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鍛造、自創社團、自主學習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學生素質發展目標,明確了二中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特色素質。
學校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優秀的科學品質。學校致力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紮實推行新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重視加強校本課程建設,積極開設選修課和研究性學習,共開設學校課程達100餘門;奧林匹克競賽成績顯著,曾奪得兩枚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兩枚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高考成績優異,近年更有300餘名學生被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MIT、加州大學伯克利學院、東京大學、羅馬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名校錄取。
厚德載物育桃李,盛世建業譜華章。新的時期,青島二中將以探索的精神和創新的勇氣,與時俱進,培養更多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積極打造教育國際知名品牌,為民族振興和人類文明做出更大的貢獻!
青島中學
青島中學
學校榮譽
曾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全國德育先進校、全國綠色學校、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教學示範學校、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山東省學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山東省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等稱號.

歷史沿革


1925年,青島市公立女子小學校(現青島江蘇路小學的前身)中設立女子中學班,為青島二中的前身。第一批錄取的學生共有25人,校長是連索蘭卿女士。
1926年秋,又增加一個女子中學班,學生增至45人。
1927年8月,由於班次的增加,小學內已容納不下,女子中學班遷出,設公立女子中學校,校名為"膠澳商埠公立女子中學"。暫租用觀海二路民房(現觀海二路25號)為校址,校長由國文教員李岫華女士擔任。
遷出后又因招收新生所租用校舍又容納不下,於是又於1928年(民國十七年)7月間遷出,由膠澳商埠政府撥湖南路14號房產一處(現湖南路31號)為校舍。共有學生三個班,計37人,職員5人,教員7人,常年經費一萬元。
1929年秋(民國十八年)因青島市政府成立,校名改稱為“青島特別市市立女子初級中學”。第一屆初中畢業生共計9人。
因為要增設高級班於1930年秋(民國十九年)遷至萊陽路26號(即太平路2號,現在青島育才中學校址),該校址原為私立青島中學舊址,系劉子善先生捐贈。內有教學樓一幢。遷校后增設高級班,改校名為市立女子中學,學生達290人,各項設施亦有所增加。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因學生逐年增加,規模日益擴大,又新建教學大樓一幢、大禮堂一座、教職工宿舍30餘間。1933年教職員共26人,學生高中69人,初中176人,畢業生初中33人、高中11人。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抗日戰爭開始,青島市各級學校全部停頓。1938年1月10日(民國二十七年)日寇登陸,青島淪陷。1938年1月17日日寇協同漢奸成立了偽青島治安維持會,19日在維持會內成立了教育籌備處。這時市立女中在萊陽路的校舍已為日軍佔用,就暫用朝城路小學校舍暫為女中校址,任命連索蘭卿為校長,並改校名為“青島治安委員會會立女子中學校”。於8月9日、30日兩天舉行學生入學儀式,兩次招生共收183人,於9月16日開學。1939年1月10日(民國二十八年)偽青島特別市公署成立,自10日起對以前維持會會立的各級學校一律改為市立,會立女子中學由此改名為“青島特別市市立女子中學校”。
1944年8月28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後,日偽當局為了統一學校組織以便於管理起見。把由教會辦的聖功女中、文德女中收歸市辦。改名為第二女子中學(聖功)、第三女子中學(文德)。該校由原市立女子中學又改名為“青島市立第一女子中學”,校址仍在朝城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國民黨政府接收了青島。國民黨政府在青島恢復了戰前設立的教育局,並對日偽時期的學校進行接收。接收后將市立女子第一中學的校名恢復為抗日前的市立女子中學。校址仍在朝城路。國民黨接收前高初中共有13個班,學生共有621人。接收后增加到23個班,學生1427人,因教室不敷分配改為二部制上課。1946年秋,被美軍佔用的萊陽路校舍幾經交涉騰出,於1946年11月遷回。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6月3日軍管會接管小組接管學校。接管小組由王恆珍、王玉珍、林靜三人組成。1949年由市人民政府市長馬保三任命遲欣圃為校長,羅芒為副校長,王玉珍為教導主任,王景嫻為教導副主任,杜祝三為總務副主任。女中接管后與校址在大學路的嶗山中學合併,從此初中部開始有男生,校名改為青島市立第二中學。
1949年9月26日開學后,學校為三三制,高中9個班,初中21個班,此時高中全部為女生,初中男女生都有。學校學生為1525人,女生1250人,男生275人,教職員共有94人。
解放后的青島二中把在大學路原嶗山中學校址設為分院,部分初中班和男生宿舍安排這裡。從此二中校舍擴大,擁有學院、分院兩處校園。另外在常州路有教職工宿舍五棟。
1953年,毛主席提出要辦好一批重點學校的指示發表后,青島二中被定為山東省重點中學。
1960年,市政府把大學路二中分院改建成為人民會堂,便將太平路4號自來水公司倉庫劃歸二中分院。
1974年,將分院內部分建築拆除改建成教學大樓共有教室36間。
1979年,拆除了校學院內院原有的小平房建起了三層實驗樓,設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供學生實驗課用,另有語音室、放映室等。
1980年,青島二中又重新被定為山東省重點中學,1981年被定為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
1997年,位於嶗山區松嶺路70號的新校區開始動工,被列為青島市委市政府當年要辦的十件大事之一。
1999年,嶗山區新校區竣工,佔地264畝。青島二中高中部遷往新校區,改為寄宿制。初中部留在太平路原址,改名為青島育才中學。此後青島二中僅有高中。

師資力量


有教職工240餘人,目前學校有省特級教師 11 人,市特級教師 1 人,省優秀教師 9 人,省學科帶頭人 1 人,省教學能手 10 人,市優秀教師 6 人,市學科帶頭人 8 人,市教學能手 18 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23 人。
青島中學
青島中學

學校領導


現任校長:孫先亮
山東師範大學政治系畢業。2002年1月任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校長,2010年起兼任分校校長。
副校長:項駿、諸貝貝
工會主席:楊慶忠
學生髮展一處主任:嚴賢付
學生髮展二處主任:法少鵬
總務處主任:宋兆海
團委副書記:李玉曉
校黨委
書記:李作從(兼)
委員:李作從(黨委書記)、孫先亮(宣傳委員)、項駿(青年委員)、諸貝貝(組織委員)、楊慶忠(紀檢委員)

知名校友


王濤,1952屆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林業科學院ABT研究開發中心主任,中國林業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名譽所長。
修瑞娟,1953屆校友,世界微循環聯合會常委、亞洲微循環聯盟主席,中國微循環學會理事長。
孫明漳,1954屆校友,原北方交通大學教授,著名土質加固專家。
王肇基,1955屆校友,青島大學黨委副書記。
田麥久,1957屆校友,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中國體育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
宋笑亭,1957屆校友,電磁波物理專家、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
張衡,1960屆校友,山東醫科大學副校長。
王新春,1962屆校友,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林久祥,1963屆校友,北京大學副校長、教授兼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孫輝先,1965屆校友,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研究員、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宇航學會空間飛行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空間科學學報副主編。
許振超,1967屆校友,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固機經理,全國勞動模範。
於學廉,1967屆校友,中華慈善總會研究與發展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徠王永昌,1967屆校友,青島市煙草專賣局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
張鐳,1993屆校友,第34屆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開山東省金牌之先河。北京大學應用數學系,中科院碩士,美國博士,德國博士后,現居英國
孫曉明,1997屆校友,第38屆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清華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翟天臨,著名演員。

文化傳統


校風:勤奮、嚴謹、團結、樸實
校訓:敬教、樂學、育人、報國
育人目標:造就終身發展之生命主體

學校社團


民樂團 管樂團 室內樂團 合唱團 吉他社 K歌社 羽毛球社 哲學社 英語社 日語社 韓語社 網球社 模經社 單車社 輪滑社 棋社 街舞社 文學社 動漫社 幕帷影社 手語社....等等100多個,學校有城市化發展委員會,學生會等,現在名氣最大的是模擬聯合國,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曾發過賀信。
報名在開學一兩周的一個下午 有招新大會 並在禮堂有演出
⒉沒有要求 開學后可以自由報名 可能會有開始的測試
⒊ 早晨6:30響起床鈴 周一 上午 7:20升旗儀式 8:00班會 第一節課8:50~9:30 第二節9:40~10:20 第三節10:30~11:10 第四節11:20~12:00
周二至周五 上午 7:10~7:30早自習 第一節7:40~8:20 第二節8:30~9:10 第三節9:20~10:00 課間操10:00~10:30 第四節10:30~11:10 第五節11:20~12:00
周一至周四 下午 12:40午休 13:20午休結束 第一節課13:45~14:25 眼操14:25~14:30 第二節14:40~15:20 第三節 15:30~16:10
周五 下午 第一節課13:00~13:40 眼操13:40~13;45 第二節 13:55~14:35 第三節 14:45~15:25
周一至周四 晚上 6:00晚自習討論時間(剛改的)第一節晚自習正式開始6:30~7:30 第二節7:45~8:45 第三節9:00~10:00 之後回宿舍 晚上10:30熄燈
課間一律十分鐘 加眼操的和晚自習的課間十五分鐘
周一至周四下午都能洗澡 六元一次

學校組成


青島中學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九年一貫制的青島實驗學校,規劃建設小學48個班,初中24個班,每班25名學生,學校性質為公辦,採取高新區就近入學的原則進行招生;二是混合制辦學的“青島中學”,規劃建設120個班,學校性質為獨立辦學,實行K-12模式(即從學前1年一直到高中)辦學,面向全青島市進行招生;三是幼兒園部,規劃建設12班。
青島實驗學校:公辦學校面向高新區招生
九年一貫制的青島實驗學校,總投資5.3億元,總建築面積6.7萬平方米,由3個主體4層的功能性體塊和中央的公共主空間組成。規劃為公辦學校,面向高新區招生。小學48個班,初中24個班,每班25名學生。
青島實驗學校建築採用巨構形式,分為四部分:東南部48班小學區,西北部24班初中區,西南部體育與生活區,中部中庭區。
東南部小學區:地上建築由三座東西向4層建築和中間南北向連接體構成,布置48班小學教學區。其中教學區的普通教學區域布置在1-4層,地下室布置聲樂舞蹈等專用教室,設置下沉庭院以滿足通風和採光的需求。
西北部初中區:地面建築由三條東西向4層建築和其間南北向連接體構成,布置24班初中教學區。行政辦公區位於北端、中部和南部布置教學區。其中教學區的普通教學區域布置在2-4層,1層布置公共教學區域及圖書閱覽室。地下室範圍布局與地上建築相同,布置專用教學區域,設置大型下沉庭院以滿足通風和採光的需求。
西南部體育生活區:地面1-2層為食堂,每層食堂提供教師就餐區和學生就餐區。3層為風雨操場。設1個籃球場,4個羽毛球場和8個乒乓球台。
中部中庭區:中庭作為最主要的室內交通和交流空間,層層聯繫各個功能區域,並在1層設置500人小劇場,4層設置天文台。
中學部(含國際部):採取獨立辦學 面向全青島市招生
混合制辦學的青島中學,總投資13.9億元,總建築面積19.2萬平方米。採取獨立辦學,面向全青島市招生。規劃建設120個班,高中72個班、初中24個班、國際部(高中)24個班。實行K-12模式(即從學前1年一直到高中)辦學。
建築採用巨構形式,分為五部分:西南部教學區(A區),東南部教學區(B區),西北部體育和生活區(C區),東北部生活區(D區),中部中庭區(E區)。
西南部教學區:地面建築由三條東西向5層建築和其間南北向連接體構成,布置72班高中教學區。其中教學區的普通教學區域布置在2-5層,1層布置公共教學區域。地下室範圍與地上一致,布置專用教學區域,設置大型下沉庭院以滿足通風和採光的需求。
東南部教學區:地面建築由三條東西向5層建築和其間南北向連接體構成,由南而北布置三組功能-行政辦公區、24班初中教學區、24班高中國際課程教學區。其中教學區的普通教學區域布置在2-5層,1層布置公共教學區域。地下室範圍僅包括地上範圍的北側大半部分,布置專用教學區域,設置大型下沉庭院以滿足通風和採光的需求。
西北部體育和生活區:地面1、2層和3層部分佈置室內體育區,設置籃球館和其他體育活動用房。3層剩餘部分和4-6層布置學生宿舍,平面為“口”字形,提供1273個床位。該區域南側2跨設地下室,和本區域以南的地下室組合,設置游泳館和公共浴室。
東北部生活區:地面1層滿鋪布置3個食堂,每個食堂提供教師就餐區和學生就餐區。2-6層布置學生宿舍,平面呈“6”字形,提供1757個床位。該區地下僅540平方米,布置設備用房。
中部中庭區:中庭可分為南北兩部分,其中北半部分作為最主要的室內交通和交流空間,層層聯繫四個功能區域,並在一層設置700人小劇場。南半部分除南端連廊外僅兩層,用作入口活動大廳,側面設置採光內院以改善空間環境。
幼兒園部
總建築面積約0.73萬平方米,主要建設主體建築一棟,共3層,擬設18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