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之患

成語

心腹之患,漢語成語,拼音是xīn fù zhī huàn,意思是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也泛指最大的隱患。出自《左傳·哀公十一年》。

出處


《左傳·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後漢書·陳蕃傳》:“寇賊在處,四肢之疾;內政不理,心腹之患。”

典故


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準備出兵伐齊,越王勾踐帶臣子及厚禮來朝見,夫差特別高興。伍子胥認為出兵伐齊,作用不大,當前越國吳國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聽。沒過幾年,越國趁吳國北上伐晉國時出兵伐吳,將吳國徹底打敗。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賓語;含貶義;指最大的隱患。

例句

這個心腹之患一天不除,就一天不得安寧。
《後漢書·陳蕃傳》:“寇賊在處,四肢之疾;內政不理,心腹之患。”
戰國策·趙策一》:“韓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將伐之,何如。”
《呂氏春秋·知化》:“越之於吳也,譬若心腹之疾也,雖無作,其傷深而在內也。”
三國志平話》卷中:“今有心腹之患,備困於夏口,惟存殘將,無計得脫。”
李一《荊宜施鶴光復記》:“夫天下事惟心腹之患為最可慮,而況乎宜昌為西北門戶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