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埃斯坦蓋
托尼·埃斯坦蓋
托尼·埃斯坦蓋的哥哥帕特利斯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就在皮划艇項目上獲得一枚銅牌。四年後的悉尼奧運會上,托尼開始代表法國隊參賽,儘管此前,他的世界排名從沒有進入前十二名。但是在奧運會上,他發揮出了自己最佳狀態,預賽時他排名第二,並最終獲得一面金牌。2004年希臘雅典夏季奧運會上,他成功衛冕,實現奧運金牌兩連冠。
埃斯坦蓋被選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法國隊的旗手,在過去的兩屆奧運會他都
托尼·埃斯坦蓋
2007年世界皮划艇錦標賽男子C1級團體冠軍;男子C1級個人亞軍 2006年世界皮划艇錦標賽男子C1級個人冠軍;歐錦賽男子C1級個人冠軍
2005年世界皮划艇錦標賽男子C1級團體冠軍;男子C1級個人亞軍
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子C1級個人冠軍
2003年世界皮划艇錦標賽男子C1級個人亞軍
2000年悉尼奧運會男子C1級個人冠軍;歐錦賽男子C1級個人冠軍
2009年世界皮划艇錦標賽男子男子C1級金牌,C1級團體銀牌
2011歐錦賽男子C1級金牌,男子C1級團體金牌
2012年歐錦賽男子C1級銀牌,C1級團體銅牌
皮划艇是皮艇和划艇兩項運動的總稱。皮艇起源於格陵蘭島上的愛斯基摩人製作的一種小船,划艇則起源於加拿大,因此又稱“加拿大划艇”。實際上,這兩種艇都是由獨木舟演變而來的,因此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稱之為“獨木舟”。現代皮划艇運動產生於1865年,蘇格蘭人麥克格雷戈以獨木舟為藍圖,製造出第一支皮划艇“諾布·諾依”號。1867年他創建了英國皇家皮划艇俱樂部,並舉辦了第一次皮划艇比賽。到19世紀末,皮划艇運動已成為歐美各國廣泛開展的一項體育活動。1924年1月由丹麥、瑞典、法國和奧地利發起,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成立了“國際划艇聯合會”。同年,第8屆奧運會期間還進行划艇表演賽。1936年第11屆奧運會,皮划艇開始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共進行了9項比賽。此後,皮划艇的比賽項目不斷變化,現在的奧運會共設有12個項目。
單人划艇長520厘米,寬75厘米,重16公斤,槳長160-185厘米;雙人划艇長650厘米,寬75厘米,重20公斤,槳長160-185厘米;四人划艇長900厘米,75厘米,重30公斤,槳長155-175厘米。單人皮艇長520厘米,寬51厘米,重12公斤,槳長215-222厘米;雙人皮艇長569厘米,寬55厘米,重18公斤,槳長218-224厘米;四人皮艇1100厘米,寬60厘米,30公斤,槳長220-226厘米。
比賽中各艇不得兩次搶航;不得越出自己的航道;轉彎時,所有艇員均必須繞過規定的所有標誌;統計成績時,以艇首到達終點為準。
奧運會皮划艇項目、世界迴旋錦標賽、世界帆式划艇錦標賽、世界激流錦標賽、世界帆式划艇錦標賽
國際划艇聯合會(ICF)。1924年1月19日成立於丹麥哥本哈根,聯合會的宗旨是:負責出版皮划艇比賽的分類規定和細則;制訂國際比賽的規則和規程;監督國際划聯競賽規則和規程的實施;組織洲級和世界錦標賽;普及水上活動;促進國際聯繫;嚴守業餘原則,解決各委員之間的爭論問題;審議違反國際划聯規程的事件,並採取糾正措施。該聯合會現有會員國80餘個,中國於1974年加入該組織。
早在2000餘年前,中國就有了與皮划艇運動十分相似的“划龍舟”比賽。現代皮划艇運動是於1930年前後傳入中國的。英國人首先在上海設立了“划船總會”,後來俄國人又在東北設立“水上俱樂部”,那時的皮划艇運動是專供外國人娛樂的。新中國建立后,國家十分重視發展這項運動。1952年底,中國首次製造出自己的皮划艇。1954年在北京市水上運動會上,設立了男子1000米和女子500米皮艇比賽項目。文革期間,皮划艇運動被迫停止開展,直至1972年才得以恢復。1974年中國加入國際划聯。1975年皮划艇被列為第3屆全國運動會正式項目,同年中國開始參加世界錦標賽。從此,皮划艇運動進入蓬勃發展階段。近年來,中國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訓練方法,使中國運動員的成績得以迅速提高,部分項目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皮划艇運動在人員、規模和普及程度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埃斯坦蓋追尋三連冠夢想賽場水流將決定勝負
北京奧運會皮划艇比賽場地水流湍急,給皮划艇激流迴旋選手帶來了很大挑戰,但法國選手托尼-埃斯坦蓋(TonyEstanguet)仍堅持不懈地追尋自己三連冠的夢想。
斯洛伐克雙胞胎選手霍紹納兄弟(Pavel&PeterHochschorner)也希望能夠在皮划艇雙人划艇(C2)項目的比賽中連續獲得第三枚奧運(搜吧)金牌。他們的主要對手也是來自斯洛伐克的另一對兄弟組合--斯坎塔爾兄弟(Peter&LadislavSkantar)。
埃斯坦蓋儘管實力強勁,但在單人划艇(C1)項目的比賽中同樣面臨1996年奧運會冠軍邁克爾-馬蒂坎(MichalMartikan)的嚴峻挑戰,馬蒂坎也來自斯洛伐克,可見斯洛伐克的皮划艇水平的確不容小視。埃斯坦蓋認為,北京奧運會比賽場地的水流條件的不可預知性將在比賽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這是一個很好的人工比賽場地,但是水流很急,我們在水中的前行十分艱難。”埃斯坦蓋說,“平時我每劃一漿差不多能前進兩米,但在這個場地上我有時只能前進20厘米。水的力量很強大,因此我必須同水作不懈的鬥爭。這就是比賽的全部。”
另一位法國選手萊費爾(FabienLefevre)和四年前雅典奧運會銀牌和銅牌得主英國選手沃爾什(CampbellWalsh)將再度競爭男子單人皮艇項目的冠軍,而斯洛伐克女將卡莉絲卡(ElenaKaliska)則力爭在女子單人皮艇(K1)的比賽中衛冕。
在靜水項目上,世界盃比賽中有著良好表現的的德國隊和加拿大隊被人們寄予厚望。
在男子單人皮艇級別的比賽中,加拿大選手--男子單人皮艇500米奧運冠軍亞當-范克沃登(AdamvanKoeverden)將是500米和1000米比賽的奪冠熱門。此外,英國選手蒂姆-布拉班茨(TimBrabants)和挪威選手--男子單人皮艇1000米奧運冠軍拉爾森(EirikVerasLarsen)也對這兩塊金牌虎視眈眈。
此外,加拿大選手霍爾(ThomasHall)和三界奧運會冠軍德國人安德里亞斯-迪特梅爾(AndreasDittmer)將在男子單人划艇級別的500米和1000米兩項比賽中展開激烈爭奪。德國選手瓦格納-奧古斯丁(KatrinWagner-Augustin)也將是是女單人皮艇項目金牌的有力競爭者。北京奧運法國旗手埃斯坦蓋:皮划艇更是"家族項目"
法國皮划艇名將托尼·埃斯坦蓋(TonyEstanguet)希望今年北京奧運會上能實現自己的三連冠夢想。但是要向夢想挺進,他先要“大義滅親”,“殺”過哥哥Patrice這關。
哥哥Patrice是1996年奧運銅牌得主,現在是弟弟的教練。另外,弟弟是周五開幕式上法國隊的旗手。
埃斯坦蓋說“在電視上看到哥哥贏得銅牌的那刻,我真的很想拚命努力,讓自己也親歷同樣的時刻。”
後來兄弟兩人成了賽場對手,面對哥哥,弟弟很難短時間建立自信。
目前沒有一名法國選手三次蟬聯奧運冠軍,而埃斯坦蓋則表示他要充分利用在第三次參加奧運的機會,不願將自己的精力僅僅放在比賽上。
30歲的埃斯坦蓋說“我不會對比賽之外的事情充耳不聞,以僅僅確保90秒的比賽萬無一失。”
對於這位男子皮划艇C1奧運冠軍來說,皮划艇是一項家族項目。
20世紀70年代末期,父親Henri在世錦賽上贏得獎牌,他的比賽技術激勵了小兒子。法國教練說埃斯坦蓋有望三連冠,前來參加北京奧運會的法國皮划艇隊教練文森·赫東在北京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法國隊在皮划艇項目上是個很強的隊伍,在2000年悉尼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均獲得男子划艇激流迴旋單人比賽冠軍的托尼·埃斯坦蓋有望在北京奧運會上再收一金,實現三連冠的目標。
赫東在法國隊下午一小時訓練結束后對記者說,他希望法國隊囊括激流迴旋四個項目的金牌,而埃斯坦蓋再獲金牌是全隊的目標。他說:“我知道這非常有難度,但我覺得還是有可能的。”
赫東表示,如果埃斯坦蓋實現了在北京奧運會上奪金的目標,那麼他將成為法國歷史上在奧運會上連續奪得三枚金牌的第一人。他解釋說,埃斯坦蓋現在技術和身體方面都不錯,成績仍在不斷提高。
埃斯坦蓋的家庭中有多人從事皮划艇運動,他的父親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手,他的哥哥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在男子單人項目上獲得銅牌。
赫東同時承認,埃斯坦蓋獲得三連冠也有相當的難度。“首先,這裡的賽道具有挑戰性;其次,斯洛伐克的馬蒂坎和來自其他國家的選手都很難對付,”赫東一邊在電腦上整理當日訓練資料一邊對記者說。
當被問及埃斯坦蓋在國內的訓練情況時,赫東說,埃斯坦蓋在法國每周平均訓練25個小時左右,還要抽出時間進行體能訓練和放鬆。他還要花很多時間看錄像資料和進行衝浪。
法國隊的隊醫菲利普告訴記者,現在埃斯坦蓋身體狀況不錯,沒有任何傷病。
“我們希望他能奪冠,但隊里避而不談;如果他實現了三連冠,我們還不知道如何慶祝,我們可以用紅酒和香檳酒來慶祝勝利,”菲利普興緻勃勃地說。
法國隊在皮划艇激流迴旋項目上一直有很大優勢。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四枚激流迴旋金牌法國獲得了兩枚。有數字顯示,自1972年皮划艇激流迴旋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以來(中間因故空缺,1992年恢復),法國隊獲得了4金、2銀、7銅共13枚獎牌的佳績。目前,法國隊在世界皮划艇激流迴旋項目上實力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