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工程
四大工程
四大工程是指:青藏鐵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四項工程。
此四項工程是2001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提出的。
南水北調輸水路線示意圖
這是一個縈繞在中國人心頭的夢想。
經過專家長期、科學的論證,南水北調工程分西線、東線、中線三條調水方案。西線方案是從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入黃河,以解決西北地區的缺水問題;東線方案是從長江下游揚州三江營江面抽引長江水,沿著京杭大運河蘇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東東平附近穿過黃河進入河北、天津;中線方案由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經過河南、河北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連構成中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
南水北調工程建成后,總調水量將達到380至480億立方米,每年的調水量相當於在中國北方增加一條黃河,可以有效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緊缺狀況,對於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西部大開發具有重大意義。
南水北調工程的偉大意義,在於它是中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水資源的一次帶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結構調整。這項工程完工後,它將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流域相連相通,統一互用,構成中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新格局。南水北調工程全部建成以後,每年的調水量相當於在北方再造一條黃河,將從根本上扭轉中國水資源分佈嚴重不均的被動局面。
調水更應節水。南水北調節水問題十分重要。首先要增強全民節水意識,要把節水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合理的水價機制,全面推行節水技術,發展節水型產業,建立節水型社會。同時,還必須開源與節流並重。通過全面節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決不能造成“大調水、大浪費”的局面。
四大工程
早在建國之初,毛澤東等第一代中央領導人就把修建進藏鐵路提上了議事日程。從1956年起,鐵道部就開始對進藏鐵路進行前期規劃。1974年5月,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簡稱“西格段”)開始全線施工,1984年5月建成並交由蘭州鐵路局運營,這是青藏鐵路的一期工程。
由於當時的科技水平及經濟實力等種種原因,青藏鐵路二期工程———格爾木至拉薩段(簡稱“格拉段”)沒有繼續修建。但是,設計勘探和工程試驗卻一直沒有停止過。
2001年2月8日,國務院批准建設青藏鐵路。青藏鐵路二期工程東起格爾木,西至拉薩,全長1118公里。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海拔4000米的地段有965公里,最高點唐古拉山口為5072米。
除青藏鐵路外,在規劃中的進藏鐵路還有3條,即甘藏鐵路、滇藏鐵路、川藏鐵路。根據比較和論證,青藏鐵路在鐵路長度、線路橋隧總長及密度、工期和施工條件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青藏鐵路總工期僅為6年(其他3線約為30年以上),投資額也是最少的一條。
這個工程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開發西藏的旅遊資源,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青藏鐵路將按照速度快(列車時速140公里)、區間大(每50公里一個車站)、維護人員少的原則,建設成一條安全、快捷、舒適、全天候的快速通道。
規劃中的青藏鐵路由青海省會西寧市至西藏首府拉薩,全長1925公里。青藏鐵路之所以引起全世界關注,因為它是全世界最高的鐵路,在全長1118公里的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上,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5公里。
據悉,青藏鐵路擴能改造通信工程線路主體工程已完工。鐵路建成后,在貨運方面,將為西藏交通增加經濟、快速、運能大、全天候的運輸通道;在客運方面,將適應旅遊業快速增長的需要,為廣大遊客提供更加方便、安全、舒適、價廉的運輸方式,大大促進這一地區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青藏鐵路的建設,將使中國已經形成的縱橫交錯、干支結合的鐵路運輸網路更加完整。東、中、西部,南方、北方,互為溝通,聯結更加緊密。源源不斷的物流、人流將通過鐵路大動脈,到達祖國的四面八方。
隨著青藏鐵路建設的啟動,人們最想了解的是: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高原缺氧、凍土施工、環保等一系列難題如何解決?尤其是在凍土層上施工,鐵路的質量如何保證?
據了解,專家已經確定,在修建青藏鐵路時要根據不同的工程地質條件採取相應的不同設計原則:在年平均地溫較低的穩定型多年凍土區,採取保持地基凍結狀態的設計原則;在年平均地溫較高,含冰量較少,路基沉降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地段,採用施工及運營期允許融化的原則;在極不穩定的凍土地段,採用鋪設保溫層、通風路基、清除富冰凍土、熱樁、以橋代路等綜合技術措施;在不融沉或弱融沉的少冰凍土、多冰凍土地區,可採取不考慮建築物熱力影響的常規設計方法;在各類凍土地區都必須加強對凍土的環境保護,對取棄土場、路基填築方式等制定嚴格的技術要求。專家同時指出,青藏鐵路穿過的凍土區有550公里,實際上真正的凍土地段不到400公里,而在這400公里中,屬於較不穩定、不穩定多年凍土地區的不會超過190公里,其中極不穩定高溫凍土地段則在100公里之內。(記者王岩)
四大工程
根據天然氣的資源狀況和勘探形勢,國家決定啟動西氣東輸工程,加快建設天然氣管道,除了已建成的陝京天然氣管線,還要再建設3條天然氣管線,即塔里木—上海、青海澀北—西寧—甘肅蘭州、重慶忠縣—湖北武漢的天然氣管道,以儘快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滿足東部地區對天然氣的迫切需要。從更大的範圍看,正規劃中的引進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管道將與西氣東輸大動脈相連接,還有引進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天然氣管道也正在規劃,這兩條管道也屬“西氣東輸”之列。從狹義上講,西氣東輸又是特指新疆塔里木至長江三角洲的輸氣工程。
西氣東輸將把中國能源消費帶入清潔高效的天然氣時代。
預計今年底,一條長距離大口徑的天然氣管道將從新疆塔里木起步,延伸到長江三角洲,成為橫貫中國的能源大動脈。
西部地區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據統計,西部的天然氣儲量達22.4萬億立方米,約佔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總量的59%。但是,天然氣消費市場卻在東部地區。
有資料顯示,經多年地質勘探,塔里木、柴達木、陝甘寧和四川4個盆地崛起了4座國家級大氣田,到1999年底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5萬億立方米,但至今尚有1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埋在地下,其開發利用問題亟待解決。
2000年3月,西氣東輸前期工程宣布正式啟動。
一期工程建設主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油氣田,向東貫穿9個省市自治區,最終到達上海市區,全長4167公里,計劃2003年全線貫通。
西氣東輸工程既會加速改善東部地區的能源結構,也會有力拉動相關產業,激活沿途省區鋼鐵、水泥等企業的發展潛能,從而形成一條新的經濟增長帶。
中國的水電資源分佈與用電負荷分佈極不平衡。晏玉清介紹,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礦產資源短缺,只能從外地運煤建火電廠。可北京、廣東、上海等東部7省市的電力消費卻佔到全國的40%以上。而西部地區水電資源豐富,僅以長江中上游的干支流和西南國際性河流為例,其可開發裝機容量佔到全國可開發裝機容量的60%。可由於經濟欠發達,不得不任憑水電白白流走。
隨著國力的增強,國家決定將水電開發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措施之一。2000年,西電東送工程已經正式開工:貴州、雲南、廣西、四川、內蒙古、山西、陝西等西部省區的電力資源,將輸送到電力緊缺的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和京、津、唐地區。
西電東送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十五”期間,西電東送將形成北、中、南三路送電格局:北線由內蒙古、陝西等省區向華北電網輸電,5年後將向京津唐地區送電270萬千瓦;中線由四川等省向華中、華東電網輸電;南線由雲南、貴州、廣西等省區向華南輸電,5年後將向廣東送電1000萬千瓦。中國首批“西電東送”工程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於2000年11月8日在貴州同時開工。
“從全國的大盤子來分,有南、中、北三路。”晏玉清解釋,南路將貴州、雲南、廣西的電力送往廣東,中路將四川、重慶和三峽的電力送到華東,北路則由京津唐地區接收來自黃河上游和山西、內蒙古的電力。
“十五”期間,國家將重點加快實施“西電東送”南線的電源和輸電線路建設。四川、貴州、廣西、雲南等地的水電站和輸電線路等工程都已開工。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縣政府“四大工程”:
橫縣規劃建設局為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城市框架、改變市容市貌、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品位、逐步完善縣城公共交通系統解決城市建設滯后、縣城商業網路和功能不完善、城市管理水平還不夠高等問題,主動作為,強化措施,全力抓好行政服務區工程、城市中心道路改造工程、縣城公交網路系統建設工程和園林景觀工程等四大項重大工程建設,促進城市建設邁上新台階。當前,各項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其中,行政服務區工程已完成投資2869萬元。迎宣門至海棠橋車行道改造項目規劃設計已基本完成;寶華中路東段建設項目已投入建設資金47萬元;寶華西路的建設已完成初步設計方案;中山南路的建設已投入建設資金140萬元;槎江路建設項目進入拆遷階段。縣城公交網路及停車場專項規劃設計已委託上海同異城市設計院有限公司進行規劃設計。橫州公園改造一期建設於11月開工建設;海棠公園二期項目已投入建設資金10萬元;在街道樹種改良工程,已完成長安大道樹種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