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老腔的結果 展開
- 2016年高峰執導的電影
- 漢族戲曲表演形式
- 2016年北京高考語文作文題目之一
老腔
漢族戲曲表演形式
老腔是陝西省非常古老的漢族戲曲表演形式。長期在華陰廣泛流傳,分老腔、時腔兩個劇種,流傳千年的老腔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
老腔是華陰皮影戲的一種。華陰皮影戲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戲曲表演形式,長期在華陰廣泛流傳。表演方法和全國大致相同,先搭好檯子、撐好"亮子",然後藉助燈火,以竹籤挑撥用皮革雕成的人物進行舞台表演。皮影班的班主一般由箱主擔任,後來逐漸由說戲的擔任。全班由五人組成。分工是:
一、前手,也叫說戲的、叮本的,說唱全本台詞。演出時,懷抱月琴,旁放劇本,配合表演進行唱奏;
二、簽手。也叫"捉簽子"的,"攔門的",主要操作全場皮影表演;
三、后槽,也叫打後台,"打后槽".主奏馬鑼、勾鑼、梆子和碗碗,武打中還要吶喊助威,幫唱(拉坡);
四、板胡手。主奏唱腔過門,兼奏小鐃喇叭,助威幫唱、吹哨;
五、坐擋,也叫"貼檔"、"幫檔"、"擇簽子的".根據劇情進展、提前安裝皮影人物道具,隨時供簽手使用。並幫簽手"繞朵子",排兵對打、拍驚木、吶喊助威。
老腔孕育於陝西華陰三河口地區,具有2000多年歷史。老腔的演出者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有著一種天生的本能,那就是從苦難中提取情趣。看過老腔演出的人無不為之感到震撼,觀眾最深的印象就是蒼涼悲壯。
華陰皮影戲分老腔時腔兩種,這裡先說說老腔。
老腔
其所以叫老腔,說法有二:
一是說在華陰形成較早,與新興的時腔即碗碗腔相比,顯得古樸粗獷,故稱老腔。
二是說與湖北老河口的說唱有著淵源關係,因產地得名。
老腔的形成說法有二:
一說與西漢時的京師糧倉和槽運有關。是槽運船工的號子聲衍化而來的。
一說是自湖北老河口傳來的。老腔現存的最早劇本是乾隆十年的遺物,至今有二百五十多年了。據老腔藝人張全生講,傳說在明代中期,有個叫孟兒的人,從湖北老河口來到泉店鎮,以賣唱為生。當地有個張氏大戶,經常請他到家裡說唱,耳濡目染,張家的子弟也就學會了。後來,又增加了樂器,購置了戲箱。將說唱搬上了皮影舞台,逐漸形成了老腔劇種,長期在張家自演自樂,成了家戲。以後隨著該劇在群眾文化生活中影響的擴大,才逐漸轉化為營業性的戲班了。據一些老藝人的口頭相襲、張家曾經有九個出名的班社,已傳了五代人。
其中最著名領班藝人有:
張坤兒(約1845-1925)簽手張磚頭(約l850一1900)是張坤弟弟。
老腔
張懷英(約1853——1923)聲宏如雷,有"嚇死娃"之稱,簽手張扁兒,老、時腔表演具佳,人稱"雙下索".張小六(1853——1948),善吸收各種劇種之長,亦能移植劇種,改編劇本,常演耍戲、怪戲、新戲、號稱"天外戲".簽手張獃子。
到了二十世紀初,華陰老腔皮影形成以下幾個有名班社:張五常(1901——1952),道自清晰,唱腔細膩,以凈角老生戲見長。簽手張奎兒。
張玉印(1902——1949),嗓音高亢清脆,以生旦戲見長。簽手張景坤,善於表現細微動作,準確傳神。
張志英(1913——1972),又名良娃,簽手張貴生。
1950以後,張家的著名戲班只剩下張全生的新生社。演職人員有張鎖牢(后槽),張關盈(板胡),亭育(擇簽子)張景坤(全生父,簽手),張天寶(簽手),1980年以後,戲班裡又調整為張四(板胡)張新民(簽手)張建民(擇簽子)。
張家此後又出了兩個年輕班子,一個是張喜民另一個是張君民。
老腔戲在張家因家族的保守觀念所制,從不外傳。當時一些老腔戲迷因沒有劇本和師傳。很難學到。但後來還是衝破家族的禁錮,流傳向社會。對於老腔的外傳,這裡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1923年,藝人張玉印患了重病,求醫無效,偏巧戲迷百勤家有個祖傳秘方,可治玉印的病,治病前立下文約,看好了病給百勤劇本。但病好后,玉印悔約,惹怒了百勤。1929年張玉印在曲城演戲,百勤夥同閆平娃等利用拆檯子混亂之際,盜走了"戲包袱".後來雖經官司追回,但平娃等已轉抄了一些劇本。從此老腔戲就走出了張家家族。不久,平娃就組織起班社,唱起了老腔。從這開始老腔就外傳了,如張玉常傳給了異族的張奉軍。張小六傳給呂孝安。呂孝安_又傳給王振中。隨著老腔戲班的發展,演出活動逐漸繁榮。足跡東到河南山西,北到大荔朝邑,西到臨潼渭南,南到洛南商縣,1950年,還到西安東關的藥材會上演了二十多天,影響很大。1956年,張全生、任浪漁等加入了革新社,參加了陝西省第一屆皮影木偶觀摩會演,獲得了演唱獎和表演獎。張全生獲得了榮譽獎。張奉軍的"借趙雲"獲得了二等獎。l956年,老腔"借趙雲"搬上了大舞台演出。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華陰經常活動的班社有七個。在潼關活動的一個,蒲城兩個。從業人員近七十名,但影響最大的要算張全生和王振中。張全生全面繼承了張氏的家戲傳統,唱功精湛,在陝西省戲劇會演中榮獲"老腔正宗"的稱號;王振中聰明好學,兼收眾長、對老腔戲的繼承發展做出了出色的貢獻,被譽為老腔新秀。
老腔戲的劇目浩繁,現存的有二百多個,其中以西周、列國、三國、唐宋時期的歷史劇最多,約一百二十餘本。如"黃河陣"、"臨潼鬥寶"、"三戰呂布"、"失街亭"、"戰冀州"、"出五關"、"三氣周瑜"、"征南"、"征北"、"征東"、"征西"、"金沙灘"、"返大同,,等。其次是反映民國生活趣事和純武打劇目,數量較少,約二十多出。如"禿子尿床"、"教學"、"挖蔓菁"、"董爛子賣他媽"、"王迷眼辦親"、"收羌白"、"耍社火"、"比武"等。五十年代陸續移植了歷史劇十幾本,如"小刀會"、"逼上梁山"、"斬李廣"等。六七十年代還創作和移植了十多本現代劇,如"劉胡蘭"、"杜鵑山"、"智取威虎山"等。
全國媒體“華山論劍”活動中,華山舉辦了一場晚會,其中老腔藝人的表演可謂讓人神清氣爽、耳目一新。優酷網作為應邀媒體出席了華山論劍活動,並且記錄下了這精彩的一幕。據說全世界僅有這8名老腔藝人了,並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
大概2000年前,在黃河渭河的交匯處,有一座西通長安的水陸碼頭。碼頭上一群船工,拉船時總是一人起頭喊號子,眾人跟著一起喊,一齊用力。有人用一塊木頭有節奏地打擊船板,這號子便更有了一種號召,一種合力。黃河邊上的船工拉了100年,就這樣一人起頭喊號子,眾人齊吼齊合力。黃河邊上的船工就這樣拉了1000年,一人起頭喊號子成了一人主唱,眾人跟著一起喊成了眾人幫腔滿台吼,木塊擊板成了樂器,黃河岸邊有了老腔。於是,老腔成了戲,有了唱腔。
老腔用皮影表演。只要6個人就可演唱一出讓人蕩氣迴腸激動不已的戲來。一齣戲由一人主唱,生末凈旦丑全擔,其他5人幫腔。主唱懷抱月琴,邊彈邊唱,還要打板打鑼和敲鼓。另一人挑扦子表演皮影。其他人分別負責板胡、大號、手鑼、勾鑼、鉸子、梆子、鈴鈴和木塊擊板。近10種樂器由5個人承擔,每個人身邊都是幾件家什,放下這個便拿起那個,搭檔配合自然是十分默契。這些古老原始的樂器竟能演奏出鏗鏘而悠遠的旋律,有力地烘托著老腔的唱腔。老腔帶著一人唱滿台吼的氣勢,帶著以木擊板的震撼,去唱征戰和剿殺,去唱犧牲和失敗,在老腔台下聽老腔,那一聲似乎從腦後發出的略帶沙啞的唱,厚重而深沉。
它唱出得勝的英雄氣吞山河的豪邁,唱出失敗的英雄馬革裹屍還葬的粗獷和豪邁,唱出陝西人的冷倔和蒼然。在老腔台下聽老腔,彷彿考古學家找到了古戰場,聽到了刀槍劍戟的撞擊和古時的人喊馬嘶。在老腔台下聽老腔,心胸會慢慢地裝進大山和江河,驅趕去戚戚的小氣,生出一股豪氣,一股無畏。
老腔戲劇目以三國故事為最,計有《長坂坡》、《出五關》、《取西川》、《收姜維》、《定軍山》、《戰馬超》等30多本。
老腔生於華陰。生於張氏家族。曾經輝煌過,那是在明、清兩代,華陰境內有10多個班社,活躍在周邊的陝西、山西、河南一帶。現今,華陰老腔仍然代代相傳,只是有些蕭條。有四五個班社堅持在華陰境內活動。張新民是華陰老腔正宗傳人張全生的兒子,他保存著老腔自乾隆年間傳下來的百十個戲本,張新民視這些戲本為張家珍寶。只是新民的兒子卻死活不上這個套,這不得不引起人們對老腔的憂慮。另一個資格最老的班主"白毛"名叫王振中,雖然姓王卻也是張氏一族老腔的傳承。白毛年過70,說起老腔就激動。唱《人面桃花》,一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能唱得人激動流淚。
經過數十代傳兒不傳女的宗族複製,到今天,僅剩下七八個演員,加上幾位只能伴奏,不會演唱的演員,全國一共只有十二位老腔演員。然而,老腔老調,蘊含著無數藝術閃光,滋養著當今文化人的藝術生涯。金庸先生登臨西嶽華山,在觀看老腔皮影戲后,不禁興奮題詞:"喜觀老腔皮影戲,精彩無比,嘆為觀止。"張藝謀、趙季平、葛優等文化藝術界的"腕級人物"也都從老腔里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打造更多更好的精品。
華陰老腔藝術團中年齡最大的是76歲的王振中老人,最小的也已58歲。據王振中介紹,老腔原來是以皮影的形式表演,表演者在幕布後邊,原來唱一本戲就一個人,生旦凈丑都是他。在成為國家首批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后,這些老人們的生活改善了不少,還走出國門,演到了美國。
2011年度國產大片《白鹿原》,在國內打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牌,華陰老腔在大銀幕上唱起來,“很陝西”。據了解,因為是拍攝《白鹿原》這部電影,很多老腔藝人慷慨演出,片酬也不高,很多老腔藝人還客串了演員。
電影《白鹿原》的音樂橋段是陝西老腔《將令一聲震山川》。片段內容為段奕宏飾演的黑娃和眾麥客,在收麥吃飯歇息之際,和眾麥客隨性吼起了秦腔。網友評價,華陰老腔歌聲豪放粗獷剛烈,幾千年彪悍犀利的秦人風貌,瞬時激撒在觀者面前,令人血脈賁張,曲風刺激程度堪比現代金屬搖滾音樂。不過這短短8分鐘,也足夠震撼,令網友覺得很給力。
2011年10月5日晚陝西華陰老腔藝術團在北展劇場正式公演情景演唱會《活著》。據了解,參加話劇《白鹿原》演出的全班老腔藝人此次均來京參加演出,王振中說,觀眾都喜歡老腔里“火爆高亢的”,但其實老腔里也有“纏綿細膩的”。這次的演出,唱的都是老腔中比較著名的唱段,其中也有柔情的《人面桃花》。
老腔
渭南華山國際文化傳播公司一行15人帶著華山景區和陝西文化藝術的重任赴達州參加匯演。如何把節目淋漓盡致地展現給全國的觀眾是我們一直考慮的問題。在3天的緊張聯合綵排中,老腔演職人員把每一次排練都當做一次真正的演出,並對每次綵排都做了全程視頻記錄,利用休息時間認真觀看自己在台上的表演,不斷糾正自己的缺陷,增加老腔震撼力,力爭把自己最好的水平發揮出來。領隊李衛業和藝術顧問王朗軒二位負責人一遍又一遍地認真指導,揚長避短。楊瑞卿同志也不斷同工作人員聯繫胸麥、字幕幻燈片及有關演出事項,確保演出不出意外。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日閉幕式的演出中我們的老腔發揮幾乎接近極致,台上的演唱聲和台下的喝彩聲匯成一片,老腔一瞬間爆發的震撼力征服了現場所有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