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肌

上提下頜骨、使口閉合的一組頭肌

咀嚼肌是上提下頜骨、使口閉合的一組頭肌。咬肌位於下頜角的外面,起於顴弓下緣及內面,止於下頜角和下頜支外面,由三叉神經支配,作用是上提下頜骨。顳肌位於顳窩內,起於顳窩和顳筋膜,止於下頜骨肌突,由三叉神經支配,作用是向後上牽下頜骨。翼外肌起於蝶骨大翼及上頜骨體後部,止於下頜頸及下頜關節囊,如雙側收縮,可前拉下頜骨,如單側收縮,可牽下頜骨向對側。翼內肌起於翼突窩,止於下頜支內側面,如雙側收縮,可上提下頜骨,如單側收縮,牽下頜骨向對側。

介紹


咀嚼肌
咀嚼肌
咀嚼肌比表情肌強大而有力,包括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廣義的咀嚼肌還包括舌骨上肌群。咀嚼肌均為左右成對,其起止、作用、血液供應及神經支配見下表。如果經常咀嚼一些難咬難嚼的食物,那麼就會造成咬肌肥大的現象,導致整個臉型也會跟著變大,這個時候想要拯救咬肌的haunt,也就只能夠選擇食用俏纖妮瘦臉果才能夠改變肥大的咬肌了。
名稱起點止點血液供應神經支配主要作用
咬肌
淺層:上頜骨的顴突和顴弓下緣的前2/3
深層:顴弓深面
下頜支及下頜角外側上頜動脈的分支咬肌神經提下頜骨,使下頜骨微向前伸
顳肌顳窩及顳深筋膜
下頜骨喙突
下頜支前緣
同上顳深神經提下頜骨,使下頜骨後退與側動
翼內肌
淺頭:齶骨錐突和上頜結節
深頭:翼外板的內面和齶骨錐
下頜支及下頜角內側面同上翼內肌神經提下頜骨,亦參與下頜骨側方運動
翼外肌
上頭:蝶骨大翼的顳下面和顳下嵴
下頭:翼外板的外側面
上頭:關節盤前緣及部分關節囊
下頭:下頜頸
同上翼外肌神經牽引髁突和關節盤向前,使下頜前伸及下降,亦參與下頜側方運動

功能


頜面部肌肉可分為咀嚼肌及表情肌兩類。
咀嚼肌又分為升頜肌群和降頜肌群兩組。它們相互效替收縮和舒張,即形成張口和閉口活動,以完成咀嚼等功能。
咀嚼肌包括顳肌、咬肌、翼內肌和翼外肌,配佈於下頜關節周圍,收縮時運動下頜骨,參與咀嚼。
(1)咬肌起自顴弓,肌束向後下止於下頜角的咬肌粗隆。緊咬牙時,在顴弓下可清晰見到長方形的咬肌輪廓。
(2)顳肌起自顳窩,肌束呈扇形向下聚集,經顴弓的深面止於下頜骨冠突。
(3)翼內肌和翼外肌均位於下頜支的內側面,力量較弱。作用:咬肌、顳肌、翼內肌為閉口肌,能上提下頜骨,使上、下頜牙齒互相咬台;冀外肌為張口肌。
口腔頜面部咀嚼肌。
肌肉起端止端功能神經支配
升頜肌群咬肌上頜骨顴突及顴弓下緣下頜升支下頜角外側面提下頜向上三叉神經肌支
顳肌顳骨骨面下頜骨喙突提上頜向上,後部肌纖維可拉下頜骨向後三叉神經顳肌支
翼內肌翼外板內側面下頜升支及下頜角內側面提下頜向上,並有前伸及側頜功能三叉神經翼內肌支
降頜肌群翼外肌翼外板外側面,蝶骨大翼下面下頭止於踝狀突頸,上頭止於頜關節盤前緣及部分關節囊主要是張口和前伸,單側收縮則下頜偏向對側三叉神經翼外肌支
二腹肌前腹起於下頜骨二腹肌凹,后腹起於顳骨乳突切跡舌骨體中間腱降下頜,提舌骨向上前腹:三叉神經 后腹:面神經
頦舌骨肌下頜骨頦棘舌骨體前面降下頜,提拉舌骨向上、前舌下神經
下頜舌骨肌下頜骨內側頜舌線舌骨體降下頜,得舌骨向上三叉神經 下頜舌骨肌支

臨床疾病


1、錯牙合畸形常常引起咀嚼肌張力長期處於不平衡狀態,使髁突長期在不同狀態下工作,從而使咀嚼肌產生不協調運動,下頜位置移動,髁突位置改變,導致關節承受壓力不一致。承受壓力大的一側,髁突后移,反覆撞擊關節盤後區產生關節盤後區損傷。
2、結果表明,靜息狀態下,各組人群咀嚼肌的電位變化沒有顯著性差異;咀嚼過程中,安氏Ⅲ類錯牙合畸形組咬肌的電位值明顯高正常對照組、安氏Ⅰ類錯牙合畸形組和安氏Ⅱ類錯牙合畸形組,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在咀嚼過程中,安氏Ⅲ類錯牙合人群的升頜肌群肌張力明顯高於其他牙合型人群。吞咽時,安氏Ⅱ類錯牙合畸形組人群咬肌電位明顯高於正常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安氏Ⅲ類錯牙合畸形組人群咬肌電位亦高於正常對照組和安氏I類錯牙合畸形組,存在顯著性差異;安氏Ⅲ類錯牙合畸形組與其餘3組二腹肌電位相比較,其二腹肌電位低於其餘3組,存在顯著性差異。
說明在吞咽過程中,安氏Ⅱ類錯牙合人群的升頜肌群肌張力明顯高於正常組;安氏Ⅲ類錯牙合人群的升頜肌群肌張力高於正常組和安氏Ⅰ類錯牙合人群,而降頜肌群肌張力明顯低於其他牙合型。綜上所述,在下頜功能性運動過程中,不同牙合型人群的咀嚼肌肌電活動的範圍是不同的,因此錯牙合畸形可以影響咀嚼肌的正常肌電活動,從而影響咀嚼系統的正常功能運動。

磨牙原因


咀嚼系統被認為具有管理壓力的功能。國人常說的“咬緊牙關”就是在特定情況下通過咀嚼肌的強烈收縮所表現出的一種應對。磨牙的原因和預防一直都是大家所關注的話題,精神壓力被為是一個很重要因素,潛意識地通過磨牙來表達,可能也是宣洩情緒、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發生牙時,兩側的咬肌和翼內肌的活動都是活躍的,且非對稱的。緊咬牙(Clenching)和磨牙症(brux⁃ism)一定程度上而言,兩者是一樣的,區別就在於中斷的程度,前者涉及的接觸面更小。此刻的口底、舌部也是非常活躍的。由於肌肉持久的興奮,以往不同步的翼外肌兩頭,變得運動同步起來。這種運動的方向因人而異,但很少、或者幾乎不發生Bennett運動。咬合問題在磨牙中的作用有不同的見解。筆者認為咬合可以引起緊咬牙和磨牙,二者相同之處可能都是針對環境因素的反饋,通過神經肌肉的活動引起的磨牙動作,所不同的是刺激因素和磨牙性質可能不同。牙尖交錯位的不吻合,使得中樞神經發出指令,通過肌肉的活動去尋求一個最穩定的牙尖交錯位,這可能是咬合性磨牙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