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貞
徐安貞
徠徐安貞,(698年7月10日–784年8月12日),初名楚璧,字子珍,信安龍丘(今浙江龍游)人。唐朝進士,太中大夫,檢校工部尚書,中書侍郎(中書令缺,同宰相職)。尤善五言詩。卒后葬於平江縣三墩鄉徐家坊,墓今猶存,為岳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貞應制舉,一歲三登甲科,唐玄宗開元六年(718)進士。
開元十三年,入選中書舍人集賢學士,與席豫同掌制誥,有能名。
十七年,除集賢院學士改翰林侍詔。玄宗屬文,多命視草,其善詩賦,常能奉和聖制,甚承恩顧。
二十二年,入遷中書侍郎。越明年,加檢校工部尚書,在中書省久歷張九齡、李林甫二相,至天寶十一年,楊國忠繼起,始淡出,終中書侍郎加東海縣子,續加青光祿大夫。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與劉光謙、白琪、陳常甫、李安甫、陸善經等六侍郎,自長安避亂南下,先行豫章(江西南昌)后至黃龍山,遵超慧禪師引薦,流寓平江勝地,於此各建寺定居,相與為世外交,後世稱“六相隱平江”。安貞所居下台,名曰胡避(避胡人之亂即瑚佩鄉)。後於三墩建“回台寺”,虔誠禮佛,延僧說法,托禪以避世事。
與夫人鄒氏合葬回台北隅,即三墩徐家坊石陂洞口,呼為“蟒蛇吐氣”。在昔墓前,筆架石阡塵埃不染,墳頂累石為塔,謂之墳塔,故此地亦名塔洞。
學術科名,行實官封,新舊唐書皆有所傳,隱逸墓葬入府縣誌,文革幾經風雨,后經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九齡墓誌銘
徐安貞
發掘了唐朝一代賢相張九齡墓葬,出土器物一批及墓誌銘一盒。
墓誌銘文字清晰,保存完整,而該墓誌銘的作者正是與之相交甚篤的
東海縣開國男、中書侍郎徐安貞。
相傳安史之亂時,徐安貞隱居今日湖南省平江縣,其後人發展成一個人口眾多的龐大支系,2017年10月2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位大唐侍郎徐安貞後裔相聚平江。這是一次久違的聚會,他們代表80餘萬徐安貞後裔來祭拜共同的先祖。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后,徐安貞後裔的首次大聚會。
公善詩賦,有詩文多卷,久佚。明童佩輯其遺文,編為《徐侍郎集》。《全唐詩》收其詩作11篇。
《送丹陽採訪》
郡縣分南國,皇華出聖朝。為憐鄉棹近,不道使車遙。
舊俗吳三讓,遺風漢六條。願言除疾苦,天子聽歌謠。
《題襄陽圖》
畫得襄陽郡,依然見昔游。峴山思駐馬,漢水憶回舟。
丹壑常含霽,青林不換秋。圖書空咫尺,千里意悠悠。
《送王判官》
明月開三峽,花源出五溪。城池青壁里,煙火綠林西。
不畏王程促,惟愁仙路迷。巴東下歸棹,莫待夜猿啼。
《書殿侍宴應制》
《書殿侍宴應制》
酒正傳杯至,饔人捧案前。
玉階鳴溜水,清閣引歸煙。
共惜芸香暮,春風幾萬年。
《聞鄰家理箏》
北斗橫天夜欲闌,愁人倚月思無端。忽聞畫閣秦箏逸,
知是鄰家趙女彈。曲成虛憶青蛾斂,調急遙憐玉指寒。
銀鎖重關聽未辟,不如眠去夢中看。
《程將軍夫人輓詩》
琴瑟調雙鳳,和鳴不獨飛。正歌春可樂,行泣露先晞。
環佩聲猶在,房櫳夢不歸。將軍休沐日,誰勸著新衣。
《從駕溫泉宮》
神女調溫液,年年待聖人。
試開臨水殿,來洗屬車塵。
暖氣隨明主,恩波浹近臣。
靈威自無極,從此獻千春。
《送呂向補闕西嶽勒碑》
聖作西山頌,君其出使年。勒碑懸日月,驅傳接雲煙。
寒盡函關路,徠春歸洛水邊。別離能幾許,朝暮玉墀前。
《奉和喜雪應制》
兩宮齋祭近登臨,雨雪紛紛天晝陰。只為經寒無瑞色,
頓教正月滿春林。蓬萊北上旌門暗,花萼南歸馬跡深。
自有三農歌帝力,還將萬庾答堯心。
《奉和聖制早度蒲津關》
仙掌臨秦甸,虹橋辟晉關。兩都分地險,一曲度河灣。
路得津門要,時稱古戍閑。城花春正發,岸柳曙堪攀。
后乘猶臨水,前旌欲換山。長安回望日,宸御六龍還。
《奉和聖制答二相出雀鼠谷》
兩臣初入夢,二月扈巡邊。澗北寒猶在,山南春半傳。
頌聲先奉御,辰象復回天。雲日明千里,旌旗照一川。
柳陰低輦路,草色變新田。還望汾陽近,宸游自窅然。
【句】
徐安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