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扇

蘇州扇

蘇州扇文化歷史悠久,在明代便已遐邇知名,蘇扇主要有絹宮扇、竹摺扇、檀香扇象牙扇紙團扇等十幾種。扇子品種不同,製作技藝大相徑庭。就竹摺扇製作講,須將竹材經煮、曬、劈、成形、烘烤、打磨后,或雕刻、或髹漆鑲嵌,再經燙釘,裝配扇面,才能完成。舊時蘇扇聞名,主要在扇骨的加工工藝上。大骨,有花式和素式兩大類。花式是曲折型或起梁、貼梁式,素式是平直型。兩類都有寬窄、長短之分。小骨,多則密不通風,少則隙可走馬。扇肩分有肩無肩,有肩亦有高有低。肩頭的變化有排茄、古方燕尾玉蘭梅花等,但以方、圓最常見。

蘇州扇的由來


蘇州摺扇在明代便已遐邇知名,取材以竹為主,兼及象牙玳瑁紫檀烏木等,其中的水磨骨摺扇,竹皮滋潤,晶瑩光潔,尤為上品。其扇柄造型古樸,花色種類繁多。1955年建立的蘇州檀香扇廠,主要生產蘇州傳統工藝檀香扇、絹宮扇及香木扇等。檀香扇經過鋸片、組裝、鎪拉、裱糊等10多道工序精製而成。扇骨拉花,千變萬化,烙畫濃淡相宜;兩旁大骨雕刻山水人物,飛禽走獸,玲瓏剔透;扇面繪畫富麗大方。輕盈馥郁,香氣襲人。

蘇州扇的特點


蘇州摺扇品類和花色不下三四百種,根據使用對象、地區、氣候、用途的不同進行設計。設計后先精選材料。材料一般要選紋絲細膩、白凈雅潔的。
竹摺扇的加工工藝,關鍵是磨工。蘇州以水磨聞名,重在打磨。打磨不用砂皮,而是一種有細直楞的木賊草,在浸水後用它不斷反覆打磨,待晾乾后,繼用榆樹葉子磨光,顯出細凈和光潔來。最後用川蠟上光,使其嬌嫩玉潤。這種功夫極深的工藝已有幾百年傳統,是蘇扇的主要特色之一。
檀香扇的工藝特點,主要表現於所謂"三花"的裝飾手法,即畫花、燙花和拉花。
畫花,是在絹面上繪畫,但又不同於男摺扇上的國畫。要先在底上塗一層白色,再畫仕女或花卉,這樣才能把所繪的形象更鮮明的襯托出來,表現出一種特殊的效果。
拉花,是用鋼絲鋸在扇骨上拉出鏤空圖案,一般較簡單。60年代中期后,突破以往呆板的程式,在增加空眼基礎上對圖案花紋作精心設計,體現出一種精緻、細密的效果,被稱之謂"細拉扇"。70年代,運用細拉花工藝又設計"對花"的新形式,不只是孔眼的增加,而是每片扇骨的圖案各不相同,展開扇面則是一副孔眼和線縫組成的畫面,更加巧妙精美。在一片又窄又薄的扇骨上,拉出花紋不一的數百孔眼,需要特殊的鋼絲鋸和高超的手藝,這在制扇行業也成為一絕。
燙花,將鐵筆加熱后,在展開的扇面上燙出枯焦色的畫面。舊時燙花,鐵筆中要穿上一塊燒紅的炭,利用傳導至鐵筆上的火溫燙畫,1954年從南京聘來老藝人龔福琪,執掌燙花並培養藝徒,1958年鐵筆改用電筆,方便靈活,效果相同。經多年實踐,在表現手法上又吸收西畫形式,用皺擦表現明暗,燙時掌握好火候,經反覆多次燙畫,便可加強線條的表現力和形象的立體感。70年代,始將畫花、拉花、燙花三種方式同時運用在一件產品上,有的以拉花為主,配以燙花;有的以燙花為主,輔以拉花,使兩種手法相輔相成,相映成趣;又有將拉、燙、嵌手法相結合運用的。鑲嵌材料有骨、象牙、玉片、金銀絲等,將這些材料鑲嵌在一片片薄薄的扇骨上,再在上鐫刻畫面,使產品顯得格外精巧、華美、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