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腦波的結果 展開
- 醫學名稱
- 美國DC漫畫旗下人物
腦波
醫學名稱
腦波(英語:brainwave)亦稱"腦電波",腦波是神經元細胞之間傳遞信息時產生的生物電信號;是大腦皮質中的錐體細胞突觸活動時產生的離子交換而產生的電波信號。腦細胞只要是活動就會產生相應的生物電,也是通過這些電通過樹突來跟別的腦細胞進行聯接,形成思維的網路;在科學應用上我們能通過儀器檢測到的腦波必須由一定數量的神經元細胞活動而產生的,作為頻率的不同到現在為止分為下面幾種類型;Δ波、Θ波、α波、β波、γ波等:根據大腦狀態管理的不同把β波在細分為 Smr波、βl波(低β波)、βh波(高β波);
1924年,德國精神科醫生漢斯。柏格(Hans Berger 1873-1941),在一戰期間利用弦線電流計(string galvanometer)最早檢測了頭蓋骨受損患者的腦波,1925年再次在檢測到了自己兒子大腦中產生的腦波,這個腦波就是α腦波;1926年再次使用西門子公司的電流計發現了α波和β波;把它命名為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之後1929年正式向學會進行報告;1934年英國劍橋大學的E.D Adrian博士和B.H.C.Mathew博士再次確認,從此確認了腦波的存在。
腦波種類 | 頻率 | 特性 | |
Delta(δ) | 0.1 - 4Hz | 屬於“無意識層面”的波。 是在非快速動眼睡眠第三期時出現的腦波。 | |
Theta(θ) | 4~9Hz | 屬於“潛意識層面”的波。 存有記憶、知覺和情緒。影響態度、期望、信念、行為。創造力與靈感的來源。深睡作夢、深度冥想時。心靈覺知、個人見識較強、個性強。 | |
Alpha(α) | 8 - 12赫茲 | 臨睡前頭腦茫茫然的狀態。意識逐漸走向糢糊。 | |
Beta(β) | SMR | 12 ~ 16 Hz | 放鬆但精神集中 |
Short Range | 16 ~ 20 Hz | 思考、處理接收到外界訊息(聽到或想到) | |
High Range | 20~ 30 Hz | 激動、焦慮 | |
Gamma(γ) | 30 Hz 以上 | 提高意識、幸福感、減輕壓力、冥想 | |
Lambda(λ) | 誘發電位 | 眼睛受光刺激時100ms后誘發(又稱作P100) | |
P300 | 誘發電位 | 看到或聽到腦中想像的東西時約300ms后誘發電位改變 |
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ph, EEG)是通過醫學儀器腦電圖描記儀將人體腦部自身產生的微弱生物電於頭皮處收集,並放大記錄而得到的曲線圖。腦電圖用於輔助診斷腦部相關疾病,但因為其易受到干擾,故臨床上通常要結合其他手段來使用。腦電圖主要用於癲癇、腦血管疾病等的檢查。
癲癇的診斷:腦波對於癲癇的診斷必要的,亦是重要的依據。
其他:亦適用於不明原因的頭痛、睡眠障礙、異常行為、腦外傷、腦血管障礙、腦膜炎和安眠藥中毒等診斷。
1.
腦部疾病的診斷:腦波可以作為腦部病變篩選的工具,以了解腦部是否有病變及病變的位置,並評估大腦皮質的功能是否異常。
2.
癲癇的診斷:腦波對於癲癇的診斷必要的,亦是重要的依據。
3.
其他:亦適用於不明原因的頭痛、睡眠障礙、異常行為、腦外傷、腦血管障礙、腦膜炎和安眠藥中毒等診斷。
醫師、護士會向您解說檢查目的。
檢查前請將頭髮洗凈,不可塗抹髮油或噴髮膠。
病人在檢查前不要禁食,因禁食會影響腦波模式。
1.
醫師、護士會向您解說檢查目的。
2.
檢查前請將頭髮洗凈,不可塗抹髮油或噴髮膠。
3.
於檢查前需停用抗癲癇藥物,作清醒腦波時,前一晚儘可能使自己睡眠充足,勿服用鎮靜劑、安眠藥、咖啡或茶等,以提高檢查的準確性。作睡眠腦波時,前一晚少睡或中午盡量不要午睡,以免檢查不能熟睡而無法檢查。
4.
病人在檢查前不要禁食,因禁食會影響腦波模式。
檢查人員會請病患躺在檢查台上,先以酒精清潔頭部皮膚,以黏膠固定電極線。
檢查人員安置電極線妥當后,即在一旁記錄腦波變化,並操作電波機器,病患此時不會感到不適。
檢查時病患須避免頭部及身體移動。
檢查時間約需40 ~ 60分鐘,檢查后檢查人員取下電極線后,會以紗布清潔病患頭皮上的膠液。
做清醒腦波檢查時,請保持清醒,勿打瞌睡。做睡眠腦波時,請盡量放鬆自己自然入睡。
1.
檢查人員會請病患躺在檢查台上,先以酒精清潔頭部皮膚,以黏膠固定電極線。
2.
檢查人員安置電極線妥當后,即在一旁記錄腦波變化,並操作電波機器,病患此時不會感到不適。
3.
檢查時病患須避免頭部及身體移動。
4.
檢查時間約需40 ~ 60分鐘,檢查后檢查人員取下電極線后,會以紗布清潔病患頭皮上的膠液。
5.
做清醒腦波檢查時,請保持清醒,勿打瞌睡。做睡眠腦波時,請盡量放鬆自己自然入睡。
腦機界面,舉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一篇畢業論文為例:將重點放在以運動想像之腦電波為基礎的腦機界面。這種腦機界面的技術目前存在許多的議題,例如雜訊的降低、系統的自我學習以及使用者的自我訓練等等。使用一個空間濾波器的技術,用以將腦電波的雜訊濾除,並且提高運動想像相關的腦電波強度變化。我們以最大對比光束構成法為基礎來發展這個空間濾波器,這項技術能有效濾除雜訊干擾,並且拉大運動想像相關的事件相關同步/非同步現象,濾過的訊號更具有大腦皮質訊號源的意義。我們接著使用接受者操作曲線來對濾過的訊號做分析,以計算這樣的空間濾波器應用在腦機界面系統上的效能,本論文針對各種不同的情況對這項技術做探討,結果顯示此空間濾波器具有穩定良好的效果。在本論文中我們也設計了一個線上的實驗,使用我們所訓練出來的空間濾波器,並且在線上實驗中加上視覺的生理回饋機制,藉由生理回饋讓使用者能做自我訓練,結果顯示此空間濾波器能夠應用在線上,但是視覺生理回饋會影響運動后的事件相關同步現象。
已有相當多研究顯示腦波可直接應用於汽車、直升機的控制上
在健康上的意義:β波:生病波。緊張腦波,低免疫力,易生病。 α波:健康波。放鬆腦波,高免疫狀態,分泌腦內嗎啡,有自愈能力。 θ波:修復波。極度放鬆,又稱佛陀腦波,修復力強。 δ波:休息波。一般只有深度睡眠狀態才會出現。
最新的研究指出,腦波中的非線性特徵值亦可做為有效評估疼痛的指標。
有沒有發現在打電動的時候,身體不一定能跟上腦中所想的動作,這個問題在腦機界面成熟后將不再是問題,未來的遊戲將是在虛擬實境中進行,再也不是用手指或身體來進行遊戲,而是藉由精密的機器與你的腦部做連結,直接用你的意識來控制遊戲中角色的動作,如此一來遊戲將變得更加流暢,更能身歷其境。現在已經開發出不止一款利用腦波來遊玩的遊戲,也不禁讓人更加期待未來的娛樂產業會走到什麼程度。
就像是指紋一樣,每個人的腦波也是獨一無二的,根據交通大學生醫工程研究所一篇畢業論文研究指出未來將可利用腦波的獨特性來建構身份辨識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