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海豹

港海豹

港海豹,學名Phoca vitulina (Linnaeus, 1758年),是海豹科海豹屬的一種海豹。是分佈在北半球溫帶及極地海域的海豹。它們出沒於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海岸水域,與波羅的海及北海,是分佈最廣的鰭足類。肉食性,它們獵食魚類、烏賊節肢動物,如鯡魚、鯷科、鱸魚、鯡魚、鱈魚、牙鱈等。港海豹全球數量約為40~50萬隻,某些地區的亞種正在瀕危。捕獵海豹現已全面禁止。

外形特徵


成年港海豹頭尾長1.2~1.6米,重50~128公斤,雌海豹一般比公海豹細小。港海豹身體呈黑褐色至黃褐色或灰色,腹部較為淺色,每一隻都有獨特的斑點或斑紋。身體及鰭都很短,頭部相對地較大及圓。吻呈V狀,沒有耳郭。在眼睛後方有一條較大的耳道。

分佈範圍


港海豹
港海豹
港海豹廣泛分佈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從溫帶到北極海域,主要棲息在北美洲東部和西部沿海、亞洲東部和西部沿海、歐洲西北海岸。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亞種分化


中文名拉丁學名分佈地域
1.指名亞種Phoca vitulina vitulina分佈於歐洲及西亞,是全球最為普遍的亞種
2.西大西洋港海豹Phoca vitulina concolor分佈於北美洲東部
3.希爾胡港海豹Phoca vitulina mellonae分佈於加拿大東部淡水區,很多學者都認為它們與西大西洋港海豹是相同亞種
4.東太港海豹Phoca vitulina richardsi分佈於北美洲西部
5.千島港海豹Phoca vitulina stejnegeri分佈於亞洲東部,它們有時被認為是獨立的物種

生活環境


它們傾向留在海岸,不會離開多於20公里。示愛及交配都會在水中進行。

生活習性


港海豹是群居的,但其群落數量並不如其他海豹。若不覓食時,它們會離開水面到自己的巢穴。
港海豹對自己棲息的地方有很高的忠誠度。它們會花幾天在海中及游達50公里覓食,也會經河流游到淡水的地方。它們的巢穴會在如赫布里底群島或新英格蘭等岩石海岸或沙灘。它們棲息在沙質的潮間帶,有一些也會進入河口覓食。有一些甚至會在紐約港及 波士頓港覓食及玩耍。它們經常會留在海港,故得此名。它們只會留在熟悉的環境,一般都是陸上掠食者不能到達的岩石地區,且有足夠的魚類食物供應。
它們主要獵食魚類,如鯡魚、鯷科、鱸魚、鯡屬、鱈魚、牙鱈及比目魚,有時也會吃蝦、蟹、軟體動物及魷魚。它們可以潛水達10分鐘,進入水深457米或更深的地方。它們只有很少的情況會攻擊、殺死及吃海鳥。

生長繁殖


港海豹是一夫多妻制的,雌海豹每年只會生一胎,妊娠期為9個月。
港海豹每年都會走上岸來生產,在低緯度的群落會於2月生產,在亞北極的則遲至7月。母海豹是唯一會喂哺幼生的,約4~6個星期就會斷奶。公海豹則只會與其他公海豹打鬥。研究發現公海豹會在水中聚集,呼叫吸引準備交配的雌海豹。幼生出生時已經發育良好,幾小時內就能夠游泳及潛水。它們出生時重約16公斤,到斷奶時就可以重雙倍。
港海豹在繁殖后不久就要換毛,這時須留在岸邊。這在其生命周期尤為重要,但可能會受到人類騷擾。雌海豹在幼生斷奶後會立即再進行交配。
雌海豹比公海豹長壽,可以活到30~35歲,雄性的壽命為20~25歲。

種群現狀


港海豹數量約有40~50萬隻,整體並非瀕危。在格陵蘭、北海道及波羅的海的大部份亞種卻正面臨威脅,當地的數量因疾病的爆發及人類的騷擾而大幅減少。在英國、挪威及加拿大,若為了保護漁業而獵殺海豹仍是合法的,但商業捕獵則被禁止。一些海豹依然有被獵殺,或成為副漁獲。在美國有更嚴格的限制,並不容許任何形式的獵殺。在美國東岸,它們的數量似乎有所回升,逐漸回到以往的棲息地,南至喬治亞州。

保護級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